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清華人與昭通的故事

  • 由 西部移動CM 發表于 綜合
  • 2022-04-23
簡介圖:大山包如今從昭通古街回到昆明,再讀此書,我對陳榮昌先生的補缺文字很感興趣,其對文字的猜測,大多不同於在《神韻昭陽》裡讀到的謝允鑑先生的補缺文字

雲南老瓦抓什麼意思

清華人與昭通的故事

作者簡介:船長,四川瀘州人,199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現就職於雲南省某大型國有企業,2018年9月初次來到昭通,從事易地扶貧安置工程建設工作。船長熱愛雲南,熱愛昭通,關心歷史文學,熱心公益事業,著有《滿城盡帶蘋果香》《新年的朋友黑頸鶴》等關於昭通的文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原標題:在昆明閱讀昭通

作者: 船長

昨天早上在昭通讀完《神韻昭陽》,下午回到昆明,剛好我的書架搬到新家,有些迫不及待地在我的舊書架上找出關於昭通的記憶。

第一本回顧昭通的是哈里。弗蘭克出版於1925年的《穿越南方中國》,作者在1923年從昆明前往成都的途中經過昭通。有些地名是我去過昭通以後才熟悉的,比如迤車(I-chai),比如江底(kiang Ti),比如當時牛欄江上的著名的吊橋。作者寫來到昭通:這裡是展開的平壩子,開始有輪子的交通,我看見幾輛水牛拉車,這是我自告別昆明的火車後第一次看見帶輪子的交通工具。我經過了一個牌樓,這是昭通李家的牌樓,這是雲南和四川石牌樓中最好的牌樓之一,甚至是我在中國見過的最具藝術水平的牌樓之一。作者寫道富饒的昭通平原盛產煤炭,只需要挖一個淺坑,從一個只容得下小孩的孔洞裡取出煤炭。小孩們幾乎是四肢著地揹著煤炭爬出來。作者經過了必經之地石門關,也就是我幾天前去過的豆沙關。“石門關,或稱石大門。位於一條古老的石階道路,從山頂上一直下到河岸邊……”

第二本書是艾德文。丁格1911年出版的《步行穿越中國》,記錄了他在1910年從重慶到水富,再從水富到昭通的經歷。那段時間的昭通苦難深重,作者專門用一章的筆墨描寫“1910年的昭通叛亂”,那場外人鮮知,但令很多外國人聞風色變的類似於當年義和團運動的叛亂。在這裡我想去翻譯那些血腥的文字。書裡寫到老瓦灘,也就是今天的鹽津縣。老瓦灘是路程中一個重要節點,雲南省最大的一個海關檢查站之一就在這條索橋的東岸,吊橋長150英尺(約46米長),這個吊橋不允許負重的騾馬經過。負重的牲口必須經過一個叫豆沙關的地方,從底部到頂部需要走過九十八道彎,對岸是一個垂直的岩石石壁,高度不小於1000英尺(300米)。在《清代雲南稿本史料》中,我讀到了“孟孝琚碑,陳榮昌補闕”,折本以前曾經瀏覽過的書,過去因為沒有去過昭通,對孟孝琚碑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清華人與昭通的故事

圖:大山包

如今從昭通古街回到昆明,再讀此書,我對陳榮昌先生的補缺文字很感興趣,其對文字的猜測,大多不同於在《神韻昭陽》裡讀到的謝允鑑先生的補缺文字。甚為遺憾的是,陳榮昌先生的名字在這本書裡寫成了陳榮呂,恐怕今後後人讀來是查無此人的。在方國瑜先生的《雲南史料目錄概說》中,我再一次讀到“孟孝琚碑”和陳榮昌先生的名字,按方先生的考據,“此碑約在東漢中葉和帝永元八年內中”。方先生書裡還有“晉霍承嗣墓室壁畫”,“昭通現成東北二十里後海子附近”,我看到的霍氏墓室已經是1965年遷建的了。方先生文中非常肯定地判斷“瑜謂墓主當是霍彪,茲言之:”真雲南考古之鴻儒也!方先生書中,還讀到“雙魚洗”以及朱提堂狼洗:昭通縣出土的朱提銅洗,估計今後去博物館可以看到。昭通的歷史底蘊之深厚,可見一斑。相信我還有很多中外藏書中描寫過昭通或昭通曆史,足不出戶,認真讀史書,可以知歷史。但足不出戶,不到昭通,即使讀到“孟孝琚碑”、“豆沙關”,不知其來由,不知其所在,仍是無知也。

清華人與昭通的故事

圖說:大山包大陽窩洋芋

編輯整理:西部移動傳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