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 由 數碼橘星人 發表于 綜合
  • 2022-06-12
簡介其實音質和聽感來講C2並沒有什麼可說的,但當時聽了更貴的那幾個音箱之後再聽C2並沒有太大的“難以接受”就已經是不錯了,還是大音響的聽感(後來知道了是聲場寬廣和發聲功率大),音量沒有那麼誇張的響亮但如果調到60%以上也會打擾到鄰居了

被動振膜真的有用嗎

大家好,這裡是Mikan橘子科技,熱愛生活,熱愛數嗎

這幾天經常會翻到以前裝置的老照片,很多當年經常使用的品牌隨著裝置的更替也都逐漸淡出了。10年前就在用,現在還在使用的品牌,除了蘋果,還有BOSE。

僅以此文回憶當年用過的,憧憬的和現在還在用的

bose

產品吧。

Bose C2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這是筆者購買使用的第一款BOSE產品,筆墨著重一些,從如何與BOSE相識說起吧。

在使用BOSE之前,因為不喜歡書架箱,先後使用過漫步者,創新等很多不同價位的有源音箱,共同點就是從來沒有遇到過滿意的產品,半年左右可能就因為質量問題換掉了。當時對音箱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外觀要簡潔但又有一定科技感,還得優雅;聲音要清晰;線控器或音量旋鈕質量要好,至少3年內調節音量時不能出現雜音。只是這個標準從來沒有產品可以達到過,包括創新音箱在內都是3個月不到音量旋鈕轉動時就全是電流雜音了。。。而且外觀還都很醜。。。當時覺得創新就是最好的多媒體音箱了,B&O這些根本不懂,蘋果店那臺哈曼卡頓水母音箱由於外形太誇張也沒有考慮過。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直到有一天逛商場,發現多了一家這樣的專櫃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感覺產品風格完全就是自己的菜啊!而且一看就是有PC用的多媒體音箱的,本著“電腦音箱還能多貴,蘋果店那個水母很貴了也就2000多,這個還能翻倍不成?”的心態進去逛了。然後就被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和店員說明要購買電腦音箱後,被領道一側的櫃子上,一個小巧精緻後面鏤空的全金屬音箱擺在上面。。。店員說“您先聽聽這個”然後拿出一個薄薄的遙控器一按(當時土鱉的心態就是:天吶音箱還帶遙控器?!),整個人醉了。。。一起來的家人也醉了。。。這麼小的東西居然發出了落地音箱的聲音感覺?!而且音質也沒有太濃的“數碼味”,低音比我那帶低音炮的都強?

店員表示BOSE的特點就是以小搏大,初聽的人都會很驚訝它的效果的(試聽曲目絕對是套路)買它買它買它!然後一看價格。。。4580?!!還真比水母音箱貴了一倍還多點。。。

這麼貴買不起啊。。。於是又轉為“瞭解”其他型號,在驚歎了C5的自備USB音效卡,物理4。1單元組成2。1聲道模擬5。1的騷操作(4980?!!)和C3那麼小可愛的衛星音箱也有如此震撼的效果,以及C3,C5那個漂亮的線控器後,終於找到了價格還可以接受的C2了。。。嗯,雖然沒有線控了但是前面還可以調音量,有耳機孔,兩組輸入,外觀大一點但也很好看,關鍵是這個最便宜呀。。。就它吧!

