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 由 大家車言論 發表于 綜合
  • 2021-07-03
簡介退出F1之後,豐田的賽車戰略有所調整,放在了更貼近品牌形象、也有可能實現的目標上——位於德國科隆的TMG(豐田賽車總部),以F1班底,打造出符合豐田品牌理念的混合動力賽車,參加WEC世界耐力錦標賽,正面挑戰奧迪、保時捷等歐洲對手,並以奪取勒

豐田為什麼退出f1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常有人說我們大家車言論是“日吹”,其實,只是因為我們議論日系品牌、車型比較多。這個“多”也是相對的,客觀上,近一兩年日系廠家新車發力,帶來了更多值得關注和爭議的話題,當中又以豐田、本田這兩家日系龍頭企業新聞尤其多。

今天這篇(還有下篇)文章有點特別,我試圖把豐田和本田兩家企業近幾年的產品、技術到品牌串聯起來,聊聊兩家的“戰略”是怎麼佈局和推進的。我主要會以回顧事實、稍微加一點分析評價的方式展開,到整個劇情回顧完畢時,希望你會和我一樣,沉澱出一些有趣的思考。

說到戰略,肯定是每家車企都有,但戰略的高度、大小、執行力度等,各有不同。有趣的是,豐田和本田這兩家日系龍頭車企,在過去幾年裡,都選擇了一個相似的戰略——打造運動化、高效能化的品牌形象。

今天我先寫豐田。本田會放在下一篇。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豐田的運動化戰略,模糊來講,是從新一代接班人豐田章男上任時開始推進的。豐田章男是豐田家族第四代長孫,於2009上任社長職位。他年輕時就愛好賽車運動,駕駛技術了得,曾經披褂參加紐北24小時耐力賽,本人是雷克薩斯品牌的首席試駕體驗官(這個頭銜的職責是給雷克薩斯每款車型的駕駛感受定義和定性)……以上都證明了章男社長並非只是花拳繡腿,而是真正有技術造詣,可以說是一個“懂車”的社長。

豐田章男上任後,提出“要造更好的汽車”,這個說法偉光正,但何謂“更好的汽車”,卻是每家車企都有不同理解的(比如吉利的李書福就認定“安全的車就是好車”)。章男的觀點是,要讓豐田車在駕駛效能上逐步追趕上歐洲車,在駕駛感受上要能打動人,簡而言之就是:要好開、好玩。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這個戰略的第一步,可以追溯到2012年豐田GT86(國內名“86”)的推出。這款車擁有純正的運動車結構,價格非常親民,並且在宣傳和命名上刻意與日本汽車文化經典符號《頭文字D》捆綁起來,推出後旋即在全球掀起了一波平民跑車、改裝車的熱潮。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GT86成了新時代豐田年輕化、運動化形象的使者。在日本,豐田用這臺車舉辦了多種駕駛培訓課程,支援各改裝商大力發展GT86的改裝產品,還舉辦多個系列比賽,從入門級別到拉力賽、頂級GT賽事,都有GT86的身影。從年輕消費者到業內專業人士,都透過和這款車的接觸,豐富了對豐田品牌的認知。

GT86的誕生,本身並不容易。以豐田的實力,要造一臺優秀的跑車並不存在多大的技術困難。難的是要在長期注重務實、講求經濟效益的公司文化裡,生產一款小眾化、而且還要便宜——意味著幾乎很難賺錢的車型,這對企業決策是一個挑戰。自1990年代中期經濟危機後的很長時間,像這樣的專案都很難在豐田內部獲得透過。但當任性的“紈絝子弟”豐田章男上臺,這事就有了生機。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章男是2009年底上臺,GT86是2012年上市,按開發時間來講,應該就是章男上臺後推進的產品。但也正因為他上任時間不長,即便任性,還是要有底線的。GT86的開發方式可謂非常剋制:它和斯巴魯(彼時已被豐田收購了部分股份,成為豐田盟友)聯手,透過GT86+BRZ的雙車戰略,平攤了開發和生產成本。發動機、懸掛及生產線,都力所能及地運用現有資源,節約了開發投入。

開發經費的巧算賬,使GT86、BRZ實現了非常吸引的低售價,加上確實優秀的開發水準,達成了業界對手難以企及的高性價比。所以有些網友問,86、BRZ成功後,為什麼其它廠商不效仿推出類似的產品?原因就在於,這款車實際上是一整套資源能力體系下的產物,要複製何其難。

