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在南海黑夜點亮“指路明燈”

  •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綜合
  • 2022-02-03
簡介郭旭也曾在航標值守的一線工作,他說,不少“守塔人”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堅守就是幾十年,保障燈塔發光,保障船舶的航行,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

航海引路的燈叫什麼

每當夜幕降臨,位於瓊州海峽的臨高角和作為汕頭港“咽喉”的德洲島上的燈塔總是光芒四射,為航行的船隻指引著航向。整個南海都亮著這樣的“明燈”,通行的船隻可以循著光的方向,找到前行的路。

這背後是很多“航標人”的努力。海上的航標相當於陸地上的交通指示燈,給過往船隻提供一定的指示,也保障著海上交通安全。燈塔就是航標的一種。

兩代人接力守著一片海的夜晚。海口航標處臨高燈塔管理員王健的父親,把一生都傾注在守塔上,王健也作了跟父親一樣的選擇。

作為德洲島燈塔的“守塔人”,汕頭航標處航標工黃澤霖已經在這座“孤島”上堅守了30年,其中有20個春節,他都在這裡為過往的船隻“點燈”。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航標處海區導航中心高階工程師郭旭在到廣州的13年裡,只在家過了3個春節。當其他家庭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時,郭旭正盯著整個南海的航標監控系統,時刻監測著整個南海的航標運轉是否正常。

今年春運,他們繼續在自己的崗位“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一生守一塔

在海南省臨高縣北端三面環海的岬角上,矗立著一座紅白相間的燈塔——臨高燈塔,王健與父親已經接力守了它52年。

爬上82級螺旋臺階,用清水對22米高的臨高燈塔進行全方位清潔,其中包括清理掉支撐燈塔350條鋼杆上的鹽霧,以及用羊皮紙仔細擦拭牛眼透鏡燈器上的小飛蟲——王健每天的工作是從這些開始的,整個流程需要花2-3個小時。

到了傍晚,隨著燈塔亮起,燈塔的光芒瞬間延伸到遠方。作為瓊州海峽西口重要的助航標誌,附近的商船、漁船、遊艇第一時間接收到的訊號或者看到的燈光都來自它。

每天晚上,王健都會起來三四次,確認燈塔是否亮著。到了第二天早上6點,他又準時起床,重複前一日的工作。

王健說,“20年來,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守著臨高燈塔。”在此之前,王健的父親王光民已在這裡守了32年。從4歲開始,王健就跟著父親到塔上玩。他記得,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父親只能從村裡挑淡水去清洗燈塔。

同為守塔人,黃澤霖的工作內容與王光民相差並不大,主要區別是黃澤霖堅守的德洲島雖然距離汕頭的東海岸僅1公里,卻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孤島”,幾乎沒有外來人員,與家人溝通不易。目前,德洲島上訊號依然較差。有時候,他與家人打電話,一句話需要說很多遍,家人才能聽到。

夜晚,黃澤霖偶爾站在島上眺望,島對面總是燈火輝煌,距島10多公里處有他的家。

孤獨是守塔人的常態。每當這時,黃澤霖就會讓自己忙起來,比如修路,給燈塔補油漆。他說:“一個航標燈就是一個座標點,有了座標,也包括人生的座標,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就不會迷失方向,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我們的燈塔燈標塗色鮮明,讓船舶航行時,一眼就看到。”

在守塔的30年裡,黃澤霖已經把一個燈塔送到了“退役”。1992年11月,黃澤霖剛到德洲島時,這裡使用的還是6。6米高的舊燈塔,開燈需要人爬上去上鍊條,上一次亮5個小時,每天需要上3次鏈條,燈塔才能持續發光到天亮。冬天的最後一次上鍊條大約在深夜3點,不論是下大雨,還是打雷,都要去。

最初,島上發電靠柴油機,吃水全靠去山下的一口井挑水,山路也沒有鋪設階梯,很不好走,往往會有一半水灑在路上。因為廣東天氣炎熱,買回的菜常常放不住,黃澤霖和隊員常吃的都是醃製的魚和肉。

舊的燈塔已經完成了使命。1997年,汕頭航標處在舊燈塔附近建了一座高22。8米的新燈塔,燈光射程達18海里。黃澤霖說:“與原燈塔相比,射程增加了1倍以上。”

