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世人皆知蘇秦合縱抗秦,卻不知是他首倡

  • 由 聊史派 發表于 綜合
  • 2022-06-02
簡介而河西一戰更是讓公孫衍聲名大噪,後逢張儀來秦,他收到排斥,再加上公孫衍或許對自己斬首母國士兵八萬,心中有愧,便離開秦國,回到了魏國,而魏王經過河西之戰,認識到了公孫衍的才能,便拜他為將

合縱誰提出來的

戰國七雄爭霸的時代在歷史畫面上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名士群出,英才湧現,真可謂是百舸爭流。而恰恰他們這些人提出來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流傳至今。

正如後人所知,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由弱變強,整體國力綜合上升,一度有稱霸天下的趨勢。當然,歷史告訴我們秦始皇嬴政確實做到了。然而,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距離一統天下還遠遠不夠,自車裂商鞅之後,秦惠文王贏駟也是四處求賢,希望能夠找到堪比商鞅的人來輔佐自己。

而在這時,有一個人便出現了,誰呢?正是筆者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公孫衍。

世人皆知蘇秦合縱抗秦,卻不知是他首倡

公孫衍是何許人也?他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軍事家、外交家、政治家。以此看來,此人絕非平庸無能之輩。

筆者標題所言,他是提出合縱抗秦之人,又為何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呢?到底是筆者描述有誤,還是另有隱情呢?且聽筆者細細講來。

公孫衍其實是魏國人,曾在魏王手下任職,身為魏人,豈能不為國家效力,他也是滿懷熱血想要報國,試圖恢復魏國以前的霸主地位。但是魏王不識大才,索性公孫衍便離職而走。

迫於無奈,去了當時聚集天下名士的秦國,秦惠文王知道秦國正是因為他老爹發出的求賢令才招來商鞅,讓秦國發展成了如今的局面。所以,他也是格外珍惜人才,便留下了公孫衍。

此後,公孫衍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官至大良造,後來經過他的積極謀劃,毅然決然的對魏國佔據的河西地區發起攻擊,重創魏軍,俘虜魏國主將龍賈,斬首八萬,經過此戰,秦國實際上便佔領了河西地區,魏國被迫割地求和。

世人皆知蘇秦合縱抗秦,卻不知是他首倡

而河西一戰更是讓公孫衍聲名大噪,後逢張儀來秦,他收到排斥,再加上公孫衍或許對自己斬首母國士兵八萬,心中有愧,便離開秦國,回到了魏國,而魏王經過河西之戰,認識到了公孫衍的才能,便拜他為將。

面對昔日強大的魏國,如今在魏王的統治下,連年的戰火,讓百姓苦不堪言,同時也讓這個國家千瘡百孔。公孫衍還是希望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來挽回魏國的命運,思來想去,他提出了合縱策略。自己親赴各國,說服各國國君,曉之利害,讓他們答應和魏國結盟,一起來抗衡日益強大的秦國,便發生了後來歷史上著名的“五國相王”事件,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以失敗而告終。

隨著時間推移,秦國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強大,便借道魏國攻打齊國,齊王派兵抵抗,大勝秦軍。此時,魏王認識到這或許是擺脫強秦的絕妙機會,便再次派公孫衍讓他四處勸說,再實施合縱策略,攻打秦國。

世人皆知蘇秦合縱抗秦,卻不知是他首倡

公孫衍不辱使命,組織起魏、趙、韓、楚、燕五國兵馬,聯同伐秦,但是由於各國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最終只有韓、趙、魏三國出兵,在函谷關遭到大敗。自此,“五國伐秦”宣告失敗。

從那以後,公孫衍回顧自己組織的伐秦聯盟,幾乎均以失敗而告終,他漸漸的認識到各國國君心懷鬼胎,不能做到真正的聯盟抗秦。

儘管他後來實施合縱策略,但是秦國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各國終究得到的只有覆滅。

世人皆知蘇秦合縱抗秦,卻不知是他首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