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 由 劉卓也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23
簡介於是,他選擇押注國內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因為這是比人形機器人更易實現產業化的整合性創新領域,也有望成為繼電動車之後的又一箇中國AI出海明星產品

配電櫃屬於什麼行業

中國企業家群體集體看空。各領域的剪刀手愛德華,似乎是比通用機器人更靠譜的PMF路線。

世界盃決賽,網友發現馬斯克也到了卡達觀戰,感嘆鋼鐵俠真是精力充沛。

馬斯克在2022的Q4可謂大殺四方。先是釋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之後以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並解僱大量員工,再後是其投資的ChatGPT一夜之間成為AI界網紅,全球科技愛好者爭相戲弄,世界盃期間特斯拉還交付了遲到3年的電動卡車Semi。

按理說,在全球科技創新退潮的時刻,馬斯克的大殺四方絕對應該成為全球媒體的關注熱點,馬斯克的神話應該再上一層樓。然而,這並沒有發生。

究其原因,恐怕是馬斯克連續出的這幾個大招,多半都並不被產業界看好,或者說馬斯克自己玩脫了。

以收購Twitter舉例,粉絲們本以為馬斯克會在新CEO的位子上重新制定遊戲規則,至少要迎懂王迴歸。但懂王尚未迴歸,馬斯克自己卻先宣佈即將辭去CEO職位。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Semi雖然炫酷,但人們發現這其實是為美國消費品巨頭特製的一款產品,別的不說,一輛Semi可以買12輛中國重卡,這產品與電動乘用車的想象力簡直天壤之別。

再說ChatGPT,雖然比Siri要智慧很多,但被全球極客玩壞了一週之後,也就淡出了媒體視線。因為,它的智慧程度還找不到應用場景。況且,ChatGPT的絕配——擎天柱,根本就不是C端產品。ChatGPT成為了

自娛自樂

最後,就是本文的主角擎天柱,恐怕其將成為馬斯克2022這一系列看起來很美的產品中,神話破滅的最快的一個。至少中國企業家群體傾向於這種看法。

實際上,機器人賽道正處於劇變前夜,但產業化的榮光恐怕不會屬於馬斯克。

AI的低谷與高潮,“擎小柱”接棒ASIMO

2012年,神經網路的堅守者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學生Alex Krizhevsky所設計的AlexNet,在第三屆ImageNet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ILSVRC)上,以15。3%的低錯誤率贏得冠軍。這個錯誤率幾乎是之前獲勝者的一半,而當屆亞軍的錯誤率也高達26%。

這場比賽後來被視為是AI發展史上的劃時代事件,從那時起,幾乎所有的計算機視覺研究都轉向了神經網路。在2012-2022這十年間,AI已經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在歷史上首次實現惠及所有人,而非僅僅部分人得到AI進步的收益。

然而,與AI的突飛猛進顯得頗為不協調的是,人形機器人卻在這十年進展緩慢,甚至出現了倒退。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2022年3月,本田公司著名的人形機器人ASIMO(阿西莫夫)進行了告別演出。本田公司從1986年開始研發機器人,ASIMO是其P系列的第四代產品,誕生於2000年。

本來,誕生於

新世紀

初的ASIMO曾經被視為科幻走進生活的開端,被寄予厚望的ASIMO曾在世界各地進行表演,也曾經兩次到汶川進行慰問演出。然而,高達百萬美元的高昂造價,以及仍不能突破先輸入程式再進行舞臺表演的技術困境,讓本田公司終於忍痛割愛。

實際上,不止ASIMO如此。起點與Space X頗為相近的波士頓動力,在拳頭產品機器狗成為全球網紅之後,2013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購,2017年又被谷歌賣給軟銀,2021年又被軟銀轉手給現代汽車,一女嫁多夫,開了花就是不能結果。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ASIMO在汶川演出

就在ASIMO退役的同時,知名AI 學者、Robust。AI 創始人Gary Marcus 在今年三月發表了一篇名為《深度學習撞牆了》的文章,他認為純粹的端到端深度學習差不多走到盡頭了,整個AI 領域必須要尋找新出路。之後,Hinton、LeCun和李飛飛等AI領域的大神,都對他的觀點發起了駁斥,由此更引發了圈內熱議。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可是就在ASIMO退役、“深度學習撞牆”論泛起的時刻,馬斯克突然宣佈將在2022年的AI開放日上釋出特斯拉機器人“擎小柱”。

