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指揮棒”不能瞎指揮

  • 由 莉姐說事2019 發表于 綜合
  • 2022-06-04
簡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檢查考核的“指揮棒”如果指錯了方向,會讓一項工作失去正確的風向標,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南轅北轍,耗費基層幹部大量時間精力不說,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有的會讓原本是民生工程變成傷心工程

指揮為什麼不用指揮棒

“指揮棒”務必精準,不能過多過濫。但在有的地方,督查檢查考核數量多、名目多、形式主義的東西多,給基層增加了無謂的沉重負擔。有的縣一年接受300多次督查檢查,一年的迎檢資料文印費高達十幾萬元,許多基層幹部加班加點忙於填寫各類臺賬資料,空耗基層幹部的精力,甚至影響了主業。

“指揮棒”不能瞎指揮

檢查考核是檢驗各項工作的重要“指揮棒”,一項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自說自話,必須要透過一定的檢查考核進行量化。然而,檢查考核的“好刀”雖好,卻不能濫用,倘若用力過度,不僅起不到應有的監督檢查效果,反而還會傷及無辜,讓基層疲於應付不說,更滋生諸多的形式主義等作風問題。客觀地說,必要的檢查考核必須要有,精準的檢查、精準的考核,能夠有效有力地將各項工作推進下去,能夠精準地識別工作中誰幹得好、誰幹得差。但如果考核失去了精準的要義,過度地使用,必然會讓“指揮棒”變成瞎指揮。

“指揮棒”不能瞎指揮

一些被考核的地方和部門,為了在考核中打高分,不得不搞“材料政績”戰術,凡事都要留痕,凡事都留念,凡事都有計劃、有安排、有資訊、有總結,凡事都建立臺賬,企圖用材料填補空白的政績。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之所以一些基層幹部大搞“痕跡主義”,這也與檢查考核的方式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聯。一些檢查考核往往只看材料,或者將材料分值作為重要考核依據,不管實績如何、實效如何,到一個地方先看材料有沒有、多不多、齊不齊,先聽彙報好不好、先看亮點有沒有,倘若這些都沒有,即便工作落實得再好,群眾再滿意,都先扣個“領導不重視”的帽子,進而戴上“有色眼鏡”進行求全責備。

“指揮棒”不能瞎指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檢查考核的“指揮棒”如果指錯了方向,會讓一項工作失去正確的風向標,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南轅北轍,耗費基層幹部大量時間精力不說,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有的會讓原本是民生工程變成傷心工程。同時,倘若“指揮棒”都瞎指揮,說明上級作風本身就有問題,那麼,被監督指導的下級部門和幹部,為了迎合上級品味,也會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材料工程,只顧領導注意而不顧群眾滿意,最終拉遠的是幹群之間的魚水親情,侵害的是黨的執政根基,消弱的是黨的良好形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