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海南日記|文珍:和博物館長一起吃午餐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綜合
  • 2022-03-14
簡介光目前館內陳列八個展覽就去其六,分別是“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南海自然生態陳列”“八百年守候——西沙華光礁I號沉船特展”“故宮·故鄉·故事——故宮博物院藏黃花梨沉香文物展”“南方有佳木——海南黃花梨沉香體驗展”“源同流異——館藏清代外銷藝術品

跌宕起伏是一句成語嗎

海南日記|文珍:和博物館長一起吃午餐

>>>點選進入專題<<<

2021年6月7日

天氣:暴雨轉多雲。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24°。北風微風。

活動:上午去南海博物館,中午在博物館食堂吃飯。下午經潭門漁港,因休漁期市場全關,店面蕭條。

南海博物館外觀遠看據說像一艘船,停泊在瓊海潭門千里漁港外,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擔綱設計,取義“絲路逐浪,南海之舟”。但我們的車直接開到了博物館園內,卻錯過了在最佳觀景點看壯闊的外觀。之後便一直在“這艘大船”的上下樓層各個房間上下進出,無數次走過據說為了防颱風而鏤空的高大的天井迴廊,卻只在若干照片中看到其全貌——無他,只因一整天都在博物館裡看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另有一句成語和“山中”有關,比較喪氣,叫“如入寶山而空手回“,但我們今天卻不是這樣。雖然是週一博物館的閉館日,但這次全程都有章佩嵐副館長作陪,熱情細緻地講解長達四小時,如此奇遇,收穫之豐便難以勝數。光目前館內陳列八個展覽就去其六,分別是“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南海自然生態陳列”“八百年守候——西沙華光礁I號沉船特展”“故宮·故鄉·故事——故宮博物院藏黃花梨沉香文物展”“南方有佳木——海南黃花梨沉香體驗展”“源同流異——館藏清代外銷藝術品展”,而之所以最終割愛“探海尋蹤——中國水下考古與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是因已經非常仔細地看過了華光礁特展;而“做海——南海漁家文化展”也因時間關係而被迫放棄。但好在博物館門口就是漁港,此時正是休漁期,隨時都能看到不可勝數的真正漁船停泊岸邊的緣故。

章館長畢業於20世紀80年代西北大學考古系,1989年大學畢業後即投入海南文博事業,第一站是位處海口五公祠左近的海口市博物館,之後又在海南省博工作了整整二十五年,最後與辛禮學館長一同挑起了共建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重任。“這裡從一個此前毫無基礎也沒有任何館藏的新館,變成國家一級博物館,只用了短短三年。”不過簡簡單單一句,背後卻不知付出心血幾多。那天大部分時候,章館長只談展品,對任何一個展館的布展思路、前言結語措辭、海上堪輿圖和說明性圖片的選用,無不娓娓道來,將展品陳列的故事說得跌宕起伏,如臨其境。華光礁I號的文物此前已見過不少,南海博物館在品種方面並沒有超過海南省博,布展方式卻充分展現另一番氣韻——或是先入為主的印象,總覺得此地布展雖也大開大闔,細節處卻仍處處可以體現女性的溫婉。

而女館長的講解果然也另闢蹊徑,大概因為數件展品的陳列都曾經其手,因此講解重點既是鎮館之寶,更多的時候,卻是博物館布展陳列用心之深。也讓我第一次如此強烈直觀地意識到,原來任何一個看似簡單的陳列背後,都有無數博物館工作人員和文博專家的反覆考證和優中取優,“往返葛藤,則萬斟心血所灌注而成也”。

一向自詡算得上半個文博達人,參觀國內外博物館無算,但今日的體驗仍是得未曾有。聽館長講解時,突然想到了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書中離家出走的少年田村,也曾在有一天坐車來到一個特別的小圖書館,並認識了一位敬業的工作人員大島。

“它同我知曉的任何圖書館都不一樣。可是,既然特意找來,還是不能不進。”

“他不時突然想起似的用手一撩。襯衫袖挽在臂肘,手腕細細白白。眼鏡框纖細精緻,同他的臉形十分諧調。胸前彆著寫有‘大島’字樣的塑膠胸卡。同我知曉的任何圖書館員都不一樣。”

“這裡和普通圖書館有所不同,”他說,“以特殊專業書籍為主。主要是過去的歌人、俳人等的舊書。當然一般性書籍某種程度上也是齊全的。不過特意從遠處坐電車來的人大多是專門研究那方面文獻的,不至於有人來看史蒂芬·金。你這樣年紀的人極為罕見。偶爾倒是有研究生院的進修生來。對了,你是研究短歌或俳句的?”

