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漫話教育關係的二重性

  • 由 輕聊漫語 發表于 綜合
  • 2021-08-29
簡介教育關係的二重性,表現在第一個層面是強制性,以達到制止的目的

兩重性是什麼

教育關係的二重性,表現在第一個層面是強制性,以達到制止的目的;第二個層面是啟發性,以提高認識。

所謂強制性,就是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由教育者給予批評,制止該行為的再次發生。這類例子很多:

如,學生上課遲到。老師先讓學生站在教室外邊,給予批評或讓其反思。其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增強時間觀念,以後保證上課時間的完整性。

再如,學生上課發生衝突。老師制止或將其攆出教室。其目的是讓受教育者有集體觀念,不能因個人私憤影響大家,說大點一一影響集體或公共利益。

在這方面,根根筆者的經驗,多數孩子還是有所認識並表示悔改的。但有個別孩子分不清孰輕孰重。甚至有的言論助長孩子的私慾一一說什麼,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權。更有家長無視老師的處理,借歪理取鬧,以致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個層面就是啟發,以提高認識。一般情況是曉之以理。我們以上火車為例。大點的車站停車,一般三、五分鐘,小點的車站也就是一分鐘。遲到,就意味著你剪不了票,進不了站,上不去車。經濟損失先別說,若是重要的差事,你要誤大事呀。

上課吵架也是一樣,沒有集體觀念,那麼,毀掉的不單是你自己,甚至連整個集體都要搭上。正面例子有邱少雲,反面例子有乘公交車的女乘客。因搶奪方向盤,致使整車乘客都被投入了長江。慘痛啊!

啟發的目的是提高認識,學會“克己復禮”,以大局為重。這是一般的教育方法。然而教育是一種藝術,沒有固定模式,會因人、因事而異。

一一有的借坡下驢,將其推向深淵。如某家長作為教育者,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當面將飯倒掉,帶孩子上學去了。到了中午孩子喊餓(自然是活該)。再到點喊孩子吃飯,乖乖來到飯桌前。

一一直攻其心。如某一搗亂的孩子,老師把他叫到一邊說:你鬧吧,你犯病了活該。沒想到他一驚:老師,你知道我有心臟病?其實老師只是看出來他有病,並不知道他是什麼病。但這一句話,卻起到了制止的作用。也認他認識到:他不能劇烈、或不加控制地發洩自己。

一一有時側面迂迴。如有幾個學生逃避上課,恰巧校園裡有個老教工買糧回來(當時還是糧店月供),老師對學生說:幫忙給老人送到家。幹完活,老教工問了孩子們的情況,慢條斯理地開導了幾句,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藝術地運用教育的方法,使教育關係的客體向教育關係的主體轉變,這就是教育的成長。當然也離不開教育關係的兩個層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