自動駕駛、Space X可回收火箭、“大腦上雲”——這三個領域的成就或者技術進展,已經讓馬斯克成為了AI產業化的第一人。特斯拉即將出品的“擎小柱”的訊息,讓關注AI進展的人們立刻忘記了ASIMO退役、“深度學習撞牆”所帶來沮喪,再次興奮起來,連中國A股的機器人概念股都從4月份開始狂飆了半年。

然而在“擎小柱”釋出之後,失望者多,興奮者少——已經被科幻電影和ASIMO吊起胃口的非專業人士,認為“擎小柱”離想象差的太遠;而包括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梅卡曼德CEO邵天藍、追覓CEO俞浩在內的眾多產、學、研、投領域的專業人士,也認為“不出所料”。

事實上,在特斯拉的AI開放日當天,先登場的是使用別人家的配件、滿身都是線路的糙版“小黃峰”。“小黃峰”還能出來走兩步,而後出場的人形機器人“擎小柱”是被工作人員抬上來的。不久前的上海世博會,“擎小柱”也應邀到場,然而卻是一個模型而非真機。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人形機器人真的會如馬斯克畫的“餅”那樣,可以在2023年實現量產嗎?困擾人形機器人的PMF(產品市場化)問題究竟會怎麼解決?

換句話說,“擎小柱”所帶來的,是不是一個機器人產業偽高潮?

帶著這這些疑問,『摩羯商業評論』採訪了相關人士,並梳理了AI與機器人數十年的發展脈絡,嘗試廓清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前景。

在深入討論前,『摩羯商業評論』需要先為讀者科普、區分幾個概念:Robot,Android,專機,通機,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足式機器人,輪式機器人。

Robot,可程式設計機器;

Android,人形機器人,也就是谷歌安卓系統的原名,與其Logo相符;

專機,是用在固定場景、固定位置和固定軌道的機器人,在皮克斯的動畫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主角瓦力就是一款用來清理垃圾的輪式(履帶式)專機;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通機,可以在不同場景執行的機器人,理想的通機是可以在開放式環境裡工作的機器人,“擎小柱”的設定就是理想的通機,也就是說,通機大體上可以與人形機器人畫上約等號。

工業機器人,Industrial Robot,在工廠環境下獨立工作,其特點是追求精確度與效率;

人機協作機器人,Cobot,輔助人類完成一些重複、高頻的工作。

足式機器人,與輪式、履帶式機器人相對,可以兩足、四足、多足,其特點是可以應對非平地環境;

輪式(履帶式)機器人,與足式機器人相對,其特點是重心穩定,但應用場景有限。

這八個機器人類別的關係,可以用下面這張邏輯圖來清晰表達: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機器人的PMF路線之爭

在“擎小柱”釋出前夕,曾與馬斯克交流過的傅盛發了一條自拍抖音,發表觀點認為:

“再強的企業家也有犯錯的時侯”;

“5年內雙足機器人,因為無法做到開放環境下的自主決策。”

當然,它沒忘記打一個補丁:“希望930釋出的機器人能打我的臉”。這條抖音釋出後,下邊湧出大量的特斯拉粉絲,揶揄傅盛是酸葡萄心理。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在釋出會結束後,傅盛又發了一條抖音,表達了自己的不出所料:“坦率地說,擎天柱這次樣機的釋出,給產業帶來了進步,包括它的運動單元,包括導航演算法、決策演算法。但看了釋出會以後,但我依然認為5年之內無法量產。這裡面需要大量探索。”

其實,在“擎小柱”釋出之後,並沒有產生如Space X火箭回收成功那樣的媒體關注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產、學、研、投領域的專業人士均認為馬斯克這回畫的“餅”言過其實。

梅卡曼德CEO邵天藍的看法就與傅盛相似,但更為悲觀:“我和很多機器人從業者都認為,人形機器人要量產還是一件比較遙遠的事,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