GT86的剋制,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雖然呼聲甚高,但廠方始終沒有給這款車開發更強勁的第二款發動機;二是流傳甚廣的敞篷版,也一直被堅決否定,原因是開發之初這款車就只有硬頂版一種車身架構,如再造一個敞篷版投入成本過高。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呼聲很高,但始終未獲投產的敞篷版86。

GT86的使命,就是維持親民的價錢,讓豐田品牌和愛車、愛駕駛的年輕人(這不就是《頭文字D》的受眾群體嗎)建立起聯絡。這個使命,它圓滿地完成了,再往上拓展也不需要它了,因為豐田(章男)有更高的打算。

2012年,豐田和寶馬展開技術計劃,其中一個專案就是聯手開發下一代運動型跑車。在這個合作裡,雙方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寶馬負責底盤,豐田拿出混合動力。歷經數年,這項合作的成果已接近浮出水面,它就是寶馬新一代Z4和豐田的新一代Supra。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上為剛釋出的寶馬Z4,下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量產版Supra。

這個雙車聯合開發的套路,顯然源自於GT86+BRZ的成功探索。但這回是跨國界合作,而且向寶馬“偷師”其業界公認一流的底盤技術,是豐田章男乃至整個日本汽車界的心願。為此豐田不惜拿出最看家的混動技術作“交換”,可見章男在“造更好開的車”這一目標上的決心和執行力。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尚未量產的Supra已經迫不及待發布了賽車版。

新跑車重啟Supra之名,也彰顯了豐田的運動化血統,或者叫“歷史資源”——在上世紀90年代,日產GT-R、本田NSX、馬自達RX-7以及豐田Supra,合稱日本頂級跑車四巨頭。但Supra一直是當中最弱、最早退出市場的一員。如今藉助和寶馬聯手之力,新Supra在動力總成、底盤操控、成本控制方面都佔有優勢,非常值得期待。而Supra作為存留在一代車迷心中的名字,就像《頭文字D》的86一樣,不用白不用,用了就是為豐田運動形象添磚加瓦。

除了86和Supra這兩款正兒八經要“拿下市場”的跑車外,還有兩款“敲邊鼓”的車型,也在作證豐田的運動戰略。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一是雷克薩斯LFA。這是一款夢想超跑,用上全碳纖維車體和V10超高轉速發動機,亮相後備受矚目。但由於成本極其高昂,是否應該把它投產,對豐田(章男)而言是個大難題。即使真要商業化生產,很多極端設計也將被迫修改妥協。

這時候章男的“任性”又起到了關鍵作用——豐田決定將LFA的核心技術全部保留,直接在豐田最好的元町工廠進行限量生產,500臺售完即止。雖然高達40萬美元的售價,重新整理了日本車的歷史記錄,但這種不問回報、劍指塔尖的方式得到了全球超跑玩家的認可,也成為了雷克薩斯品牌的明珠。如今LFA在收藏市場屬於升值型產品,在車迷心目中也佔據著獨特崇高的地位,這在日本近代跑車史上可不多見。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第二款要說的豐田跑車,可能更少人知道,它只能算是豐田運動化戰略中的一個“小插曲”——這款名為SF-R的雙座小跑車,首發於2015年東京車展,定位比86更低,旨在俘獲經濟能力更為有限的年輕人,可說是豐田年輕運動化戰略“探底”的產品。雖然亮相後也廣受關注,但豐田內部很快作出了“放棄量產”的決定,原因是沒有適用於這款車的平臺,也不可能為一款如此小眾的車型單獨開發新平臺。由此可見,豐田章男的“任性”,依然堅守了商業底線。

放棄打造低端親民小跑車,如今看來未嘗不是聰明之舉。因為運動化、高效能的形象不能總靠“解決溫飽問題”來打動人,這是一個拔高品牌的戰略,應該有更高大上的展現方式。而最能席捲全球、俘獲全世界車迷的方式,就是參與和贏得頂尖的汽車賽事。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豐田2002年組成廠隊投身F1,花費了大量金錢(據說豐田F1車隊的預算僅次於法拉利),但8年比賽下來未嘗一勝,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黯然退出。雖然沒能獲取成績名留千古,但持續多年的高投入,證明了豐田透過國際賽事揚名立萬的決心。

