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廣東製造業“併線”競跑

  •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22
簡介誠如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所言,由區域共建到攜手升級的廣東製造業“併線”競跑,有望成為廣東製造業當家的獨特優勢,下一步要發揮好“大產業、大平臺、大專案、大企業、大環境”支撐作用,厚植廣東現代化建設的實體經濟根基

0.8cm平方等於多少m平方

原標題:廣東製造業“併線”競跑

廣東製造業“併線”競跑

■廣東“製造業當家”深調研·製造業九章

金屬摩擦聲響起,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自動生產線啟動,一顆制動系統零件輕聲下線,在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裡悄然發生的這一幕,卻是深汕特別合作區邁向世界級汽車城程序的重要一躍——9月30日,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正式投產。

深汕特別合作區,由深圳市政府和汕尾市政府共建。自2011年以來的短短11年內,合作區計劃投產產值從百億級躍至萬億級,並迅速崛起以電子資訊、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為主的先進製造叢集。

上週,深汕鐵路全線開工,今後從汕尾基地到深圳中心區只用30多分鐘。“‘深汕加速度’是交通層面的,更是產業層面的。這是合作區抓大平臺、大環境的體現。”深汕特別合作區相關負責人說。

以深汕特別合作區為代表的大平臺,是廣東各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點。過去,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的產業差距走過了一條大幅拉昇再有力縮小的“倒U型”曲線。而今,這條曲線正進一步“拉直”——珠三角和粵東西北製造業迎來從梯度轉移到區域共建再到攜手升級的向上突圍之路,廣東製造業區域協作,走向“併線”競跑。

各具特色的產業區域分佈

翻開廣東釋出的產業叢集星級地圖,廣東各具特色的產業區域分佈躍然眼前:

珠三角地區發展高階製造業,粵東、粵西充分發揮“雙副中心”、“灣+帶”等聯動機制作用,綠色石化、綠色鋼鐵、海工裝備等世界級產業帶成型成勢;粵北地區則大力發展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形成貫通城鄉、聯接工農、連結灣區的綠色生態經濟體系。同時,廣東還在珠海、汕頭、佛山、中山、江門、湛江、肇慶等地加快建設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

走進汕頭港碼頭,一艘巨輪上3根百米長的圓柱型白色海上風電機組“躺”在紅棕色的甲板上,圓柱底座直徑就有3米多寬,在底座旁邊向頂部眺望,“龐然大物”就像一排白色高牆。

“市民觀賞它們,它們‘觀察’外界。”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1兆瓦產品經理孫建湖說,“每一臺機組都安裝了自主學習系統,自動根據風場狀況調整執行狀態。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4040萬度清潔電能。”

汕頭市正在打造一個千億級的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園區),曾經更傾心珠三角地區的大唐、華能、三峽、中海油、中國綠髮、國電投等經營涉及風電新能源產業的央企,這兩年紛紛落戶汕頭,又為汕頭吸引來了國電南瑞、青島武曉、江蘇華納、盤古潤滑等上下游企業進駐。

經過幾年發展,汕頭市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達到了廣東省第一,作為廣東“十四五”規劃重要任務的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已經在粵東初具雛形,向2000億元新能源產業叢集邁進。

在粵西湛江,佔地面積接近9平方公里,等於1200多個足球場大小的巴斯夫專案雄踞沿海。德國巴斯夫公司在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一口氣投入約100億歐元,相當於這家企業此前在華投資的總和。專案建成後,將成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年產100萬噸乙烯和工程塑膠等產品。

在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投產期間,基地總經理林漢平異常忙碌,除了首套裝置,另一套生產熱塑性聚氨酯的裝置也要在明年投入運營。每一個需要拍板解決的問題,他和同事都要在每月和湛江各級政府召開的聯席會議上討論。但林漢平樂此不疲,他還是巴斯夫中國新一體化基地全球高階副總裁。“湛江正在建設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他說,巴斯夫上下游產業鏈在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有輻射效應,可以積極參與到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程序中。

隨著湛江、茂名、惠州等城市一個個重大石化產業園區加快建設,一個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叢集以粵西地區為中心,正在加速崛起,為廣東逐步形成從上游煉油、乙烯生產到下游合成材料、橡膠加工、精細化工的產業體系。2021年,全省7000多家規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業實現營收1。81萬億元,佔全省工業比重超過了10%。

相比粵東和粵西地區建設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粵北地區嚴格以生態優先,綠色轉型升級。

2013年至今,深圳對河源開展過兩輪產業對口幫扶。第一輪幫扶中,中興通訊河源基地等一批專案落戶。第二輪幫扶中,深圳河源共建8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手機產業日漸成型,河源成了深圳外溢企業優質承接地。

深圳美晨通訊公司今年在河源國家高新區投資1。2億元更新裝置,還增加了2000多名工人。公司副總經理劉喜微信心滿滿地說,“年產能要提高2倍。”河源國家高新區更是提出大膽計劃,2025年手機整機產量要達2。2億臺,相當於全國一個季度的手機產量。

今年,為了綠色轉型升級,河源國家高新區和深河產業共建示範區瞄準了更加綠色的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期望以“深圳總部+河源基地”模式,在河源發展智慧終端、高效能晶片、電子元器件和5G產業。

合體向上的突圍

特色產業佈局的背後,是粵東西北與珠三角製造業的區域協作開始走向“併線”競跑,攜手升級向上突圍的過程。

一方面,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共建產業大平臺的背後,是兩個區域向產業鏈高處的合力突圍。

以前,粵東西北的園區只是簡單的承接產業轉移。現在,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從引入龍頭到叢集成鏈,粵東西北和珠三角地區打起同一套“組合拳”。

