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為什麼沒人早點告訴我》:7種思維偏差,讓人會越活越累

  • 由 皓然文化傳媒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27
簡介書中說,人一旦有了以下七種思維偏差,會掉入情緒陷阱,讓自己感覺非常糟糕

什麼叫墊底聊天

《為什麼沒人早點告訴我》:7種思維偏差,讓人會越活越累

朱莉·史密斯是英國一位有十多年診療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家,她根據自己多年來心理治療中的經驗,寫了《為什麼沒人早點告訴我?》一書。

書中說,人一旦有了以下七種思維偏差,會掉入情緒陷阱,讓自己感覺非常糟糕。長此以往,甚至會拖垮我們的人生。

1。讀心式思維

喜歡讓別人來猜自己的心思,這在心理學上叫讀心式思維。

前不久,閨蜜和她先生吵了一架。

她感冒了,覺得很不舒服,又加班到很晚,累得不想動。回到家,她發現還得輔導孩子做作業,就生氣地質問先生他怎麼就不能輔導,只知道打遊戲。

老公說她吃錯藥了,到家就知道發脾氣。兩人吵了一架,把孩子都嚇哭了。

她覺得自己本身不舒服,又加班到很晚,先生應該體諒她的不容易,主動輔導孩子的學習。先生也覺得委屈,自己只是和以往一樣,並沒有做錯什麼,不知道她為什麼發脾氣。

要是她提前告知先生自己不舒服,還要加班,讓先生輔導孩子做作業,估計他也會理解並答應的。

張德芬說過:我們女人喜歡做一件自討苦吃的事情,讓伴侶來猜你的心思,結果發現最後輸的人肯定是自己。

與其讓別人猜心思,不如直接說需求。

讀心式思維既折磨別人,也折磨自己,因為別人無法想你所想。

2。過度概化

遇到一件不順心的事,把它過度解讀為自己不配,不值得,很糟糕,這叫過度概化。

有個網友,連續談了幾任男朋友,發現都是渣男,她就認定自己是吸渣體質,覺得自己特別糟糕,不配找到品行優秀的男朋友,也沒有能力維持親密關係,跟誰在一起都不會幸福。

遇到同樣一件不好的事情,有的人歸因為只不過偶爾運氣不好而已,未來一定會有好事發生,這種人大機率會很快走出黴運,迎來重生;有的人會歸因為自己不好,這種宿命思維讓人陷入內耗,長時間走不出來。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自證預言,相信美好就會吸引美好的事;相信厄運,厄運真的會找上門來。

所以,

樂觀是一劑良藥,可以讓你避開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3。自我中心思維

一個人不考慮別人的意見、感受,固執己見,唯我獨尊,這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前幾天,和侄女聊天,提起和她一起合租的女孩子,侄女很不開心。

室友吃完外賣後,包裝盒子放在茶几上從來不知道扔掉;洗完澡不知道清理掉落的頭髮,把下水道給堵了;不經侄女同意,擅自使用她的洗刷用品和口紅,善意提醒後,還認為她太小氣,這麼點小事都要計較。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表現在對自己和對別人雙重標準,嚴於律人,寬於待己。在他們心目中,錯的永遠是別人,別人都應該諒解他。

說到底這是自私,不知道換位思考,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不會無限制地容忍對方。

沒有底線的人,只會討人嫌,讓別人遠離。

4。情緒化推理

《為什麼沒人早點告訴我》中寫道:“想法,並不是事實,感受也不是事實。情緒只是資訊,當這種資訊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就更容易相信它們是對事實的真實反映。”

今年8月份,表妹參加了註冊會計師(CPA)考試,走出考場,她的情緒很不好,自認為這次肯定考砸,努力了大半年白辛苦了,覺得自己真差勁。

之後幾個月,無論做什麼,都感覺懶洋洋的,提不起興趣。作為業務尖子的她,在單位組織的業務技能比武中,成績竟然墊底,令人大跌眼鏡。

直到CPA兩科成績出來,她驚喜地發現竟然都通過了,雖然分數不算高。原來情況根本沒有她當初想象的那麼糟糕。

當一個人過於情緒化時,如果不及時從中抽離,任由情緒氾濫,很容易使自己陷入思維怪圈,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壓垮自己。

