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萬物互聯時代,離不開這幾項科技

  •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綜合
  • 2022-10-05
簡介無線通訊技術——從3G到5G基於5G網路的智慧零售裝置展示,這是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在大部分對5G時代的展望中,“萬物互聯”往往是一個被頻繁提及的詞

迪卡儂衣服上的rfid;rfid是什麼意思衣服有這個

面對觸手可及的5G時代,許多曾經的夢想都逐漸變為現實。1995年,比爾·蓋茨首次榮登《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榜首,從這一年起,“全球首富”的桂冠被他連續保持了13年。在同一年裡,蓋茨還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在某種意義上或許比獲得“首富”更加重要,那就是他出了一本名為《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的書,並迅速成為了全球暢銷書。在這本書的封面上,這位全球首富還是一位穿著藍色毛衣,戴著眼鏡臉現羞澀微笑的標準“IT男”形象,但他在這本書裡所講的內容,在二十多年後的我們看來,就好像傳說中的大預言家的預言那麼準確。

萬物互聯時代,離不開這幾項科技

《未來之路》中文版封面

比如說,“使用者遺失或遭竊的照相機將自動發回資訊,告訴使用者所處的具體位置,甚至當它已經身處不同的城市。”這一點,對於現在的智慧手機來說幾乎已是必備功能。

比如說,“如果您的孩子需要零花錢,您可以從電腦錢包中給他轉帳5美元。”沒錯,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給孩子零花錢的,現金他們往往還不要。

比如說,“未來人們在觀看電影《飄》時,可以用自己的面孔替換片中的嘉寶等知名演員,實實在在體會一下當明星的感覺。”前陣子特別火的那個APP叫什麼來的?ZAO?

再比如說,“未來您將可以選擇收看自己喜歡的節目,而不是被動的等著電視臺播放。”這就不用說了吧。

比爾蓋茨的預言在如今已經有很多已經實現了,也有一些正在實現中——比如說物聯網。如今普遍認為物聯網概念最早被提及就是在《未來之路》中,而它所需要的一些“前置科技”,如今已經基本成熟。

無線通訊技術——從3G到5G

萬物互聯時代,離不開這幾項科技

基於5G網路的智慧零售裝置展示,這是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

在大部分對5G時代的展望中,“萬物互聯”往往是一個被頻繁提及的詞。在足夠快的無線通訊技術的支援下,物與物的隨時保持連線並互動才變為可能——以前我們叫它“物聯網”。事實上,物聯網也並不是只有在5G大規模推開時才有可能出現,早在3G時代就有人提出和小規模試驗過一些應用場景,而當進入4G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物聯網也開始進入應用層面,比如智慧手機的大規模推開,智慧穿戴裝置的風行,車載智慧互聯絡統的普及,都是典型的應用場景。而在4G時代大規模出現的共享經濟代表,比如共享單車,就是物聯網技術所催生出來的全新行業。

5G時代的“萬物互聯”則是對以往物聯網的進一步強化和拓展,根據IDC預測,到2023年中國物聯網裝置連線量將達到75億。這就對無線通訊技術的穩定性、延時和頻寬有著更高的要求。隨著“人與人互連”向“萬物互連”的發展,海量終端將廣泛部署於零售、數字化物流、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眾多細分領域。

RFID——為每個物品註冊身份證

萬物互聯時代,離不開這幾項科技

每個商品都被打上了RFID標籤,這是萬物互聯的開始

對於RFID這個詞,許多人可能有點陌生。但相信不少去迪卡儂買過衣服的人一定會對那個內藏晶片的衣物標籤會有印象——這就是RFID標籤。透過這個標籤,商品管理者可以用手持裝置一次性批次讀取所有商品的資訊,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需要的商品,或者為大量商品歸類。傳統的庫存商品管理方式需要一個個地翻找或掃描條形碼,與之相比,RFID技術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RFID技術的全稱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tion,意即射頻識別技術,它是一種實現物聯網的關鍵性的自動識別技術。

最近,RFID標籤技術的主要廠商艾利丹尼森在中國建立了首個RFID體驗中心,其全球副總裁兼總經理Francisco Melo將這種標籤形象地形容為“商品的身份證”,可以給予每個商品一個獨一無二的電子身份標識,並可以一次性讀取批次商品。並且,RFID技術可以在多種場景下工作,有低頻、高頻和超高頻等不同的技術,像高速公路的ETC支付,無人商店的無感支付,都是一些典型的應用。

萬物互聯時代,離不開這幾項科技

由艾利丹尼森建立的RFID體驗中心

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這種技術也可以應用在更多的場合。例如,上一代的RFID標籤無法應用在金屬物體上,其訊號也會受液體的阻隔,但是在艾利丹尼森的體驗中心裡,已經可以找到應用在易拉罐可樂上的RFID標籤,這說明傳統的訊號問題已經被解決,而這是讓其大量應用到超市內的關鍵。

不要要電源、非接觸、實時快速、高效準確並且可以批次處理,這些優點使得RFID技術成為物聯網不可或缺的一環。而隨著技術的發展,RFID標籤的成本進一步下降,才是真正“萬物互聯”時代的開始。

雲計算——物聯網真正的大腦

萬物互聯時代,離不開這幾項科技

透過雲計算,才有可能處理萬物互聯的龐大資料

如果說RFID和其他感測器是物聯網的眼睛、耳朵和肢體,無線通訊技術是物聯網的血管和神經系統,那麼雲計算就是物聯網真正的大腦。在“萬物互聯”的情況下,沒有強大的算力支援,是沒有辦法真正管理和協調這些聯網的“物”的。海量的資料,需要一個強大的計算資源處理中心,而云計算則是一種在成本和效率上更理想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利用雲計算機模式,可以處理海量資料,並能實時動態管理和即時智慧分析,並透過無線或有線傳輸動態資訊送達計算資源處理中心,進行資料的彙總、分析、管理、處理,從而將各種物體連線。

2006年,Google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尋引擎大會(SESSanJose2006)首次提出“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如今在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等諸多科技公司的集體努力下,雲計算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