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 由 扒界看電影 發表于 綜合
  • 2021-07-13
簡介而今,隨著《老炮兒》拿下多項大獎,以及正在熱映的《八佰》票房口碑都取得了特別好的成績,導演管虎逐漸被越來越多人認識,第六代導演也越來越被觀眾認可

八佰沒看懂為什麼要過橋

早些年,第五代導演佳作頻出。以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為首的幾位導演,用自己別具一格的電影風格,扛起了整個華語電影圈。

當時,有人害怕導演隊伍出現斷層,對中國電影產生擔憂。而今,隨著《老炮兒》拿下多項大獎,以及正在熱映的《八佰》票房口碑都取得了特別好的成績,導演管虎逐漸被越來越多人認識,第六代導演也越來越被觀眾認可。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八佰》和管虎的成功,是可以提前預見到的。

拍《八佰》前,他不急不躁,總共花了10年時間才孵化成功。2010年就已經有了初版劇本,直到2017年3月,《八佰》才正式開機,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歷時230天,最終把這部鉅製大作完成。

在IMAX的清晰呈現,導演管虎的排程下,殘酷戰場與平民英雄的錚錚鐵骨被更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幀幀入心,幕幕震撼。不論是槍林彈雨中的沙土飛揚,戰士們在水中近身肉搏的紅血浸漫,還是蘇州河兩岸歌舞昇平和滿目瘡痍的對比,都深深刺激著觀眾的眼球和耳膜……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這種震撼的視聽體驗,讓有不少觀眾看完《八佰》出來,直誇《八佰》是近些年來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顯然,導演管虎讓國產戰爭片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他的影像風格也得到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

聚焦小人物,呈現平民骨氣

不只是《八佰》,看過管虎以往執導作品的觀眾都會發現,他的鏡頭無一例外地總會聚焦於社會現實中的小人物的命運起伏,常常還帶有強烈的反思符號。

《八佰》呈現的是戰爭之中小人物的本能反應。有人為了活命想盡一切辦法進入租界,有人一開始處於觀望狀態,甚至還開盤下注賭“八百戰士”能否在3小時內守住四行倉庫,當看著河對岸的戰士流血犧牲,心裡的民族大義在不斷迸發……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而四行倉庫裡計程車兵中,也有誤打誤撞被拉進來的民兵,他們本來只是在家種莊稼的農民,或者只是做賬房會算賬的先生,甚至,還有剛剛13歲的小孩……面對真實的戰場,他們想過逃跑,想過躲在角落裡只求保命,但在戰爭面前,他們逐漸覺醒,最終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戰士。

管虎將鏡頭對準這些人,透過講述這些在歷史大浪潮中翻滾的小人物的故事,將一場戰爭的真實殘酷接近真實地呈現出來,也將中華民族的平民骨氣昇華了出來。看得人熱血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戲曲元素+動物意象,打造獨特的"管虎"式風格

管虎很聰明,他明白細節之處的張力最是動人,最能調動觀眾情緒,從而引發情感共振。這是導演“會講故事”的重要一步。但是,這還不夠。對於影片深層含義的表達,管虎還有自己的思考。

一個導演,如果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所有東西都透過演員的動作和臺詞傳達出來,全部填鴨式地灌輸給觀眾,這也未免太簡單粗暴,讓人嚼之無味。而只有讓觀眾自己去領悟思考,每個人get到的那份情感收穫,才是生動、深刻,且最珍貴的。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在這一方面,管虎就非常擅長用一些戲曲元素或動物意象來輔助表達整部電影的內涵。

《八佰》裡不止一次出現過戲曲元素。位於租界的人們看戲唱戲,隱喻他們當時對於“八百戰士”在四行倉庫死守時的看戲態度。後來小湖北想象趙子龍單槍匹馬凝視曹營;山東兵用腰上彆著的皮影在倉庫裡給戰友們唱戲;河對岸的戲臺上本來唱著《走麥城》,最後改唱《長坂坡》……都代表了戰士們的視死如歸和不屈意志,以及租界人們的覺醒。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關老爺講的是兄弟情義,趙子龍不一樣,他護著國呢!”

管虎用戲曲元素,象徵了整個國家的文化身份認同,用戲曲表現了這些小人物的前後思想轉變,又借戲曲點明瞭“八百壯士”的勇氣和悲壯。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除此之外,管虎還很喜歡運用動物來表達意象。之前在《老炮兒》中,鴕鳥從鐵籠中奔出,六爺的眼中也突然有了神,背上一把軍刀單赴冰湖之約。而在《八佰》中,這種表現手法依然存在。

管虎先是用一群老鼠,暗示了逃兵。後來又多次用白馬象徵戰爭中計程車兵,以及對於未來的美好希望。讓觀眾的情緒隨著白馬的每一次出現,在緊張擔心和充滿希望中來回起伏。

正是由於這些元素的應用,《八佰》才能動靜結合,有聲勢浩大的場面給人以震撼,也有平靜而又堅定的力量,揪住人心。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八佰》正在熱映,正在接受全國觀眾的“檢閱”,從票房和口碑來看,管虎都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而他自己也表示這部電影的完成度挺高的,和自己原先的設想基本一致。

管虎能將自己的想法全都高度實現在電影中,和他提前用8年時間來進行準備有很大的關係,願意花那麼長時間來磨這一劍,也恰恰證明了管虎為電影事業奉獻所有熱情的決心——“如果連我都不做這些事,今後就可能沒人做了。”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中國需要更多像管虎這樣,有想法有能力,風格別具一格,並且願意花大量時間去細摳電影的導演。期待管虎的下一部作品,也期待,中國電影有更多的“管虎”湧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