實際上,邵天藍並不認為馬斯克說的明年量產,屬於傅盛說的“企業家也會犯錯誤”,他直接認為是後者的一種目的明確的忽悠。邵天藍提醒,馬斯克在談及Space X的時侯就很誇張,把目前只能低成本發射衛星的Space X事業,表述成為未來的移民火星做準備:

“如果這個活我去幹,就很可能描述成‘價效比更高的可回收火箭’——是不是一下子就Low了?聽起來就像火箭屆的拼XX,感覺還需要讓別人幫著砍一刀。’”

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邵天藍認為,馬斯克為剛起步的產品勾畫出如此宏大願景,是出於兩個目的:其一,是增添大眾對其產品挫折的容忍度;其二,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與資本。

梅卡曼德成立於2016年,其主要產品是工業級3D成像技術,以及深度學習的自主訓練工具,目前融資到C輪。

相對於梅卡曼德,名氣更大、產品(工業機器人)更直觀的非夕科技,其CEO王世全對“擎小柱”的觀察則更為謹慎:

“特斯拉這次釋出的‘擎小柱’原型機,如預期一樣,沒有太多驚豔或顯著突破。肢體協調相對流暢,但從行動速度、肢體晃動和震顫幅度,距離之前ASIMO也仍存在比較大的差距。Demo全程是提前完成的規劃,任務選擇上也規避了帶有精細接觸力控制的操作。有實質意義的任務是澆花和抓放物件,但也都不需要和環境產生持續接觸。”

非夕的核心創始團隊來自斯坦福大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實驗室,據王世全透露,“擎小柱”技術團隊曾到其求學期間工作的斯坦福實驗室取經。

與傅盛、邵天藍、王世全觀點相似的,還有追覓CEO俞浩、藍馳合夥人曹巍等人。

既然產、學、研、投領域的專業人士都對“擎天柱”2023量產持悲觀態度,那麼問題來了:機器人從工業場景向消費場景進化,究竟該怎麼走?

實際上,在邏輯圖中,紅色部分即為“擎小柱”所屬區域,被寄予厚望,卻也是PMF難度最高的區域;而黃色部分標示的非輪式工業機器人、非輪式人機協作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於製造業,是PMF最為成熟的機器人類別。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根據諮詢公司Statista的預測資料,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2022年預計達到6258。15億元,2028年將達到11150。7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73%;而2022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027。36億元,到2028年有望達到7054。7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3。10%。

這裡指的服務機器人,就是以

獵戶星空

為代表的消費場景機器人,集中於綠色區域。

實際上,以上產、學、研、投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的第一個共識是人形機器人不可能2023年量產,因為人類現有的軟、硬體科技,都無法支撐人形機器人的通用化,也就是邏輯圖中“通機”與“足式機器人”相交的這一部分很難找到市場;它們的第二個共識,則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可以大放異彩。

實際上,ImageNet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在2016年的成績超過人眼識別為標誌,2012-2022年間AI領域進步最大的當屬影象識別,也就是人類五感中的“眼”部功能。

然而,這個進步最大的感知能力,仍然不能讓機器人識別諸如月夜的水坑、土豆上的小坑之類,就毋庸提替代人類的耳、鼻、舌與觸覺了。用專業術語來說,在機器人工作原理的“感知-決策-控制-互動”過程中,感知能力尚且嚴重缺乏,其他功能,特別是執行決策的“執行器”就更難以實現了。

實際上,光是讓人形機器人可以雙足行走,就已經耗用了人類50年的時間和無數的金錢。國內的優必選機器人會在稍微開放一些的環境中跌倒,“擎小柱”則是由工作人員直接扛上來——在現有人類科技的基礎上,誰還能指望人形機器人的雙手可以做哪怕擦桌子這樣簡單的工作?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人形機器人在展示過程中摔倒

相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獵戶星空、梅卡曼德、非夕這樣的創業公司,在剛創業不久就迎來了大量客戶。

其實,在PMF這個命題上,人形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相比較,那麼後兩者的市場像是已經能自負盈虧獨立生存的“成年人”,而前者的市場更像是個剛出生的嬰兒。

用傅盛的話說,人形機器人好比培養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而社會最需要的其實是藍翔技校培養的千千萬萬有專業技術的年輕人。

中國企業的勝算幾何?