最後花了1200元以“只想買2。0音箱”的理由,得到了“音量旋鈕不管用多久,只要有雜音就拿回來包換”的承諾後買回了這個BOSE最入門的多媒體音箱,還忘記了詢問最初聽的那款音箱的型號。。。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其實音質和聽感來講C2並沒有什麼可說的,但當時聽了更貴的那幾個音箱之後再聽C2並沒有太大的“難以接受”就已經是不錯了,還是大音響的聽感(後來知道了是聲場寬廣和發聲功率大),音量沒有那麼誇張的響亮但如果調到60%以上也會打擾到鄰居了。除此之外,沒高音,中頻清晰,低頻量比得上不少2。1但會發渾。適合影音和遊戲,播放歌曲時不耐聽。但在當時已經是超級滿意了首先這個清晰的中頻就超過用過的那些2。1音箱了。當然最滿意的還是質量,一直沒有出過任何問題。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音量旋鈕,經常使用,灰塵還大卻真的一直都沒有絲毫雜音出現,直到10多年後換位macOS平臺,把舊裝置都出掉的時候,這部音箱的音量旋鈕還是一如既往的順滑,沒有絲毫雜音!並且還能半價以上出掉,保值性簡直絕了!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使用C2之後也對BOSE開始了逐漸的瞭解,知道了第一次聽的那個鏤空的音箱是Music Monitor 2,使用被動振膜轟動一時,非常有名的一款明星產品。而這臺C2直到後來真的用上Music Monitor 2之後也仍然放在客廳中作為電視音響來使用。而且C2的聲音特點和電視節目也特別搭,影音播放確實是BOSE的基本盤。

當年還用蘋果的airport路由器可以作為Wi-Fi音效卡連線C2的第二個音訊輸入介面,C2可以當電視音箱的同時作為家中的Wi-Fi音箱來使用,當時感覺這個音箱簡直就是給蘋果量身定製的啊,這個雙路輸入簡直就是專為airport的音訊功能設計的一樣。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Bose IE2

耳塞

買了C2後沒太久購入了iPod touch,算是比較有理由需要換一款耳塞吧。不是很喜歡森海塞爾(當年MX500的外觀真不喜歡,旗艦又太貴),也不打算玩玄學所以第一選擇就是當時在國內還是小眾的BOSE的了。於是又是直奔專櫃,嗯這次還好,耳塞價格並沒有比hifi品牌那麼高的誇張。。。900多元終於買到了個人使用的第一款千元價位的耳塞了。(因為不需要通話功能所以買的是IE2不是WIE2)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當時的IE2還不是“鯊魚鰭”呢,佩戴也很舒適,聽感就是耳機有“箱感”,聽著舒服,質量極其出色,耳機線堅固的誇張。這個耳塞現在還在使用,也是唯一留下的一個有線耳塞了。。。雖然大部分時間都用不上了但會留著它。當時佩戴時很難遇到同款,第一次見到同款還是美劇傲骨賢妻中伊萊在片頭佩戴過一次呢。

Bose Music Monitor 2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後來過了幾年bose國行價格調整了,MM2降到2900元,於是終於下定決心把MM2買回來了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小巧精緻的設計愛不釋手,沒事經常會拿起來把玩一下。MM2的音質就好很多了,低音雖然還是假下淺但聽感量夠還不渾濁,高頻也有了,中頻更潤了,雖然bose不能談什麼玄學,但頗為軟質的音色也算是bose唯一適合聽歌曲聽音樂的桌面音箱吧,很耐聽的音色。命名中也只有這個系列是帶music字樣的,其他的桌面音箱其實都更擅長氛圍的渲染而不是音樂的聆聽。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當時為了更好地發揮也為了提升遊戲的音訊表現,還配了一塊兒創新的USB音效卡。畢竟MM2音質雖然好很多但氛圍上的渲染是不如C2擅長的,加上擅長表現遊戲音效的創新音效卡後遊戲表現會有一定的提升。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經典的

C5

C3

,虛擬

5.1

聲道跨時代的體驗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當年經典的C3,C5,尤其C5簡直就是黑科技。物理4。1單元,組合成2。1聲道,然後再透過自帶USB音效卡虛擬出5。1環繞聲道!在當時的震撼不亞於現在使用AirPods Pro聆聽空間音訊的震撼啊。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只是X。1的結構一直不太喜歡,中頻容易缺失的問題也不適合回放音樂,雖然C5強悍到音量20%就可能讓全樓聽到,但也就從來沒考慮過這兩款了。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親戚家的

C20

買MM2的時候C20已經發售了,同樣的2。0系統,採用倒向導管的低音設計,C3同款線控器,完全就是C2的音質升級版。因為和MM2差價不大,還是選擇了更純粹的MM2。

