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 由 成都Go 發表于 綜合
  • 2021-12-17
簡介成都第一家照相館名為“滌雪齋”,創立於1894年,主人名叫吳焯夫

立等可取是什麼意思

近代西方技術對國人的衝擊,除了堅船利炮之外,恐怕要數照相機最讓人震駭。一道光閃過,自己的影像已經定格在一張“硬紙”上,恍恍惚惚的被拍攝者半天方才回過味來,隨即驚恐大呼:這是何等妖法?竟能生生奪取人的面容,豈非攝魂之術耶!然後悲慟嚎啕,自以為命不久矣……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雖然筆者表述得有點誇張,但照相技術一開始引入國內時,確實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時人多有描述。直到慈禧太后迷上了拍照,引領風氣之先,照相館才在國內漸漸流行了起來。成都,這個西南第一大都會,也免不了要趕一下潮流。

成都第一家照相館名為“滌雪齋”,創立於1894年,主人名叫吳焯夫。這家照相館,原址在今天成都錦江區的桂王橋南街。

古今結合的“寫真照相館”

根據宣統元年出版的《成都通覽》記載,成都市“照相者以恆隆當吳焯夫之照相樓為最早。”這是滌雪齋佔據這項“成都之最”的官方證明。實際上,對於滌雪齋算不算得上成都第一家照相館這件事,有些人還持有異議。因為,滌雪齋的業務實在是有些怪異。

吳焯夫早年曾在成都平安橋天主教堂工作,跟那些外國傳教士關係不錯。那段時間,一位法國的傳教士送給他一部六寸三腳架照相機,倒騰倒騰,他便學會了這一西洋技藝。自覺“學業有成”的吳焯夫,敏銳地發現了他這項技能的商業價值,便於1904年辭了教堂的工作,在王桂橋南街尋了棟兩層小樓開設照相館。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照相技術初入中國

然而,也許吳焯夫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人,或許是他實際上沒有把技藝學全。他的照相館,事實上成品並不是照片,而是肖像畫,當時叫做“畫真子”。既然如此,他這間店鋪跟照相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照相機他還是要用的。在此之前,肖像畫也有不小的市場,但是需要顧客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長時間不能動彈,對於顧客也是種折磨。吳焯夫心想,我有照相機呀,顧客來了只需小坐一會兒,我咔嚓一下就把他的樣貌拍下來了,然後——然後我就可以對著相片畫像了!

在智慧手機普及之前,現代人也經常去照相館,但照片通常用不了幾個小時就洗出來了,有的還“立等可取”。但你能想象吳焯夫的“照相館”要多久才能出成品嗎?據檔案專家介紹,他畫一幅兩尺長、一尺寬的肖像畫,通常要畫半個月左右!

寫真這種“拍照”有優點也有缺點。人臉部的麻子、皺紋、黑痣等缺陷就能被吳焯夫抹掉。但是畫筆畢竟會欠缺精準,客人拿到後總會有點不滿。“吳老先生,怎麼我眼睛變小了,能不能畫大一點?”“吳師傅,我的鼻子是不是整歪了?”要是顧客有了修改的要求,給吳焯夫添點錢,就能按照要求進行修改。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吳焯夫實際上是利用照相技術,簡化了肖像畫的一部分工作。

筆者猜想,肯定會有顧客會要求把自己的樣子畫得比真人更好看一些,這樣一來,倒跟今天的美顏相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當時照片成品質量比較差的情況下,吳焯夫的“畫真子”更受歡迎也有可能。

照相,成都社會發展的鏡子

如果以“畫真子”不能稱為照相為由,剝奪滌雪齋“成都第一家照相館”頭銜的話,那麼這個榮譽就應該落在鑑容照相館頭上。

鑑容照相館開在梓潼橋街上,距離滌雪齋不遠。它不像滌雪齋那樣古今合體,而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照相館了。店門兩旁有對聯作裝飾:點石成金,財恆足矣;以人為鑑,容光照焉。有意思的是,這幅對聯正是滌雪齋老闆吳焯夫所寫,因為鑑容照相館的老闆,就是吳焯夫的大徒弟張紀常。