只有認清事實,不把想法和感受當事實,才能洞見真相,走出迷霧。

5。選擇性注意

《為什麼沒人早點告訴我》中如是說:

大腦有個顯著的特點,一旦你選擇了相信什麼,大腦就會掃描周圍的環境,尋找能夠證明這個信念的線索,會像濾網一樣把其它暗示的資訊全過濾掉,只保留那些暗示你未能達到預期的資訊。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就是一個總是選擇性注意的人。她出生貧困,機緣巧合之下,嫁進了豪門,但是丈夫得了軟骨病,長年累月癱瘓在床上。

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好的地方,認為周圍的人看不起她,哥嫂只看中她的錢,一天到晚侍候一個癱瘓的病人沒有出頭之日。但她過濾掉了好的一面:兒女雙全,不用為吃穿發愁,甚至有閒錢救濟親人,在別人眼裡她也是有福之人。

渾身負能量的她,怨天懟地,看不得別人過得比她好,最後甚至把一對兒女的幸福也葬送了。

人一旦陷入選擇性注意,自動遮蔽了好的一面,會讓自己變得偏執,讓周圍的人覺得可怕。

6。過分苛求

“我必須做得更好,我應該那樣去做。”有些人對自己和對別人都很苛刻,不允許失敗。

同事的孩子初中時學習成績很好,長期霸佔年級前三名。她要求孩子必須考上TOP4的大學。

到了高中,孩子成績有點下降。同事著急了,讓她每天晚上必須學到11點,早上6點又叫醒她繼續學習。週末回到家,還給她請一對一的家教。

可是,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起色,還掉到了年級六十多名。

同事責怪孩子學習不用心,上課不認真聽課,沒有認真總結錯題。她管得更嚴了。

由於壓力太大,高三時孩子得了嚴重的抑鬱症,大把大把地掉頭髮,整晚睡不著覺,再不肯去上學了。父母只好讓她休學一年。

這時,同事才意識到比起身體健康,成績根本不算什麼,從而對孩子降低了要求。一年後,孩子順利地考上了本省的211大學。

世事無常,沒有什麼必須和應該。

有的人總要等到吃過苦,走過彎路,才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萬事懂得適可而止,才是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7。非此即彼思維

非此即彼思維,也叫非黑即白思維,傾向於用一種極端的、絕對的標準來評價人或事。

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小鎮上的白人居民認為黑人低人一等,非蠢即壞。當律師阿迪克斯替黑人湯姆打官司時,白人認為他腦子壞掉了,丟了他們的臉。事實上湯姆是個好人,他是被人冤枉的。

白人還把從不出門的拉德利當作怪人,拉德利家的胡桃樹果實掉到了校園裡,不讓自己的孩子碰,認為碰了就會晦氣。

但拉德利是個善良的人。

吉姆因為好奇闖入拉德利家的院子,被拉德利的哥哥驅趕,他的褲子被勾住了,只好脫了褲子逃跑,結果第二天褲子上的洞補好了,整齊地疊好放在那裡。

阿迪克斯替黑人打官司,尤厄爾懷恨在心,報復他的兩個孩子,是拉德利救了孩子們。

所以,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這麼簡單。

看不慣別人,可以只是你不瞭解他;覺得別人可惡,可能只是你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瞭解事實真相時,隨便評判別人是壞人,只能說明自己認知不夠,不瞭解這個世界的複雜性。

寫在最後

如果掉進了思維偏差,人就容易一直在困境中打轉,走不出來。

不妨從書中或周圍人的經驗教訓中多學習、勤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儘可能減少思維偏差,找到事物執行的規律和真相,用以指導自己的人生。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