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老人:“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 由 舒山有鹿 發表于 綜合
  • 2021-11-30
簡介這樣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智若愚”的人

培植個人勢力如何理解

老人:“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小時候,家中的老人常跟我們說:“人吶,等出了社會之後,就要學會明哲保身啊,少說話,多做事,不然你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你還不知道。”

這番話,其實那時候是聽不懂的,便總是在想,什麼是“該得罪”的人,而什麼才是“不該得罪”的人呢?

當剛走出社會的時候,便給出了一個定義,該得罪的人就是老實人,而不該得罪的人,就是小人。

可當人再有所經歷之後,才慢慢地發現,以前的定義完全是錯誤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所認為的“老實人”,或者說你所認為的“小人”,他們有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樣。

甚至可以這麼說,在這個社會上,人如果想要活得長久,過得安穩,就該要做到“稱呼人多,得罪人少”。要知道,你看不透別人的內心,你也就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情況。

有些老實人,他們看起來憨厚,可背地裡,卻是一個精明有本事的人。這樣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智若愚”的人。

對於這樣的人,其實我們是要警惕的。正如某位作家寫道:“能騙倒大部分人的人,想來也不是什麼平庸之人。”

要知道,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他們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老人:“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和深交摯友打好關係

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兩個幫。”

每個人活著,雖然說總是要一個人經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但我們有些時候,還是需要和一些人打好關係的。

就像我們在社會中認識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也許是你的合作人,也許是你的競爭對手,反正就是和你有經濟與情感關係的人。

對於這些人,其實我們是又愛又恨的。愛,是因為他們和我們是志同道合的人,而恨,卻是他們知道我們的方向和選擇。

在明面上,大智若愚的人,他們也許表現得特別“老實憨厚”,不管你叫他說什麼,他都如實回答。

但是,當他們轉身回到“暗處”之後,他們的人也就變了,變得精明而不憨厚,還會暗中和合作人打好關係,準備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老人:“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大智若愚”的人,明處示弱,暗處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古人曾說:“太剛則折,太柔則廢。”

一個人,如果他為人處世過分“剛硬”,那麼他總是要被人給“教訓”,總是要到處碰釘子的。

一個人,如果他為人處世過分“懦弱”,那麼他總是會別人當成“軟柿子”,甚至還被人拿捏。

而那些大智若愚的人,他們往往不會走極端,而是走“中庸”之路。什麼是“中庸”之路呢?那就是不偏不倚,不剛不柔,靈活轉變,外圓內方。

當一個群體容不下他們的時候,他們表面上會示弱,以此來迷惑別人,降低別人的警惕心,讓別人能忽視自己。

隨著這個目的達到之後,大智若愚的人便會在背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以此來培植自己的勢力和充實自己的底氣。

就像在商海中打拼一樣,我可以在明面上把這個客戶讓給你,吃點虧。可背後,卻會和更多的客戶打好關係,既彌補了明面上的不足,也讓自己愈發強大。

做人,明面上懂得示弱,背地裡懂得提高自己的實力,這才是處世之道。

老人:“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大智若愚”的人,蟄伏於角落之地,隱忍待發

自古以來,一個“忍”字便成就一部分人,也毀掉了一部分人。

有所成就的人,他們懂得“忍讓”只是一種“後發制人”的策略而已。而被毀掉的人,他們則不會靈活轉變,而是過分退讓,最後變成了“懦夫”。

《周易》有云:“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真正有本事的君子,他們看起來很軟弱,甚至你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實力。就是這樣的輕視,恰恰符合了他們心中的期盼。

在擅長“隱忍”的人看來,忍讓就是一種做人的方式而已。這並非是退讓,而是放長線,釣大魚,用小魚餌來迷惑別人,進而“釣來”自己的所需之物。

所謂“不爭為必爭,無為必有為。”儘管隱忍了,表面上少了爭鬥的氣息,但他們的心卻是有所“追求”的。

而這樣的追求,會讓他們明白,只有蟄伏於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才能夠積聚力量,厚積薄發。

老人:“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大智若愚”的人,低調不顯擺,總跟“有本事”的人打交道

劉禹錫曾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對於一個古代的讀書人來說,他們與人交往,看重的就是人的品質和學問。因為只有勢均力敵的人,才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學習。

道理是一樣的。對於那些“大智若愚”的人來說,他們交朋友,不會交那些毫無幫助,甚至還會“拖後腿”的豬朋狗友,而是“擇善而交”。

也許他們明面上和別人不合群,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甚至還讓別人輕視小瞧。可是,誰又知道他們內心是怎麼想,怎麼選擇的呢?

就像一些裝瘋賣傻的人,他們就是喜歡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弱小,以此來降低別人的關注度和防備的心理。

然後,他們就能一步一步地進行“反擊”,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老人:“大智若愚”的人,總在暗處“培養”這幾種勢力,不得不防

老祖宗常說一個詞,那就是“扮豬吃老虎”。為何這隻“豬”能吃老虎呢?其實並非是豬吃了老虎,而是它本身就不是普通的“豬”。

想要讓對方打消懷疑和警惕的心理,那麼你就要裝弱小。哪管你和他是不分伯仲的猛虎,但你也要披上“豬皮”,靠近它,然後吃掉它。

而這些所謂的“豬老虎”,它們並非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匯聚了身邊的能人摯友作為它們的後盾,讓它們能夠有底氣,有信心去完成自己的想法。

所以說,別小看了那些表面上“憨厚”的人,也許他們的內心算盤,比你打的還要精明。如此說來,謹慎做人,謙卑做事,才是人的明智之選。

文/舒山有鹿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舒山有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