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 由 物種日曆 發表于 綜合
  • 2021-11-14
簡介會叮咬人的只是虻科的物種,而對於可能引起混淆的其他“虻”類昆蟲,則對人沒有危害

殼類過敏什麼症狀

夏天郊遊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蟲子,儘管作為昆蟲學工作者的我,非常鼓勵大家去了解、認識甚至嘗試欣賞形形色色的昆蟲和它們的親戚,但不可否認,的確有一些“蟲子”可能主動或被動地給人們帶來不大不小的傷害。

這篇短文便來逐一幫助大家認清,這些

郊遊中可能遇到的潛在“風險”

主動傷人的“蟲子”當然應該著重防範。我之所以說“蟲子”而不是昆蟲,是因為最值得注意的吸血蟲,並非昆蟲,而是屬於

蛛形綱的蜱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尚未吸血的硬蜱,爬在我的褲子上。之後被我無情地彈飛了。

硬蜱 Ixodidae當之無愧是郊遊時最應該注意的刁蟲。這些狀如扁平小蜘蛛的節肢動物會

攀附在草尖上

,伺機流竄到路過的溫血動物身上。成年的蜱能靠刺吸式的口器

從宿主身上吸取大量血液

,直到把自身撐成一個球狀,這在寵物狗和刺蝟身上尤其常見,一些地區形象的稱之為“狗豆子”。

雖然在市區遇見蜱的機率通常不大,但在郊區則需要注意。當你

離開草叢後

,應該首先檢查有沒有蜱爬上來。在蜱比較密集的地區,還應該檢查衣服內有沒有已經開始吸血的蜱。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硬蜱在完全吸飽血後能脹成一個球。

怎麼辦?

如果已經被蜱叮咬,也一定不要試圖徒手拔下蜱蟲,要

用尖鑷子夾住蜱的頭部

,緩緩往外拔出,以免它們的口器斷在面板下造成感染。假如對自己沒有信心,那麼還是到醫院處理比較穩妥。

蜱可以叮在宿主身體上

連續吸血數日

,因此想靜靜等它吃飽掉下來的朋友可以打消這個念頭了。

蜱的叮咬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叮咬可能傳播潛森林腦炎、出血熱、斑疹傷寒以及各類原蟲病。在有蜱傳播疾病記錄的地區被蜱叮咬後,最好

及時就醫

,聽從醫囑。

我們熟悉的各種雙翅目吸血蚊蟲也同樣值得注意。

泛稱為蚊子的蚊科Culicidae昆蟲我們再熟悉不過,儘管通常情況下蚊子的叮咬不一定真的會帶來疾病,但畢竟也的確讓人很不舒服。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在我手臂上吸血的蚊子。

而蚊子的表親們:蚋(ruì,蚋科Simuliidae)、蠓(蠓科Ceratopogonidae)、白蛉(毛蠓科Psychodidae),這些常常被泛稱為“

小咬

”的吸血小蟲同樣惱人,其中也不乏

可能傳播疾病

的類群。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圖片:Fritz Geller-Grimm / Wikimedia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圖片:xpda / Wikimedia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圖片:Frank Collins / Wikimedia

從上到下依次為:蚋、蠓、白蛉。

蚋在叮咬後會留下一個微型小血泡,因此有的地方稱之為“一點紅”,這是個十分易於識別的特徵。不過不必恐慌,這個小血泡過幾天就會

自行消退

蠓和白蛉的叮咬可能造成

區域性腫痛

,如非過敏體質,也並不會帶來什麼問題。

相比蚊子而言,蚋、蠓、白蛉微如塵埃,常常不易發現。它們在陽光明媚的溪水邊尤其常見,

通常在白天或傍晚吸血

怎麼辦?

在郊遊時,對付蚊蟲小咬這些小吸血鬼並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

防蚊液

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也需要持續補充以免失效。最有效的防禦手段是

儘量避免暴露面板

,或者換個地方遊玩。

說到咬人的蚊蟲,這裡我還想提一句讓各個公園頻繁背鍋的搖蚊Tendipedidae。搖蚊和吸血的蚊子不同,它們的成蟲幾乎不取食,更不會叮人。

這些樣貌很像蚊子的雙翅目昆蟲喜歡在湖邊叢集飛舞,那實際上是它們的婚禮,不過時常被誤認為是公園管理不善滋生了大量蚊子。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搖蚊。看起來頗似蚊子,但實際上它們並不吸血。各種搖蚊是一個健康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石。

這些叢集飛舞的搖蚊並不會對人造成什麼影響,它們還是很多鳥類和蜻蜓的食物;而搖蚊的幼蟲又在水中滋養著形色的小魚小蝦。因此,當再看到公園中叢集飛舞的“蚊子”時,不要急於去投訴公園。正是這些食物鏈的基礎生物的存在,才讓我們的城市能有各色可愛的小動物衣食無憂的居住下來。