不過對C20一直都比較看好,在前兩年親屬回國過去探親是驚訝的發現他們家的電腦用的就是C20!第一反應就是“和這傢伙果然品位是差不多的嘛”。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據親友反饋C20最擅長的還是氛圍渲染老本行,然後三頻也算都有了,聽點音樂也可以,屬於比較萬金油的桌面音箱。

曾經憧憬無比的樂悠揚和妙韻系列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這兩個大塊頭在前幾年名氣超級大的,但對這個音箱的瞭解卻不是因為名氣,而完全是聽的太多了。。。在當時常去的商場,嗯就是買BOSE這家,這裡面有一家非常喜歡的餐廳,每次去都覺得音樂效果非常不錯,比商場裡“廣播喇叭”播放的音樂效果好太多了。一次偶然間吃飯時發現餐廳就是使用樂悠揚來播放音樂。。。整個大廳,滿是地毯和牆紙的吸音環境下,一個樂悠揚就可以讓整個大廳都充滿音樂,而且聲音並不響亮卻又足夠清晰,低音超強,整體聽感超級耐聽,就感覺這個音響系統果然是名不虛傳。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嗯還有一個更適合家用的妙韻也是得來一張照片。

sound dock

系列

相比高價大體積的CD音訊系統樂悠揚,dock這個系列是真正考慮過的,因為正好可以用來給iPhone充電,就感覺會很實用。只是因為airport配合C2一直完美充當了Wi-Fi音箱的角色而且體驗要比dock更超前(airport和C2作為Wi-Fi音箱簡直就是現在HomePod去掉Siri的表現),dock價格又比較高,當時又是iPhone換成Lightning的時期,家裡手機新老介面都在用,這個系列也就一直沒有去選擇。現在回看一下,這類dock音箱產品都早已淡出市場了吧。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Bose shoudlink mini2

mini2是直到現在還在使用的,雖然最主要的也還是給電視使用了。。。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以前是很剛需藍芽音箱的,可以隨處攜帶,外放效果好,不用插電。而mini2自帶充電底座的設計和全金屬外殼,簡潔現代的外觀都讓mini系列成為了MacBook Pro的最佳音訊系統。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MacBook的外放效果越來越棒,似乎已經不需要再外接藍芽音箱了。iPhone和iPad也都把杜比全景聲和空間音訊技術配置上了,直接外放就已經能滿足大部分需求了,mini2的確一些時候還是比外放更合適但連線手機平板的次數也確實很少了。至於mbp,配對後就幾乎再沒有連線過了。

主動降噪耳機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使用IE2後對bose耳機一直很有好感,後來bose主攻降噪耳機也認為這個路線非常正確。第一次體驗主動降噪就是在Apple Store體驗的QC35,整個世界瞬間安靜的感覺現在還記憶猶新呢。

可是最終,現在常用的降噪耳機卻是AirPods Pro了。

尾巴

現在臺式機逐漸專業化,要麼是專業生產力工具,要麼是專業級遊戲裝置,或者兩者兼得。當臺式PC不再承載家庭或個人的“影音娛樂終端”用途時,音訊方面自然就或者hifi,或者電競,反正都會更偏向於使用耳機了。各種偏向影音的,尤其多聲道音箱更是早早的“消失了”。

而在藍芽音箱方面,Wi-Fi音箱方面,這年頭無線的裝置要是不帶點“智慧”的好像都快淡出視野了。手機,平板,筆記本的外放越來越好,杜比全景聲,空間音訊技術也讓智慧裝置僅憑外放也能獲得令人驚訝的聲場效果。大幾千買臺樂悠揚放CD,相比買兩臺HomePod組成立體聲一句“hi Siri明天天氣如何”相比,後者才是這個時代的旋律吧。

當然bose也在探索新的產品,這個wear就是一個絕妙的產品,可以在儘量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長時間的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也不用擔心耳塞耳機影響聽力的問題,這可能就是未來的音箱的一個形態吧!

十多年BOSE粉的回憶,曾經的憧憬到逐漸淡化,數碼音響變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回憶的全部內容了,感興趣的小夥伴歡迎關注我,再次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