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 由 解仁江 發表于 綜合
  • 2022-09-01
簡介“洞察號”著陸器的兩個太陽能電池板在發射時是收縮狀態,等降落火星表面之後才開始展開

機械杆電池怎麼放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週一 · 知古通今

|

週二 · 牧夫專欄

週三 · 太空探索

|

週四 · 觀測指南

週五 · 深空探測

|

週六 · 茶餘星話

|

週日 · 影片天象

編譯:楊伯順

美編:崔鬱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最近發現了NASA官網上一些好玩的東西,忍不住分享給各位讀者一起來把玩一下。

7月份的NEOWISE大彗星的堅持不鴿,以及三國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一次次讓我們心潮澎湃。但8月份除了流星雨之外,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寂寞了。閒來無事,牧夫君只好隨便逛逛NASA,看看有沒有啥科學新聞(驚天大瓜)。不得不說NASA網站真是個寶藏,只要努力挖,就能挖到好玩的東西。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這是啥,體驗洞察號?據我所知,“洞察號”不是早在18年11月便登陸火星了嗎?按照兩年計劃,此時它應該已經快要結束任務期限了吧!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原來是體驗操作“洞察號”模擬系統,這也太讚了,頓時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But,later is better than never! 不管怎麼樣,牧夫君一向是奇物共欣賞,好東西要分享給大家。那咱就先來介紹一下這個頁面的內容,然後給大家連結自己去玩一下吧!大朋友們也可以帶上小朋友一起玩,沒有門檻!

介面左邊是操作板塊,從上到下分別是“部署洞察號”“操作機械杆”“瞭解洞察號”三個板塊。

介面中間是模擬已經在火星表面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甲板上有各種它攜帶到火星的儀器,我們可以在左邊的“瞭解洞察號”板塊中看到它們的介紹。右邊的小屏是洞察號的相機視野,可以在裝置環境相機(Instrument Context Camera,ICC,位於洞察號甲板下)與裝置部署相機(Instrument Deployment Camera,IDC,位於機械臂上)兩個相機視野之間進行切換。

我們就來體驗一下“洞察號”到了火星之後,怎麼部署裝置吧!

首先要開啟太陽能電池板。“洞察號”著陸器的兩個太陽能電池板在發射時是收縮狀態,等降落火星表面之後才開始展開。我們現在可以點選使它們展開。它們宛若著陸器甲板展開的兩隻圓形翅膀,使著陸器得到能源供應,繼而開展地面操作。當太陽能電池板完全展開時,整個機身規模將近6米。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然後開啟著陸器的裝置環境相機ICC。它安裝在甲板下方,有著廣角視野,可以看到機械手臂工作範圍之內的狀況,而地球上的操縱者可以使用這臺相機來了解它的工作區域情況。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要部署儀器,就得靠它那纖細修長的機械臂。它可以把必要的裝置從甲板上“拿”到火星表面。登陸之後,“洞察號”首先演練了幾次機械臂的動作,然後才開始“大顯身手”——真是“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演練一下吧!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洞察號”隨身帶了一個機械“耳朵”——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儀(SEIS),專門探測火星地震波。大老遠從地球到火星,我們的機械臂接力讓它完成了“最後一米”。在登陸火星之後,地球上的工作人員利用“眼睛”(ICC相機),精打細算了幾周,為“耳朵”挑選到了最合適的放置區域。然後機械臂把它從甲板上取下,放到了地面上。當我們模擬操縱時,可以發現它跟洞察號主體有著導線連線,這些線用來供電以及傳輸資料。透過強大的“耳朵”,洞察號已經發現了火星地震的頻繁存在,這說明火星並非徹底“涼涼”——遠古輝煌時代的餘熱使它的內心依舊在微微盪漾。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在SEIS就位之後,我們還要給它裝上保護措施——防風防熱罩。接下來,你可以點選使機械臂取下罩子扣到SEIS上。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洞察號”配備的另一個強大工具,配有一隻打洞“鼴鼠”的熱感測物理特性箱,簡稱HP3。我們先把它放在地面上,然後它自己花個幾周時間就能打一個5米深的洞,直接檢測火星地殼內部的熱量逃逸過程。不過真實的HP3似乎在火星上遇到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總是鑽著鑽著就退出來了……希望繼續努力吧!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牧夫君玩到這裡就感覺十分過癮了。不過這個頁面上還可以操縱機械臂,還有對各個部件的詳細說明,牧夫君便不一一介紹了,直接上鍊接,大家自己去體驗吧!

傳送門:

https://eyes。jpl。nasa。gov/apps/experience-insight/InSight。html?animation=5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NASA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上的藝術概念圖。在這位藝術家對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構想中,火星的次表層(subsurface)顯示在圖片的下半部分,而上半部分的背景中可以看到鬼神般肆虐的沙塵暴。圖片來源: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尼古拉斯薩特(Nicolas Sart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