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 由 減水書生 發表于 綜合
  • 2022-03-14
簡介李陵劇照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使蘇武率團出使匈奴,以修漢匈之好

李陵答蘇武書表達了什麼

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大漢騎都尉李陵提五千步卒直迫匈奴腹地,在浚稽山遭遇匈奴單于主力。

五千漢甲對敵十萬戎敵,將無懼色且兵不怯戰,轉戰千里而所殺過當。

矢盡寶刀折,糧匱將已疲。

距塞數百里、邊士聞戰聲,無奈漢軍血已流盡、李陵已為敵擒。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李陵劇照

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使蘇武率團出使匈奴,以修漢匈之好。副使張勝趁機勾結緱王、虞常等人,陰謀擄掠單于母閼氏及。

後來,事情敗露。匈奴扣押了蘇武等一眾漢使。

漢朝使者,自是彪悍,明理出使卻暗中謀亂。

匈奴作風,更是豪邁,陰謀單于者懲以招降。

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對於此事的處理,匈奴人著實認真,特意召開了貴族會議,商討懲處方式。

而商討的懲處方式不是用何種手段處死漢使,而是要招降全部漢朝使團。

正使蘇武忠貞不從,而當即引刀自刺。匈奴朝堂費了好一番波折,才醫好了蘇武。但蘇武仍舊不降,於是牧羊北海(今貝加爾湖)。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蘇武劇照

後來的史實就都清楚了:武帝衝冠僅一怒,李陵永是右校王;假託鴻雁傳書上林苑,蘇武歸來已是白髮人。

蘇武歸來後,修書李陵勸其歸漢。昭帝即位,輔政大臣霍光、上官桀均是李陵的舊時相識,專門派出使團接李陵歸漢。

但李陵再未歸漢,去書蘇武,留下了一封哀穿千古、唱盡英雄無奈的《答蘇武書》。

懷疑《答蘇武書》不是李陵所寫,可能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篇文章寫得實在太好。

李陵之悲:聲色言之

韋韝(gōu)毳(cuì)幕、羶肉酪漿,此中生計。

胡地玄冰、邊土慘烈、悲風蕭條,此中景色。

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蕭成群,此中聲響。

加之“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悲秋之節,又兼“舉目言笑,誰與為歡”的孤獨寂寥,所以只能“獨坐愁苦”、只能“夜不能寐”。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匈奴草原

從韋韝毳幕、羶肉酪漿的工筆素描,到胡地玄冰、邊土慘烈、悲風蕭條的寫意狀物,長軸畫卷慢慢舒展,已然悲涼至極。

而突然之間,卻是一個鏡頭聚焦:

晨坐聽之,不覺淚下。

此中之景,已是丈夫獨坐床頭,淚滴垂落於臉頰。悲已至極,至極而至無極,自是哀穿千古。

李陵之哀:人以感懷

老母,已是垂暮之人,卻臨年而被戮,未得善終。

妻子,自是無辜之人,但如魚落砧板,為人誅戮。

而我李陵呢?

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

愧對老母、愧對妻子,也愧對了自己,此情已甚,但還有更甚。那就是: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中國古代社會繪畫作品

祖上中國人而我後戎狄人。祖上之血脈,到我已然永別華夏、而更為戎狄。

秦漢丈夫,自是血氣滿滿。何不自殺以殉節、刎頸以見志。李陵豈不是秦漢丈夫嗎?

然而,“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回顧來路,我以國士待國家,而國家待我以仇讎。

當此之時,自殺既不能殉節,因為已無節可殉;自殺又不能顯志,因為已無志可顯。所以,只能忍辱苟活。活著,或許才能不再增羞;活著,才能不證明自己的意義。

老母、妻子、自己、祖上、兒女以及國家,都已言罷。而周圍之人呢?

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

都是一些不能理解此間苦衷之人,勸勉之言辭,不僅不能聊以慰藉,反而徒增悲慼。

李陵之憤:功勇言志

我李陵是何許人?

步卒五千,而敢入絕域;五將失道,而陵獨遇戰;五千之眾,敢敵十萬之軍;疲乏步卒,陣當草原精騎。

此等形勢,李陵又有何作為?

使三軍將士視死如歸,仍能斬將搴旗、仍能追奔逐北、仍能滅跡掃塵、仍能斬其梟帥。

匈奴如何?

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

你有悍將,我自單于領兵;你有漢家精銳,我有彎弓之士;你有弓弩戰車,我有草原精騎。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匈奴騎兵

你是客場作戰,我有主場優勢,整個草原都是我們的天地。你是步卒結陣,我則騎兵迂迴,以騎兵攻步卒是你們的死地。

此等形勢,漢軍勇士又是何為?

儘管士卒疲憊、儘管扶乘創痛、儘管死傷積野,但是當我李陵振臂高呼之時,創病者皆起、疲憊者皆戰,揮刀持弩指向胡人精騎。即便兵窮矢盡、即便人無尺鐵,但仍舊喊殺聲震天、人人爭先而對敵。

現實是悲涼的,太多英雄有太多無奈。單于所怯,胡人不服,因為已是殺紅了眼。再戰不利,“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悲劇,如出一轍地在漠北草原上演:管敢投敵,而李陵兵敗被俘。

李陵雖敗如此,但高皇帝又如何呢?