在2022年的節點看,雖然自動駕駛技術上特斯拉有先行優勢,但依靠更大的市場、更完整的產業鏈、更低廉的製造成本,中國電動車品牌已經取得了全球性的市場優勢。

而如果像上述以上產、學、研、投領域的專業人士一樣,認同“擎小柱”在2023年量產的可能性很小,那麼下一個接踵而來的問題便是:在已成氣候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中國和美國的PMF劇本又回如何上演?

藍馳資本的合夥人曹巍認為,中國在這一波機器人浪潮裡,有得天獨厚的系統性機會,其系統性優勢由4個部分組成:

1.中國是受人口老齡化影響嚴重的社會,年輕人不願意幹體力活,製造業缺人厲害;

2、中國已經是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

3、中國創業者群體有活躍的community,不僅設定機器人工程專業的高校多,創業的人多,資本也多,還有上下游生態,這讓產品迭代相較其他國家快;

4、國家針對機器人產業的中長期政策清晰。

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釋出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8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6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22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22%。

在“中國製造2025”、“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指引下,曹巍所說的第1、2系統性優勢,在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領域顯而易見。

而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則體現的更為明顯,獵戶星空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為一家北京“專精特新”企業,獵戶星空是行業內具備自研全鏈條AI基礎能力的機器人公司。2022年獵戶星空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深耕場景已達20多個。

比如在養老場景中,豹小秘mini可以為老人們提供健康管理、用藥提醒、娛

樂陪

伴、緊急救援等服務。在健康管理方面,老人對機器人說句話即可遠端連線7*24小時的線上醫生;機器人與血壓儀等健康裝置連線後,可實時同步測量結果,子女即使不在身邊,也可及時瞭解父母的健康狀況。目前,豹小秘mini已經在貴陽市、鄭州市、北京等多地上崗。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再如在常態化防疫場景中,獵戶星空消殺機器人消毒豹,已經在多處辦公樓宇中投入使用,其可以有效替代人工進行大面積、長時間、重複性的消殺工作。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至於第三個系統優勢,傅盛與曹巍的觀點也不謀而合。

傅盛認為,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高速發展20年,為中國培養了大量頂尖級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大資料人才、服務人才。這些人才使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起點就自然比歐洲日本要高,與美國相比也佔據優勢。實際上,蔚小理的三位創始人均為網際網路行業出身。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12年前,傅盛帶領獵豹成為出海明星,6年前他經過多方考察之後,認為在處於嬰兒階段的通用場景人形機器人,與技術、PMF完全成熟的工業機器人之間,存在著一大片藍海市場等待挖掘。

於是,他選擇押注國內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因為這是比人形機器人更易實現產業化的整合性創新領域,也有望成為繼電動車之後的又一箇中國AI出海明星產品。

實際上,中國機器人產業鏈的豐富程度還在繼續加強。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根據MIR資料,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的市場佔比分別為13。0%、12。3%、8。8%、7。4%。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外資品牌中,四大家族仍然佔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並且還是高階工業機器人市場。

這種局面正在發生改變——11月15日,美的集團釋出公告,披露美的已經透過其全資境外子公司,完成收購德國庫卡的100%股權。

據統計,2022上半年,國內機器人行業融資達到68起,最高融資額達20億元,是最活躍的科技投資領域。

隨著“十三五”機器人行業企業與專家成果的順利展示與專案的陸續彙報總結,12月28日,15個部門正式印發《“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馬斯克Q4大殺四方,但逐個高開低走,中國機器人會笑到最後?

可以說,無論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產業化,還是人形機器人的研發推進,都會迎來一個較長時間的政策紅利。

在種種利好之下,機器人產業高潮並非虛幻,但劇本並非是馬斯克描繪的那一個。未來幾年,也許“擎小柱”代表的人形機器人尚用武之地,但各個場景的“剪刀手愛德華”卻可以在各自領域大放光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摩羯商業評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