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 由 假如我是狐城 發表于 綜合
  • 2022-05-12
簡介再到之後的清朝入主中原的時候,多爾袞來到北京城之後,經過一些明朝投降老臣的提醒,知道了從大明門而入,才算是完全的取代了明朝,以清代明,結束了明朝的氣運,但當多爾袞看到大明門這三個字的時候,心中相當不舒服,但清朝根基稍微穩固一些之後,便開始在

大明好國舅好看嗎

城池建築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防禦措施,在中國古代要想打下來一個地方,這個城池是繞不開的。他就橫斷在你的眼前,如果你選擇繞過城池進攻中原腹地的話,那之後你面對的就是城池之中兵馬盡出,兵馬盡出來直接切斷你的補給線,讓你的軍事行動直接胎死腹中。這就是中國古代城池在防禦外敵時候發揮的一個重要作用。

城牆的高大厚重與否決定了城池防禦的堅固性,城池系統的完備和防禦措施決定了城池堅守的時間。而城牆之中開孔的部分叫做城門,是一座城池規模人口的象徵,顯示了一個地方和國家的氣度格局,像一般的縣城就只有一個門,省城和南方大城則是有“一牆三重門”的說法。到了明清時代的京城,為了象徵皇帝的威嚴和國家的臉面,更是將城門直接開了“九座”,以九重門來懷念唐朝盛世的九重長合開天闕。據說在辛亥革命之後的改朝換代之際,孫中山曾經像將象徵滿清的大清門替下來,使用中華門來代替,但將匾額拆除看完之後就沉默沒換了。

明清皇城的城門氣魄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很多人說到故宮城牆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都是天安門,還有人會想到進去參觀的那幾十塊錢門票。其實故宮這個名稱來源於新中國成立之後,之前的話按照老北京的傳統是叫做“紫禁城”或者“四九城”。四九城的來源是滿洲人的稱呼,因為清朝時代的北京城有東南西北四面城牆,每個城牆都開九門,所以有了這個稱呼。

還有一種對於四九城的解釋說:九象徵了人間之極數,是皇權的代表。而四則是說北京城從外到內依次有四座城池,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說法呢?其實最外層的是普通京城居民居住的外城,裡面一點就是每天上朝達官貴人和家屬居住的內城,內城之中還有皇帝專門活動遊玩居住的皇城,皇城之中還有一層專門休息吃飯的宮城。這樣從外到內,一層一道城牆,堅不可摧,所以才有了四九城這個稱呼。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北京城的修建可以直接追溯到北宋時代的遼國,但那個時候太過於久遠,格局也與今天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天的北京城格局是建立在元大都和明朝京城的基礎之上的,普通人的房子都是坐東朝西,位於和子午線的那條線之上,唯有皇帝居住的地方不同,皇帝居住的地方必須要坐北南,從上到下俯視整個天下,而且要精準無誤的位於子午線之上,今天去看北京城就可以看見以子午線為中軸分為完整對稱的兩半。

這座集合了中國古代工匠建築藝術之精華的城池,今日之格局修建於明永樂皇帝年間,從1406年到1420年,花費14年之功,運輸天下南北木材,形成了這座長方形的城池,四周都有超過10米的城牆,城池最外面還有52米寬度的護城河。從修建成功開始,就被譽為是天下間最難攻下的城池,明清五百多年之間也就是李自成、多爾袞、和後面的英法聯軍以及八國聯軍攻下過。

大明門和大清門的關係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說到大清門的話,知道的人可能就很少了。這道城門的的意義其實相當的不一般。指的是北京城正南方中間開孔的那一道城門。和故宮之中較為出名的正陽門與天安門是不一樣的,前面兩道城牆是單一結構的城樓結構,而這道城門則是使用了單屋簷山頂,磚頭與石塊結合建造而成,建造成為不久之後就成為了象徵中國的國門。

大明門從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就出現了一個較為特殊的規矩,那就是這個門平常時間的不會開啟的,只有遇到相當特殊的日子才會開啟,那究竟來說是什麼日子才會讓大明門開啟呢?如果平時這個大明門都不開啟的話,周圍的人到底從哪裡進入到皇宮之中呢?難道真的像晏子使楚一樣去鑽洞嗎?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按照大明會典之中的記載說:只有皇帝結婚娶正妻,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重大戰爭勝利需要獻俘這些日子才會開啟大明門。在明朝歷史之中較為出名開啟大明門的就是嘉靖皇帝從藩王入主中央的那一次,因為正德皇帝沒有直系後代,所以經過首輔幾個大臣商量之後,決定迎接嘉靖皇帝入主北京城,這個時候嘉靖皇帝從大明門中門而入,就算是完成了從藩王到皇帝的一個蛻變。