相比各色小咬,另一類吸血的雙翅目昆蟲——虻(虻科Tabanidae)則算得上是大殺器了。在體型上,虻已經勝過各類“小咬”一大籌,甚至

常常比你家中見到的蒼蠅還大

虻科昆蟲廣佈各地,這些狀如碩大蒼蠅的昆蟲常常有著一對色彩絢麗的複眼,一些種還有帶斑紋的翅膀,看起來並不醜陋。自然環境下,虻通常叮咬牛馬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因而當它們決定用叮透牛皮的口器在人的細皮嫩肉上嘗試時,

造成的痛感可想而知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吸血的虻科昆蟲,它們的複眼常常有著很好看的色澤。見到這樣的“蒼蠅”靠近,一定要及時轟走。

這些年來,我被虻叮過的次數屈指可數,但次次印象深刻,至少兩次都疼得我渾身一激靈破口大叫。虻的叮咬會造成一個

碩大的腫塊

,吸血量也遠大於其他雙翅類吸血蟲,大型種

一次吸血可達200毫克

。當然,因為叮咬帶來的劇烈痛感,應該沒有人會因為虻而失血過多。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公園中常能遇見到的各類“虻”。會叮咬人的只是虻科的物種,而對於可能引起混淆的其他“虻”類昆蟲,則對人沒有危害。上圖為蜂虻,下圖為食蟲虻,它們都不會叮人。

怎麼辦?

如同其他吸血蟲,虻的叮咬也可能會傳播一些人畜共患病及病原蟲,在郊遊時不可不防。驅蚊藥對它們的效果一般,而且虻可以隔著衣服直接叮咬。所以要想避免虻的暗算,大約只能及時轟趕靠近身邊嗡嗡飛的大蒼蠅了。

跳蚤

細如芝麻的跳蚤在多數時候很容易被我們忽視,但它們也的確可能出沒於城市綠地中,尤其

流浪貓狗較多的地方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放大35倍的貓蚤。圖片:Erturac / Wikimedia

和蝨子不同,蚤有著更強的運動能力,穿過草叢或者接觸流浪動物都可能讓跳蚤有機可乘。蚤以刺吸式口器穿刺面板吸血,叮咬後會有

明顯的癢痛感

,並有紅斑及丘疹。雖然除過敏體質的人外,一般人症狀不會持續很久,但依舊有造成嚴重面板傷害的案例。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跳蚤叮咬留下的痕跡。圖片:Michael Voelker / flickr

怎麼辦?

日常郊遊通常很少遇到跳蚤的叮咬。及時清理衣物,每天洗澡,

避免親密接觸流浪動物

,都可以有效的避免它們的騷擾。

胡蜂

在我們郊遊中日常能遇到的,會主動對人造成傷害的“蟲子”基本也就只有以上這些,都是一些嗜血的小壞蛋。不過還有一些昆蟲,可能並非主動要害你,形形色色的蜂便是其中之一。

社會性的胡蜂會尋找高蛋白食物帶回巢穴餵養後代,所以人們野餐時的食物很容易吸引各類胡蜂和馬蜂:無論是高糖的食物或者肉類,都可能吸引它們過來竊取。

不慎驚擾到這些蜂,很可能遭到它們的自衛反抗。胡蜂類的蟄刺帶來的疼痛

要比蜜蜂更劇烈一些

,如果遭遇到一窩胡蜂的攻擊,那就只能抱頭逃竄了。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胡蜂和馬蜂同屬於膜翅目胡蜂科Vespidae。胡蜂巢有個外殼,而馬蜂巢看起來就像個倒掛的蓮蓬。靠近它們的巢會有一定的危險,尤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碰到的話。

怎麼辦?

除非過於靠近它們的蜂巢,胡蜂

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

。遇到飛來的胡蜂也

一定不要撲打

,保持靜止讓它們自行飛走就好了。

當然,假如身邊見到蜂巢也應

主動遠離

,惹不起還得躲得起。

蜜蜂

因為和我們一樣對鮮花有著痴狂般的熱衷,使得蜜蜂也成為很容易與人們有親密接觸的昆蟲。

蜜蜂的蟄刺帶來的影響通常不及胡蜂類劇烈,但是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者驚擾到整個蜂巢的人,也依舊可能造成噩夢般的後果。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蜜蜂 Apis我們再熟悉不過,一些郊遊的地方也能見到養蜂人擺放的蜂巢。蜜蜂雖然相對溫和,也要保持一定距離。

與胡蜂類不同,我們日常能遇到的蜜蜂在蟄刺你的同時,也宣告了自己生命的終結,可謂是以死相搏了。

怎麼辦?