當時謀臣如雨、猛將如雲,興舉國之兵、三十萬之眾,高皇帝御駕親征。無奈兵困白登山、受辱平城縣。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劉邦斬白蛇

高皇帝敗於彼,騎都尉敗於此,而彼此之形勢自是天壤之別。所以,李陵之功績,與高皇帝相比孰勝孰負?

人臣當戰死以殉節,而李陵不死,又所謂何故?

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

遠有范蠡和曹沫,不死於敗,終能復仇展功。近有高皇帝,不死於敗,終能開創漢室江山。當然再近還有司馬公,不死於腐刑,終能書萬世丹青。

李陵之怒:咎漢吐快

“漢與功臣不薄”,果真如此嗎?

堪當建漢之首功的相國蕭何,因強買民田而被高皇帝劉邦下獄論罪。

鴻門救主、戰功卓著的大將軍、左丞相樊噲,曾被陳平設計捆赴長安。

韓信、彭越,自是漢初三大名將,其功堪以裂土封王,但皆被夷滅三族。

晁錯一心為漢,建言削藩,卻被景帝腰斬以圖熄滅諸王怒氣。

周勃,高祖謂之“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建漢有功、平亂有功、擁立有功,卻被人誣告下獄,領教了獄吏之貴。

魏其侯竇嬰既有平亂之功又官拜丞相,無奈得罪權貴而腰斬族誅。

而賈誼和周亞夫,這一文一武,都是佐命立功之士。然而賈誼,先流落長沙再放梁國,棟樑之才卻抑鬱而終;周亞夫含冤下獄,干城之才而絕食自盡。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賈誼

漢之功臣是如此,而何言待功臣不薄?那麼,李陵之家呢?

陵之先將軍、祖父李廣,“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因失貴臣之意而自刎於大漠軍中。

非但陵家,就論“子卿足下”,您蘇武曾以單車出使,至萬乘匈奴,遭時不測卻不屈忠臣之志,甘願伏劍自殺,以至流離辛苦而險些死於朔北之野。

出使之時,正值壯年;歸來之時,已然白髮。老母已去、妻子改嫁,這是天下所未聞的忠貞和犧牲。李陵謂你蘇武當受封侯之賞,但實際上呢,卻是得錢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此等賞賜,果真不薄嗎?

蕭何周勃等功勳重臣如此,賈誼亞夫等佐命之士如此,李陵之先將軍如此,子卿足下亦如此,而誰不如此呢?

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那些妨功害能之臣,那些親戚貪佞之徒,就不是如此。漢待他們才當真是不薄,要麼萬戶侯要麼廊廟宰。

就此而論,說我李陵辜負國恩,而漢亦是負德,負了功勳重臣、負了佐命才士、負了陵之先將軍、負了你蘇武蘇子卿。

“雖忠不烈,視死如歸。”即便忠貞不如烈火而名顯天下,但李陵自是大丈夫,自能視死如歸。陵雖能死節,但大漢皇帝能知我眷眷忠心嗎?

“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生不能建功成名,死即葬身蠻夷吧。

據此決絕之心,誰能再讓我向漢室朝堂跪拜請罪呢?誰能再讓我面對廷尉府的刀筆小吏呢?

子卿足下,希望你不要在盼我歸漢了,李陵心意已決。

哀穿千古:千里關中的壯士情和萬里草原的英雄血

千里關中,自是豪邁,有多少兒女情長又有多少壯士之淚。

萬里草原,馬鳴蕭蕭,有多少征夫慷慨又有多少英雄流血。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匈奴騎兵

不恨,功業未成而身已隕。

但恨,功勳未就而主已疑。

李陵悲歌,唱盡了天下英雄的悲憤難鳴。

有情有義真君子,無情無義漢朝堂。

李陵的悲劇,後世又上演了多少次和多少回,又有多少英雄被辜負,又有多少情懷被辱沒,又有多少血淚徒遺憾。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縱有慷慨、縱然憂思,又誰解慷慨、誰顧憂思?所以,到頭來,只能對酒當歌,而問人生幾何。

戰死疆場、馬革裹屍,壯士也!封狼居胥、中道夭折,英雄也!

如李陵者,勇也冠三軍、忠也披肝膽、義也薄雲天,卻為國所棄、其家屠戮、為人貽笑,又當何以稱謂?

這是一個哀穿千古的英雄。

非獨李陵,後世如此之英雄,貫滿了中華之歷史。所以,李陵之哀,並非李少卿之哀,而是千古英雄之哀,所以哀穿千古。

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

此中言語,幾已讓人垂淚。哀英雄、憤朝堂、唾奸佞,又徒增了什麼?

“巖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湮滅而不稱,悲夫!”這是一種才士之悲。其悲足以為人嘆息。

字字讀來皆是血 聲聲吐露盡含情:哀穿千古的李陵《答蘇武書》

伯夷

“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而李陵之悲,則是一種英雄之悲。其悲足以讓人泣淚,其憤足顯丈夫霸氣,其哀足以穿千古。

李陵送蘇武歸漢之別歌:

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