……

我意識到這房間正是我長期尋求的場所。……那樣的場所居然實際存在於某處,對此我還不能完全信以為真。我閉目閤眼,大口吸氣,於是它像綿軟的雲絮駐留我的心間。感覺妙不可言。

賓主盡歡。章館長如一位最盡職盡責的女主人,一個一個展廳帶我們前去參觀,真正是如數家珍。而只要主人不送客,我們便也捨不得告辭。上午參觀完後就在博物館食堂用過豐盛午餐,下午接著再看兩個小時,之後又被帶到倉庫看館藏古玉和尚未登記入冊的數百件國博贈品。這也是我第一次有幸走進一個博物館的倉庫,進去之前需先登記存包,再在兩扇厚重鐵門之間領略好一陣強風——帶我們去庫房的博物館員珏琪說,這是擔心客人身上有浮塵,因此例行吹拂。這體驗也是“得未曾有”。

哪怕是最後一個聽上去平平無奇的“源同流異——館藏清代外銷藝術品展”,也在裡面見到了美得讓人屏住呼吸的象牙鏤空雕花扇和反映當時廣州十三行和清末民俗的數張清代通草畫——所謂通草畫,即廣州當時一種畫在通草紙上的外銷畫,學習西方水彩原理,題材則類似人物浮世繪,有官員、兵勇、雜耍、紡織、伎樂和其他本土風情,與漆器或刺繡一同遠銷海外,多為西方博物館收藏。現今再重被南海博物館購回,也算是百年奇緣。我雖在廣州讀了四年書,此前竟從不知道還有這等寶貝;更不要說 “南方有佳木——海南黃花梨沉香體驗展” “故宮·故鄉·故事——故宮博物院藏黃花梨沉香文物展”兩個沉香展的費盡巧思。前一個展體現此地黃花梨古來甚多,也曾被做成做犁木等民俗器物,又以實物與圖文三茂的方式詮釋了何謂“崖香十二狀”:海口古稱崖山,產沉香;而沉香十二狀分別是青桂香、黃熟香、小斗笠、雞骨香、頂蓋、吊扣、蟲漏、蟻漏、包頭、樹心格、馬蹄香,展中用一張手繪圖,生動展現了海南沉香的十二種成因和位置圖,比如斗笠香就是沉香樹木的枝杈部分受傷折斷,真菌由外向內入侵後,在傷口處呈環狀結項,最終形成了錐體香結的形狀。樹心格即樹心香,則是說整樹從樹幹到樹枝結香。吊口又名樹池,指的是掉在樹身或樹枝的創口結香。關於沉香,以前只知其名,今日方見洋洋大觀。

而後一個展則與通草紙一樣,花梨出瓊島,數百年後才重新歸來,器物的往返因緣,實則反映了人世間滄海桑田的變遷。此次展出的故宮黃花梨傢俱多是養心殿書齋用具——據說也是因為養心殿近日裝修,因此南海博物館趁機要求借展——而中間我最喜歡的則是一件明黃花梨衣帽架:最上有搭腦,最下有立柱,中有螭龍紋聯三花版中牌子,造型簡約典雅,正是王世襄書中寫過最典型的明衣架式樣,但以前去故宮看展也沒有見過,竟在此地相遇。這衣架以最堅硬之木製成,卻為掛搭最柔軟的衣物而造,也算是書齋裡最體貼日常的用具了。而細究其由來,此衣架先由明入清,再經民國亂世,新中國成立後仍居深宮,卻又從北京一路顛簸回到海南,它一路見過的人世變遷,風情世面,大抵勝過在場所有人;饒是如此,在所有美好物件帶來的震撼之外,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人。

既為殫精竭慮完成大眾通識教育的布展者,也為歷盡艱辛打撈沉船文物的考古人員,更為眾多不辭辛苦耗時良久修補破損文物的博物館工作人員——章館長介紹華光礁展出時的一句輕描淡寫的話也足以讓印象深刻:“我們館那麼多考古專業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整整當了三年海撈瓷的洗碗工,這些碗碟才能以如此面貌呈現人前。”似乎作為佐證,旁邊還留了一個沒有將珊瑚礁徹底洗去的碎碗。這當然也是我在別的博物館裡沒有見過的:有的不光是巧思,還有對博物館事業的自我尊重。

言而總之,這天因為章館長,它之於我也成為了甲村圖書館之於田村的所在。除見識無數奇珍異寶,更有幸目睹一種巨大的職業熱情和真正的愛,燃燒數十年而遠未枯竭。參觀之外,我們也曾有過短暫的交談。

章館長說:我本科導師一直很遺憾我沒有繼續搞學術研究,卻去做了看上去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博物館陳列……我說:考古是很偉大,但博物館陳列卻是直接面向公眾的教育事業。有您這樣的專家在這樣的崗位上,是我們的福氣。說完才意識到年逾五十的她穿著跟鞋已陪我們馬不停蹄地走了四個小時了,但竟毫無疲態。她還說:“我看到有些遊客走馬觀花,什麼都沒看明白,就特別著急,是我們陳列講解得不好嗎?……但是接待你們這樣的客人我就很高興。你們會和我互動,會真的想知道展品背後的故事。”萍水相逢,耽誤她一整天,明日要離島出差,今晚還需連夜趕回海口,最後卻以如此樸實的話道出心聲。我也不知說什麼好,只突然想起大島。大概也不會比章館長回憶自己三十年前來到這片熱土說得更好了:

“島上的陽光晃眼,一如今天的陽光。……如果再回到五公祠,我會對著東坡先生的雕像微笑,道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

因這句話,後來經過漁船林立的潭門漁港,再回望南海博物館,就真的看到了一艘大船停泊的模樣。船的心是人。而人心底,是大海。

本文來源:南海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