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

  • 由 夏七夕說歷史 發表于 綜合
  • 2021-12-28
簡介今天,你來烏鎮旅遊,也千萬不要錯過了那座六朝遺勝石牌坊,而恰恰是這座牌坊,成了昭明太子種在烏鎮隨師沈約讀書的歷史見證

太子上學的地方叫什麼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昭明太子與烏鎮的緣分,是讀書緣。這個讀書緣來得也傳奇。 傳說,蕭統剛生下來時,右手緊捏拳頭,不能伸直,沒人能冊開。梁武帝張榜求賢,誰能姍開太子的手,誰就做太子的老師。沈約做到了,自然就成了太子的老師。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

沈約(441一513),字休文,是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六朝時文學家。曾助梁武帝成帝業,歷任尚書僕射、建昌侯,官至尚書令。工詩書,與同朝周順等人共創“四聲八病”說,對古體詩向律詩的轉變有積極影響,並編寫《宋書》。沈約是個大孝子,父親沈璞死後葬在烏鎮河西十景塘附近。他雖忙於政務、軍務,但每年清明都要返鄉掃墓,並守墓數月。梁武帝怕太子荒廢學業,就命太子跟沈約來烏鎮讀書,就這樣,昭明與烏鎮結下了讀書之緣。昭明太子在沈約先生的教育下,讀書非常勤奮,卓有成效。據《烏青鎮志》記載,蕭統終日誦書不輟,夜則使其官屬誦而臥聽之,遇有脫誤,悉識之以責誦者。由此可見他讀書的認真態度。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

昭明太子讀書烏鎮,開創了烏鎮“文運之始”,給烏鎮塑造了一個近乎神話般的讀書人之夢,之後,歷代人文薈萃,代有俊才。“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茅盾懷念故鄉的這兩句詩,自然也是有感而發的。與其他許多江南小鎮比起來,烏鎮確實是一個最適合讀書人靜心做學問的地方。前幾年黃磊、劉若英在烏鎮拍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部分表達了烏鎮的這份書香情懷。許多人就是衝著那家舊書館、那種讀書人的情懷來烏鎮看看的。今天,你來烏鎮旅遊,也千萬不要錯過了那座六朝遺勝石牌坊,而恰恰是這座牌坊,成了昭明太子種在烏鎮隨師沈約讀書的歷史見證。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

早春二月,院中紅梅正開,鮮紅豔豔,又兼淡雪輕飄,與書院古色古香的氛圍極為相稱。佇立花下,賞花看雪,書院,紅梅,自雪,塵俗全無。如有幸在這個時候造訪昭明書院,更有一種超然塵世的感覺。昭明太子讀書烏鎮,距今1000多年了,千年以降,他為烏鎮人文興盛開了一個好頭,樹立了一座豐碑。六朝之後,歷經唐宋元明清,水鄉烏鎮成了歷代文學家和名流碩彥仰慕登臨之地。唐宜宗時承相裴休、宋參知陳與義都曾寓居烏鎮。元時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趙孟頰也曾遊歷烏鎮,寫下有名的七律詩《遊烏鎮次韻千懶長老》。明清以降,烏鎮更是出了許多讀書人。明時有編寫過《烏青志》的李樂,所著的《見聞雜記》,如一幅晚明社會的風俗畫卷。清時有藏書家鮑廷博,“知不足齋”主人,乾隆時設四庫全書館,鮑廷博獻出書籍600多種,成為全國獻書之首,其祖孫三代所刊“知不足齋叢書”是中華古籍的瑰寶之一。清代還出了一位讀書人嚴辰,道光己未殿試中進士,點翰林,授庶吉士,烏鎮嚴廳奉旨修造翰林第,現“世恩堂”廳房還在。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

嚴辰貢獻最大的是以一人之力,歷時10年,編成《光緒桐鄉縣誌》,令人讚歎。一個人能有這樣的膽量,這樣的能量,這樣的堅持,這樣的功力,真是太不易了。烏鎮有這樣一群文化人,又何其幸也。一座牌坊一個經典。自昭明以下,烏鎮出了許多優秀的讀書人。如今,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背影漸漸遠去,無法追尋,唯有一種精神,一種風氣,一種書香,我們今天依然可以觸控得到、體味得到。閱讀烏鎮這本厚厚的文化之書,這樣去讀,或許更加耐人尋味。水鄉烏鎮,有了這一脈相承的人文精神貫穿古今,才那樣引人人勝,美不勝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