隨著技術的發展。燈塔已經實現了自動控制,日落而亮,日出而熄。

颱風和雷暴中的“逆行者”

“我們的工作是日復一日地重複。”這是王健和黃澤霖對他們工作的共同描述。然而,當颱風等極端天氣來臨又是另一種情況,他們就變成了“逆行者”。

2005年9月26日凌晨,颱風“達維”登陸海南。颱風過境後,整個臨高縣斷電7天。燈塔無法通電,這意味著夜晚臨高角的海面將陷入一片漆黑。於是,王健打開了備用燈,保障船隻正常航行。

在臺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已經退休的王光民就頂著大風趕到燈塔,和王健一起加固燈籠的門窗、檢查線路,並讓王健每隔1個小時爬上搖搖晃晃的燈塔檢查1次,但颱風的影響實在太大。在停電的幾天裡,王健和父親都守在島上搶修燈塔。

在王健眼裡,父親把這座塔看得像他的兒子一樣,甚至是比生命還重要。王健說,自從父親開始守這個燈塔,“他什麼都不顧,只要顧這個燈塔。”

2001年,王光民退休時,強烈要求兒子回來值守臨高角燈塔,他說,叫誰來他都不放心。

現在,王健也像護著自己的兒子一樣護著這座塔。有時候,他覺得這座塔也像是他的朋友,有什麼事到塔上喊一下就好了很多。

颱風是守塔人繞不開的挑戰,但黃澤霖已習以為常。他說,“最怕的是打雷。”

2003年的一箇中午,黃澤霖正在島上做午飯,突然一個驚天大雷打下來,島上的差分臺和電路都癱瘓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黃澤霖一直在思考如何防雷。雖然島上的防雷措施一直在改進,但每年還是會有裝置因受雷擊而損壞。

2014年,一場更大的雷把島上控制系統的3個電腦都打壞了,同時,這對正在島上值班的人來說,存在巨大的生命威脅。

當即,黃澤霖就提出了新的避雷方案,跟主管部門申請後,2015年,施工人員按照黃澤霖設計的圖紙進行改造。2015年年底後,島上的裝置一般情況下不會因受雷擊而損壞。

“身居一室,縱觀千里”

無論是臨高角,還是德洲島的燈塔,都在郭旭和南海海區導航中心團隊的集中監控之下。

春運期間,南海海區導航中心將集中監控南海海區的3108座遙測遙控航標、11座差分臺和遠端完善性監測站、254座AIS基站,並透過7×24小時值守,確保這些航標正常運轉,保障船隻的航行安全。

南海是颱風特別密集的區域。僅2021年,就有10多個颱風經過南海,每次颱風過境,會對一些航標產生一定的破壞,或者造成航標漂移或漂失。

最近,南海的航標統一安裝了北斗晶片的遙測遙控裝置。用郭旭的話說,就是每一座航標都安裝了“中國芯”。在值班室,郭旭和隊員就可以檢視每一座航標的狀態,做到“身居一室,縱觀千里。”

“一到這個崗位以後,就沒有正常的節假日,甚至是正常的作息。”郭旭說,團隊裡面成員多是85後或者90後,有人懷孕時仍在值班,一值可能就是兩個通宵。總是衝在第一線的隊員張瀚斌說:“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

春節來了,瓊州海峽西口岸的船隻也將有所增加,王健加大對各項裝置的檢修力度;德洲島的船隻將會增加近1倍,黃澤霖也加強了巡視和檢查,確保每一艘經過的船都能循著光的方向前進。

郭旭也曾在航標值守的一線工作,他說,不少“守塔人”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堅守就是幾十年,保障燈塔發光,保障船舶的航行,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我們雖然絕大多數時間只是在一個小小的值班室裡面,但可以看到整個南海水域所有的航標,為南海海域每一座船的正常導航服務,這個工作雖然簡單枯燥,默默無聞,但是很重要。”

今年春節,這個團隊的10個人仍將堅守在值班室裡。過年的時候,一般只能給家人打影片電話。當看到陸地上萬家燈火亮起,海面上船隻平穩航行,他們覺得很值得。

(來源:中國青年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