鑑容照相館在成都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1908年,四川總督趙爾巽[xùn]會見法國駐成都領事,張紀常為他們拍攝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後來被傳教士帶到了法國、英國和德國,影響極大,照片中記錄的會晤展現了清朝末年四川當局開放、革新的態度,也第一次讓西方國家看見了成都這座城市。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照相這種“洋玩意兒”,最初只是達官貴人的玩樂而已。早期的照相館,底片全部要從國外引進,漂洋過海而來,價格之高可想而知。從照相館的陳設來看,也是感覺“高大上”:櫥窗明亮寬大,內部總會擺放著各路電影明星照片,或者時髦的達官貴人的樣照。照片裡面,人物梳著油光發亮的背頭,穿著富貴逼人的貂衣,衣衫襤褸的市民要是路過這樣的照相館,還不好意思靠近。也有一些人認為照相會把自己魂魄攝去,因此望而卻步。

到了民國年間,照相在成都就相當普及了,照相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據統計,民國年間的成都,照相館總計達到100多家,數量在全國都名列前茅,除了底片價格降低之外,成都人對新事物的接受也是非常之迅速的。

當時的照相館,已經有種類繁多的服裝提供了,光是可以查閱到的就有學生裝、洋裝、軍裝、西裝等。不僅如此,為了讓客人上鏡更好看,照相館還提供化妝服務。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嘗試海派的、蜀派的、還有異國風情的各種拍照風格。想角色扮演,體驗不同的人生,民國成都的照相館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民國時期的照相館,已經可以為顧客定製各種風格。

擺拍,照相的宣傳藝術

自照相技術誕生以來,“擺拍”就是風雲人物自我修飾的重要手段。要說最早研究“擺拍”的成都人,清朝末年的楊維算一個。

照片比文字更有視覺衝擊力和說服力,已是現代人的常識。在清朝末年,政治人物就深諳此道,把精心“擺拍”的照片,當作政治宣傳的載體。

四川人楊維是清末著名的革命黨,1907年在成都密謀起義,事情敗露後被捕入獄。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成都立刻響應,宣佈反清獨立,同時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11月26日楊維被釋放出獄,並被任命為巡警總監(相當於四川省警察廳廳長一職)。

一個飽受過牢獄之災的人要擔任巡警總監一職,如何叫人信服?楊維獨闢蹊徑,巧妙地運用了照片的“魔力”。他出獄後,第一時間找來攝影師,在監獄門口拍了張特殊的照片。照片裡的楊維身著囚服,手腳都戴著鐐銬,身形看起來狼狽至極;但細看他的眼神,似乎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大有威武不能屈的姿態。

這還不止,拍完這張囚服照,楊維立馬穿上巡警總監的制服,又拍下了一張精神抖擻的戎裝照,照片裡換裝後的楊維完全變了個人似的,挺拔的身姿,看起來一身正氣、威風凜凜。

當時剛剛改朝換代,社會本就一片混亂,走馬上任的官職都難免遭人議論,但這組對比強烈的照片卻讓楊維的就職輕鬆了很多。街頭巷尾的老百姓在報紙上看到楊維的照片,才意識到如今的巡警總監曾是“反清”的英雄,連連讚歎道:“好官!有膽識!”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今天的我們,可以對著百年前留下來的老照片,回味那時候的成都風景和人物。這多虧了像吳焯夫、張紀常等敢於“吃螃蟹”的人,當大多數人還在對照相懷著好奇與畏懼時,他們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新事物的強大生命力。而在人們逐漸接受、利用這一新事物的過程中,這座城市也逐漸走向了現代文明。

=========我是分隔線=========

新土著愛上老成都!關於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間傳聞,相信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一定都有自己的壓箱乾貨,不妨分享出來,讓大家一起感受現代化大都市背後的人文元素。歡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關於成都的故事線索。

⊙宣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想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桂王橋南街:成都最早的“攝魂之術”,傳言會殺人於無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