再到之後的清朝入主中原的時候,多爾袞來到北京城之後,經過一些明朝投降老臣的提醒,知道了從大明門而入,才算是完全的取代了明朝,以清代明,結束了明朝的氣運,但當多爾袞看到大明門這三個字的時候,心中相當不舒服,但清朝根基稍微穩固一些之後,便開始在北京城之中,消滅前明的痕跡,作為中國之門的代表,現在已經是清朝了,這塊明朝的牌匾是必須取下來的,但辦事的人偷懶,取下大明門牌匾之後只是換了一個面,寫下了大清門就繼續使用。

大清門的日常作用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從大明門變化為大清門,就是這樣一下的功夫,當時的多爾袞也沒有覺察到牌匾的異樣,反而覺得這個牌匾做的很好,比之前大明門的那個牌匾不會差到哪裡去。這道門的規格制度在其他的地方也有使用到,比如明清皇帝的陵墓之中也有這樣一道門,為何說北京城那麼多的門,偏偏選中了這個正南門作為中國之門呢?這其實是因為古人以南為尊,透過氣候發現越往南越熱,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南方靠近太陽。

清朝順治元年的時候,將大明門改成了大清門,雖然只是變化了一個字,但卻已經標誌著明朝的基本結束。清朝建立之後,對於大清門的禮儀制度,其實是繼承了明朝。這個大清門到底該如何開啟,平時不開啟的時候,官員和軍隊都是走的左右兩邊的側門,這就很好的解決了交通的問題,不會因為繞遠路而耽誤國家大事。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清朝皇帝結婚的時候,正牌皇后也是從這個大清門抬進來的,其他的妃嬪嫁給皇帝的時候,都只能從後門進去,而且是夜色很濃厚的時候,意味著見不得光,畢竟自古以來皇帝結婚講究的就是一個“娶妻娶賢,納妾納色”,皇帝好色迎娶美女這種事情是有損威名的,自然是見不得光的事情,所以這些妃嬪都是從後門抬著轎子進去,這個後門就是今天北京的神武門。

因為這個大清門還發生了許多事情,比如當年清朝末期的兩宮太后之爭,慈禧和慈安在咸豐皇帝死後,同時間的成為了太后,一個是西宮太后,一個是東宮太后,本來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慈禧更加尊貴,因為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同治皇帝是慈禧的親生兒子,可以靠著母憑子貴的關係成為唯一太后,但就是因為當年慈禧嫁給咸豐的時候不是正牌皇后,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而慈安雖然沒有兒子,但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只要不死就永遠高慈禧一頭。

從大清門到中華門的轉變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清朝前期建立之後,也算得上的勵精圖治,經過康熙皇帝的南征北戰,初步的統一了全國,然後在康熙晚年的時候進入到了一個治世階段,雍正皇帝登基之後,對於全國的貪汙腐敗大力改革推行,殺掉了一大批的貪官,推行了養廉銀製度和永不增賦,讓清朝進入到了一個人口高速增長的時代,乾隆皇帝的時候到處都是一片歌頌盛世的聲音,歷史之中也將其稱為康乾盛世,但到了中後期的時候就不行了。

18世紀末期以來的清政府衰敗腐朽,鴉片戰爭,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一敗再敗,不圖銳意進取,反而勾結外國帝國主義,殘暴的鎮壓中國百姓,只想著維持那漏風的封建統治,這遭到了千千萬萬中國百姓的強烈反對,特別是在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失敗之後,大家都開始了起義反清,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成功的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

孫中山想把大清門改為中華門,牌匾拆除後倒過來一看,不敢換了

後來在1912年10月9日的時候,這個時間相當的特殊,正是辛亥革命成功1週年之際,作為革命偉大人物的孫中山就想著要熱鬧的舉行一場勝利的慶典,來與民同樂。當時的做法是將整個北京城都張燈結綵,喜慶的就像是過年一樣,這個時候的孫中山正好看到了大清門這個牌匾,認為清朝都已經滅亡一年了,這個封建殘留還掛在這裡,多少有點不合適,所以就讓工匠將大清門取下,改換成“中華門”。

當時的工匠將大清門的牌匾取下來之後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新牌匾中華門在幾天之後就需要使用,這個牌匾所使用的木料相當珍貴,上面的青金石也已經失傳多年,短時間之內難以製作完成,所以他就靈機一動想 要在大清門的背面刻上中華門三個字,將這個牌匾裝飾上去繼續使用,但翻過來一看之後才發現,背面寫著大明門三個字,原來自己想到的這個方法,在幾百年之前的清朝古人早就用過了。

結語

這樣一來,那這塊牌匾也就無法使用了,最後這個工匠將這個情況向上回報給了孫中山先生,最後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決定重新的找到了一塊較為普通的木材,臨時打造成為了一塊新的牌匾,上面書寫了“中華門”三個大字,雖然掛了上去,但大家心中總是覺得沒有之前的那塊牌匾雄偉精美,而正反兩面包含了大清門和大明門的那塊牌匾則是被作為文物珍藏到了故宮之中,解放之後繼續留在了首都博物館,供後人瞻仰那段歷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