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 由 訊美傳媒淑佩 發表于 綜合
  • 2021-12-11
簡介作為自主品牌的頭部玩家,吉利汽車深諳中國消費者的審美以及用車需求,在吉利掌握話語權的情況下,雷諾或許會在吉利的幫助下改變之前的設計,重新打造符合中國市場的車型

雷諾鋼腳踏車好嗎

8月9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釋出公告稱,已與雷諾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在中國,雙方將基於吉利控股的平臺技術聯合開發雷諾品牌混合動力車型。在韓國,雙方將基於領克節能平臺展開合作,共同開發適用於韓國市場的車型。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從備忘錄的內容來看,吉利提供平臺技術,雷諾提供給品牌和設計,同時雷諾將充分利用在品牌策略、內容和渠道、生態服務開發以及使用者旅程方面的優勢,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雷諾、吉利,是誰先看上了對方?

在之前的文章中,相信大家都瞭解到雷諾汽車在華市場的發展並不順利。自2020年雷諾集團宣佈與東風集團分手之後,雷諾在中國市場上只剩下三家合資公司,包括易捷特(與東風、日產合資的新能源公司)、華晨雷諾(輕型商務公司)以及江鈴新能源(新能源乘用車)。按照雷諾此前的計劃,在退出燃油乘用車業務後,將會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到新能源汽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業務上。其中,輕型商務車業務將透過華晨雷諾金盃開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將透過異捷特和江鈴新能源開展。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既然雷諾汽車都已經分配好任務了,為什麼還要藉助吉利控股的平臺呢?道理其實很簡單,雷諾之所以選擇和吉利合作主要是為了降低其研發資金。眾所周知,開發技術和平臺可以為造車帶來規模化效應,不僅能夠進一步分攤研發成本、提高技術實用性,同時還可以避免企業被“卡脖子”。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目前各大車企的電氣戰略抬升了單車研發投入,尤其是油、電並舉的路徑導致車企研發投入規模增大。值得一提的是,電動汽車在短時間之內難以達到盈虧平衡,燃油車的競爭日益激烈。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車企的單車研發規模要比過去更高。據資料顯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研發中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裡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面對如此龐大的資金壓力,雷諾集團顯然是負擔不起的。雷諾集團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範圍內共交付142萬輛汽車,同比上漲18。7%;得益於銷量的提升,雷諾集團營收同比攀升26。8%至233。57億歐元。雖然雷諾汽車上半年的資金流相對充足,但是依舊沒能擺脫其債務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雷諾汽車顯然是負擔不起這筆高昂的資金,能省就省。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相信不少人會問:“雷諾和吉利之間,到底誰先看上了對方?”筆者認為並不能用誰看上了對方來描述這個問題。種種跡象表明,此次雷諾汽車和吉利汽車之間的合作,吉利汽車將會佔主導地位,與之前自主品牌和國外車企合作的合資車企恰好相反,這一次是吉利提供技術,雷諾負責銷售和營銷。換句話說,此次的合作更像是雷諾汽車在向吉利汽車發出“求救”訊號。

吉利帶得動雷諾嗎?

眾所周知,雷諾集團確實有點“坑”。舉個例子,日產、雷諾、三菱曾經是同盟的關係,當時日產汽車的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頂尖的存在。然而,因為同盟的關係,雷諾、三菱經營不佳,最終也拖垮了日產汽車。所以,不少人會發出疑問,此時雷諾汽車與吉利汽車的合作,是否會對吉利汽車造成影響。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筆者認為並不會。雷諾汽車在中國範圍內之所以沒能火起來,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產品質量不行。雷諾的變速箱質量差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有興趣的讀者只需要在各大搜索引擎上面搜尋就能夠找到相關的資訊。

二、雷諾的設計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來並沒有真正的實現本土化。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上述的一系列問題都將會在雷諾與吉利合作之後得到解決。作為自主品牌的頭部玩家,吉利汽車深諳中國消費者的審美以及用車需求,在吉利掌握話語權的情況下,雷諾或許會在吉利的幫助下改變之前的設計,重新打造符合中國市場的車型。

雷諾成“小迷弟”,吉利依託CMA平臺技術帶得動雷諾嗎?

除了設計以外,吉利作為技術提供方,在油、電兩大技術領域上都有著深厚的積累。從高效能的極氪001,到領克品牌的多款混動車型,再到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車型,覆蓋面廣泛。所以,雷諾汽車在與吉利汽車合作之後,雷諾汽車或許會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總結

此次吉利汽車與雷諾汽車之間的合作,並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合作。在這次合作的背後,代表著的是自主品牌的技術已經受到了認可,甚至到了國外企業想要“偷師”的地步。作為一個工業起步晚的國家,能夠取得這樣的進步讓大家不得不感到自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