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藏文科普|退行?勇敢面對心中的那個小孩

  • 由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于 綜合
  • 2022-01-04
簡介其實,像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上屬於退行,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恐懼、壓力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倒退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應付當前的情況,來降低自己的焦慮,以此滿足自己的某些

退行行為怎樣處理

藏文科普|退行?勇敢面對心中的那個小孩

撰文/戴盼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藏文科普|退行?勇敢面對心中的那個小孩

藏文科普|退行?勇敢面對心中的那個小孩

藏文科普|退行?勇敢面對心中的那個小孩

你是否遇到過自己的孩子特別喜歡撒嬌,總想待在媽媽的懷裡,並且還帶著哭腔嘟囔著不想讀書了的情況。其實,像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上屬於退行,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恐懼、壓力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倒退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應付當前的情況,來降低自己的焦慮,以此滿足自己的某些慾望,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行為。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在小時侯,遇到困難時,常發生頭痛、肚子痛等現象,且一旦身體不適就可以不去上學、不用考試,家長就會照顧自己,那麼等到青春期以後,當他遇到不能應付的困難時,就很容易產生類似心理。他會採用兒時同樣的方法來處理,以此逃避現實的困難。

01

退行的產生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面對學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緊張,和遇到不能處理的困惑和難題時,內心往往選擇不想長大,想追隨心中的孩童,隨心所欲地任性。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躲在小時候的自己的身後,享受著只屬於孩子們的特權,受到更多的關注與照顧,從而期望獲得更多原諒和理解的機會。情願自己變成小孩哭鬧撒嬌,也不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和承擔後果,這種自我保護會從有意識轉入無意識之中。

藏文科普|退行?勇敢面對心中的那個小孩

當面對自己感覺無力應對的壓力時,將自己退行到幼童時代,以此來保護自己,很多青少年朋友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在背後支撐著,如迷戀在網路世界裡不願意出來,撒謊騙父母老師自己生病了逃學等,他們內心認為既然已經回到了幼童時期,那將來的結果也就可以不加考慮了。

總之,退行只是為了逃避目前現有的問題,而採取的自我保護的心理活動,以達到生理上、心理上自欺欺人般的平衡。

02

退行的意義

人的一生中,不僅是青少年時期,成年後甚至有的老人也會有想重回到孩提時代的表現,以獲取孩童時期慾望的滿足。只要無傷大雅,均可用退行來進行生理心理上的調節。例如,大人與小孩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像小孩子一樣躲在雞媽媽的後面,這種遊戲型娛樂、暫時性的退行現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積極意義的。

可是,假如一個人遇到困難時出現退行,使用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來應付困難,或利用自己的退行來獲得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以避免面對現實問題而痛苦,那就需要引起重視了,這已經屬於心理問題了。因為退行畢竟是一種逃避行為,而不是積極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式,況且不成熟的行為幾乎無法避免地會把困難加重得愈發不可收拾,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至讓人焦躁不安,束手無策,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因此,退行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段,而且積極健康的人未必就不會發生。雖然退行能暫時緩解外界的壓力,但放棄了成熟的應對方式,讓自己倒退回孩童時期,是不明智的。退行的一時之計,不利於成長,在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需要採取積極向上的態度,認識自身不足並及時改善。

03

如何改善心理上的退行

加強自我認識,重塑自己的人生目標。需要自己對此有所察覺和領悟,嘗試用更成熟、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心理衝突或現實問題。

真正的長大,不是年齡數值的簡單增長,也不是歲月痕跡逐漸地積累,而是內心成長與自然規律的一種平衡。

藏文科普|退行?勇敢面對心中的那個小孩

你的心裡可以住著那個小孩,但你得告訴他:“嘿,我長大了,歡迎你常回來看看。提醒我,世界依舊真善美,成熟與童真可以和平共處。”

作為家長,也不能對孩子聽之任之,必須積極引導改善,如果家長實在處理不好,請尋求專業心理諮詢人員的支援和幫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