退出F1之後,豐田的賽車戰略有所調整,放在了更貼近品牌形象、也有可能實現的目標上——位於德國科隆的TMG(豐田賽車總部),以F1班底,打造出符合豐田品牌理念的混合動力賽車,參加WEC世界耐力錦標賽,正面挑戰奧迪、保時捷等歐洲對手,並以奪取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作為目標。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雖然幾年下來,豐田賽車的競爭力一步步實現了超越對手,但還是歷經了6年磨練煎熬,才在今年終於奪下勒芒桂冠。這是一個很大的榮譽,豐田成為繼1991年馬自達之後,第二家在勒芒奪冠的日本汽車品牌。據說豐田還不滿足於此,他們的目標是連奪三屆勒芒冠軍(按傳統可以永久保留勒芒冠軍獎座),所以未來數年大家有可能看到豐田雄霸WEC的場面,就如奧迪當年雄霸勒芒一樣。

除了最受矚目的勒芒,豐田還同時投入了多項世界級賽事。在WRC世界拉力錦標賽、達喀爾拉力賽、美國NASCAR,都有豐田廠隊的身影。可見透過賽車來推動運動品牌形象,是豐田的一個全球化大戰略。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豐田先投身WRC賽事,再推出賽車的街道版Yaris GRMN。

每每說起賽車投入,就會有人想到“燒錢”,質疑這對消費者有什麼切身好處……相比其它廠商,豐田更注重將賽車場上的產品形象和量產車結合起來。例如上面提及的WRC,主要受眾在歐洲,豐田今年就歐洲推出了WRC的“同款”車型——Yaris GRMN效能小鋼炮,這是豐田近10年來,在歐洲推出的最效能化的產品,而且豐田日後還將繼續推出更多以“GRMN”命名的高效能版車型。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此外還有:在南美舉行的達喀爾拉力賽,豐田廠隊使用的賽車是當地主力車型Hilux皮卡,這是達喀爾廠隊裡唯一的皮卡賽車;面向北美的NASCAR,豐田的參賽車型是家喻戶曉的凱美瑞——雖然那賽車和量產車沒半毛錢關係,但從新一代凱美瑞的形象變化,也能感受到賽車血脈對豐田量產車、哪怕是家用買菜車的影響。

有一件事可以彰顯豐田賽車計劃的“心機”。在勒芒奪冠後,豐田官方馬上釋出了一款全新頂級跑車的計劃,名為GR Super Sport。下面這條小短片,簡單有力地表明瞭GR Super Sport的血統與來歷——把豐田WEC耐力賽技術應用到頂尖道路跑車上,並且“已在研發中”。

我個人猜測,這個GR Super Sport原型可能早就設計好了,只等勒芒冠軍頭銜的到來,才能名正言順地推出。這也是豐田這種主機廠花巨資投身到頂級賽車運動的最大動機——除了技術的錘鍊,榮譽光環更是無價的,有了它,那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因為榮譽可以名留千古,並且在今後長遠的時間裡透過品牌溢價的方式“回本”。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至此,豐田這家大眾化品牌,在短短十年間,從無到有地打造了自己的運動化高效能形象和效能車家族。除了86、Supra、GR Super Sport超跑這些純運動車型外,連豐田平民車系的調性,也在這個運動化大戰略下有了顯著變化。從民用車主力TNGA架構,到全新的高階豪華車GA-L平臺,開發主旨都是“要讓車更好開”。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豐田GAZOO Racing(GR)近幾年參與的賽事,用上了豐田全系高中低車型。

這不是一句空話,從凱美瑞到CH-R,從雷克薩斯LC到LS,我們真切感受到新一代豐田車朝著“懂車的人會更喜歡”這個方向靠近,而這正是豐田品牌過去幾十年裡欠缺的魅力(過去的豐田只有“中庸”)。在這背後,如果沒有豐田章男這麼一個愛車、會開車的掌舵人的決心和推動力,很難想象一家如此成熟、穩固的巨頭級車企,能完成這樣的戰略演變。

“要造更好的汽車”,為什麼豐田越來越向“運動化”靠近?

僅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還是不夠的,成敗的關鍵在於執行力。運動化、高效能戰略並非只有豐田看到,另一家長年以豐田為榜樣、還伺機挑戰逆襲豐田的同鄉企業——本田,其實也在過去十年裡踐行著相似的戰略。不過相比豐田的修成正果,本田卻是另一個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