好在,這些為我們帶來甜蜜的小昆蟲通常都很溫和,即使近距離接觸它們也不易發怒——把它們捏在手中除外。

螞蟻

除去形形色色的蜂,地面上幾乎隨處可見的螞蟻也可能帶來叮咬,尤其猛蟻亞科Ponerinae的種類。猛蟻類有著類似胡蜂的蟄針——畢竟它們本身也就是一類特化的蜂,可以帶來劇烈的疼痛感。

在華南地區,入侵物種紅火蟻應該尤其注意,這些螞蟻每年都會造成

多例過敏

怎麼辦?

如果不小心打擾到這些螞蟻,或者踩到了一個蟻巢,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遠離,不然螞蟻們會很快的群起而攻。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猛蟻類的螞蟻的蟄刺會帶來劇烈疼痛。郊遊的時候,如果要在草地上露營,需要注意腳下有沒有蟻巢。

被蜂或蟻蟄刺後,一般不需要做太多處理,忍一陣疼痛就好了;但如果有顯著的周身紅腫發熱等過敏反應,還是建議就醫。

毛毛蟲

植物上還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毛毛蟲。儘管接觸多數毛蟲並不會帶來什麼後果,但

刺蛾和毒蛾的幼蟲

常常可能引發劇烈的疼痛或者過敏,要格外小心。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很多蛾子幼蟲的毛刺都會帶來疼痛和過敏,比如圖中的毒蛾幼蟲。

刺蛾幼蟲相對而言容易識別:短粗的身體、鮮豔的配色和誇張的毛刺,一看就不是好惹的物件。因為蟄刺帶來的疼痛如此顯著,因而很多地方叫它們“洋辣子”。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刺蛾的幼蟲特色鮮明,不慎碰到會讓你痛的銘記終生。它們可能出現在多種樹木上,需要格外注意。

所幸任何一種毛蟲都不會主動的攻擊人。而且,我想對於絕大多數朋友,看到一身毛刺的幼蟲也應該本能的就不會用手去碰觸。所以只要不盲目地去

攀折植物

或者

搖晃樹木

,在手扶樹幹之前檢查下有無趴在上面的毛蟲,那麼一般都不會受到來自它們的傷害。

不過依舊要小心偶然的意外接觸——比如毛蟲從樹上掉落到領子裡之類的夢魘。

毒隱翅蟲

最後,我再來說下經常“榮登”媒體熱門的隱翅蟲。

隱翅蟲Staphylinidae是鞘翅目昆蟲中的一類,它們通常小而細長。和多數甲蟲不同,它們的鞘翅短小,寬大的後翅摺疊隱藏其下,腹部的很長一大部分都暴露在翅膀外面。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某種隱翅蟲。可以看到它們短小的鞘翅和暴露在外的腹部。圖片:gailhampshire / Wikimedia

儘管在各類媒體上隱翅蟲造成的傷害觸目驚心,但實際上

遭受隱翅蟲危害的機率並不高

隱翅蟲科幾乎是鞘翅目中物種數量最多的一個科,只有極少數種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其中最可能造成傷害的就是毒隱翅蟲。而且除非

不慎碾揉它們的身體

,一般也不會在面板上造成傷害。從身體上爬過就會面板潰爛的說法,實在言過其實了。

毒隱翅蟲配色鮮明,這本身也是一種警戒色,我們看到這樣配色的隱翅蟲多加小心也就可以了。絕大多數的隱翅蟲都可以和郊遊的我們相安無事,我們也大可不必談隱翅蟲而色變。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圖片:Alvesgaspar / Wikimedia

毒隱翅蟲Paederus,是配色非常鮮明易於識別的一類隱翅蟲。其餘絕大多數隱翅蟲都不會造成什麼危害,不必過於恐慌。

其他

很多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昆蟲,在

被抓住後也都有一定的防禦手段

。獵蝽和一些水生蝽在被抓到後,可能會用它們針管一樣的刺吸式口器叮咬你的手指;大型蝗蟲的後足也能帶來創傷;天牛之類的甲蟲有力的上顎也能輕易切開面板等。

夏季郊遊被蟲困擾?教你分辨常見“蟲子”及被叮咬的處理方法

獵蝽和很多水生蝽雖然不會主動叮咬人,但在被抓住後,出於自衛的叮咬也可能帶來劇烈的疼痛。對於不熟悉不瞭解的昆蟲和其他小動物,儘量避免上手捉。

總之,除去那些會主動叮咬我們吸取血液的蟲子,絕大多數昆蟲都可以和人平安共處,但還是建議大家對蟲子們相敬如賓,在不瞭解的情況下不要隨意抓它們。

其實不止是對“蟲子”,對其他野生動物也是如此。大多數昆蟲對我們都沒有危害,在生態系統健康的環境中,它們也不會成災成害。我們不必對它們過度恐慌,不喜歡這些小蟲子可以選擇遠離,不是非要踩死。如果有精力對它們稍加了解,帶著敬畏之心去俯察品類之盛,也一定會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提供。本文是物種日曆特約稿件,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絡GuokrPac@guokr。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