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老十三的朝服與其他皇子不同,是因為爵位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

  • 由 惠文品史 發表于 綜合
  • 2022-02-28
簡介十三皇子允祥(同胤祥)終康熙一朝就沒有被冊封爵位,爵位也不是十三貝子,如果這樣說的話倒是可以算的上牽強附會

推舉產生的舉是什麼意思

十三皇子允祥(同胤祥)終康熙一朝就沒有被冊封爵位,爵位也不是十三貝子,如果這樣說的話倒是可以算的上牽強附會。

《雍正王朝》是經典中的天花板,但再經典也是電視劇,也存在著很多冠服上的不正確的地方,如果說僅以電視劇來說的話,朝冠與服(如王爵朝冠明顯不對)看個熱鬧就可以了。

老十三的朝服與其他皇子不同,是因為爵位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

十三皇子允祥是皇子,但是在康熙一朝是沒有爵位的,根據《清會典》,理論上皇子年滿十五歲就要由宗人府具奏請封。奉旨允准後,再具折題請給予冊封。

然後出宮分府居住,並給予高達二十三萬兩安家費(錢糧銀)。並根據爵位賜予土地人丁和奴僕,而且在皇子剛出宮六年內由宮中及內務府支給一定的錢糧器物,作為府內新生活的過渡。之後,眾皇子依爵位等級享受不同的政治待遇和朝廷禮儀。

老十三的朝服與其他皇子不同,是因為爵位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

胤祥直到二十三歲仍沒有被諭旨冊封爵位。而他的兄長和弟弟們一個一個的親王貝勒冊封出去,這是很不正常的。

康熙皇帝生前一共兩次大規模冊封諸皇子。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冊封皇長子愛新覺羅胤褆為直郡王,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來去是夢),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為貝勒,這一年胤祥十三歲,還沒到授封爵位的年紀,尚能解釋。

老十三的朝服與其他皇子不同,是因為爵位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

但第二次於康熙四十八的大規模冊封諸皇子就很難理解了。復立愛新覺羅胤礽為皇太子,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為誠親王,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為雍親王,皇五子胤祺為恆親王,皇七子胤祐為淳郡王,皇八子胤禩因被議儲而被革職,當年復封貝勒後被囚禁。皇十子胤為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裪,皇十四子胤禎被封為貝子。

十四皇子都被冊封為貝子了,“十三爺”還是皇子一枚。其實如果僅以皇子的身份也沒什麼不好,因為理論上皇子可以被冊封為上至和碩親王(不立儲君),下至鎮輔兩國公(入八分)的宗室爵位。所以在政治待遇,衣冠服飾方面理論上還比照於親王(成敗皆空),甚至更高。但允祥是個例外,他的經濟待遇並不好(生母章佳氏出身包衣),他不被冊封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一案的嚴重波及(替四哥胤禛扛雷)。

老十三的朝服與其他皇子不同,是因為爵位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

雍正即位後,允祥(胤祥)的爵位一步到位,堪比火箭昇天。

第二天就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外,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還要在胤祥諸子中卓恩指封一位郡王。

清朝宗室王爵最為殊勝的是禮親王代善系的一門三王(均是世襲罔替鐵帽子),禮親王代善和其子穎親王薩哈廉(後世順承郡王),克勤郡王嶽託。

允祥和他的兒子弘晈被冊封為王爵可謂同時是一門兩王。但胤祥很明確這樣帶來的風險,選擇了,韜光養晦,低調做人,絕不能貪功戀賞,恃寵而驕,而堅辭不受。雍正皇帝只好收回成命,改賜胤祥白銀萬兩。

老十三的朝服與其他皇子不同,是因為爵位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

胤祥無論是在生前逝後雍正帝都給予了他最高的榮寵和評價。除了和雍正皇帝共享“胤”字外,

雍正皇帝還欽賜胤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金匾懸於怡親王府銀安殿來表彰褒獎胤祥為“雍正王朝”立下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不世之功,這八個字可謂是總結和概括了胤祥短暫而非凡的輔政經歷。

老十三的朝服與其他皇子不同,是因為爵位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

結論是《雍正王朝》電視劇前半段演康熙朝的階段,眾臣叫允祥為十三貝子應該是不對的。檯面兒上應稱呼為十三皇子,檯面兒下稱呼為十三爺比較正確。

至於服裝什麼顏色,可能是導演為了突出正反兩派人物的設定吧。明清兩朝禮法森嚴,爵位界定嚴格,十三爺不是貝子何來的貝子朝服,這一點勉強可以解釋為服裝為什麼不一樣的原因吧。

《大清十二鐵帽王之十六,恩封之始,公忠體國 清。和碩怡親王繫上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