本月和上月,深圳連續召開2022年全球招商大會和2022年深汕特別合作區招商大會,深汕特別合作區不僅與深圳市轄10區同場同檔招商,瞄準的還是當前最火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地處汕尾的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吳曲波豪言:“加入深汕,就等於融入了全球智慧網聯汽車的變革浪潮。”

比亞迪總裁辦公室行政部經理陳春龍向意向投資者推介:“在深汕,不管是哪個領導,不管多晚,秒接電話,這裡的問題不過夜。”

在比亞迪龍頭帶動下,兩場招商大會吸引24家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投資,投資額高達610億元。

“我們要與比亞迪強強聯合。”投資深汕的格林美公司副總經理潘驊說,“要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製造閉路迴圈產業鏈,用大平臺做大產業。”

另一方面,當一路力量從珠三角奔向粵東西北,另一路力量則從全省各地奔向廣深兩座中心城市,攜手向創新鏈上游突圍。

單向的平臺共建已成過去。現在,為了最佳化資源配置,珠三角區域內的佛山、深圳和東莞的製造業企業正在搶灘廣州,跨地區佈局。而汕頭等粵東西北企業也越來越多在珠三角核心城市設立研發中心、智慧生產基地和銷售中心。

走進美的廣州南沙工業園,一字排開的機械手自動安裝著底盤和軸承,一輛無人物流運輸車開到記者身旁,立即像長了眼睛般自動繞行。

這些自動化裝置的執行情況,在一塊10米長、3米高的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中心的螢幕上展現出來。“強度大的和關鍵技術崗位,都已經自動化。”管理部經理賈鵬飛說。

美的廣州南沙工業園主要生產家用空調,初始投資就達到了20億元,是美的集團首個全智慧化製造基地。4萬平方米的工廠裡,41類189臺裝置靠資料無縫銜接。世界經濟論壇把這家工廠評為值得全球借鑑的“燈塔工廠”。

為什麼佛山企業要把“燈塔工廠”建在離總部大廈1小時車程的廣州?投資當年,時任美的中國營銷總部副總裁王金亮說:“南沙臨近珠三角家電配套集聚地,高階生產供應鏈佈局成熟,海陸銷售通道便利。”

共建大平臺,合體謀突圍,越來越多“雙向奔赴”的故事在上演。

如今,粵東西北地區對轉移的產能已然不是照單全收,而是利用自身地理、能源和市場需求優勢,高標準引入珠三角產業基礎和技術研發資源。

今年,首屆“東數西算”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在韶關舉行。韶關提出,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資料中心叢集,承接珠三角地區實時性算力需求,打造千億級電子資訊和大資料產業叢集。

這一定位,大大打破原有觀念,粵北山區一躍挺立在數字經濟的潮頭。

莞韶指揮部招商局副局長劉宇是親歷者。2020年1月,他一到莞韶指揮部報到後便四處調研,主導起草《莞韶產業共建“十組團”招商情況調研報告》。他認為,抓住大資料,就有希望抓住數字經濟主動權。韶關工業電價全省最低,是國家光纖一級網路節點北京至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必經支點。“兩市‘一拍即合’,大資料產業乘勢而上!”劉宇說,這促使韶關一舉成為國家級資料中心。

“這就像小康家庭搬新房。”對於攜手升級的向上突圍,廣東省社科院原院長王珺表示,“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樑’。對粵東西北地區,我的理解不是將珠三角用過的‘老傢俱’原封不動搬過去,而是個性化定製適合‘新房子’的‘新傢俱’。”

改革攻堅的號角

毫無疑問,廣東製造業在工業園區這個大平臺支撐下,區域協作取得顯著成果。但也並不意味著所有區域協調問題都得到解決。數以百計的產業園區如何錯位協調發展、每個園區如何培育自身特色、園區數量不少但畝均效益如何提高?

中山,是全省製造業重鎮,也是曾經的“廣東四小虎”,近年來愈發感受到土地開發強度高、利用碎片化等問題導致的用地之痛。產業集聚發展缺地,小園區各自為政,這些問題一度令中山的工業增速低於珠三角平均水平。

“沒有大平臺,如何打造大產業”“傳統小園區何時整合改造”等呼聲日益強烈。深受掣肘的中山,隨即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行低效工業園區改造,工程機械轟鳴聲貫穿全年,集中動工拆除活動遍佈全市。

中山“工改”,備受全省關注。然而,產業園區要破解碎片化談何容易。中山小欖鎮績東二社群股聯社副社長張全輝在“工改”中遇到過集體負債和股東分紅的困擾,中山市律師協會房建委主任王旗見證過市場農村政府多方的訴求衝突……

“工改”需要改革來推進,更需要實惠來激勵,中山在拆整低效用地接近完成年度目標之際,迅速掛牌成立市投資促進局,以拆、建、招並舉的“一盤棋”招商體系為“工改”“續航”。

這是一個珠三角地區的普遍問題,需要啟用低效土地的不止中山。佛山,今年大力開展舊村居改造,僅南海區本月公佈第一批重點專案,投資就超過1300億元。

同時,另一個路徑也在推進,廣東透過工業園區的有序轉移,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進,擦亮特色產業“金字招牌”,深挖單位土地增長潛力、提高單位土地投入產出。

最近,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推介會在清遠舉行,廣州中大紡織布匹商圈逐步向清遠遷移,廣州海珠區一隅的“小”商圈,進入了清遠的大園區,在廣清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園區打造千億紡織服裝產業。

中大紡織布匹商圈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帶動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然而,數千企業和數萬從業者擠在狹小的商圈中,生產和生活受到了種種限制。正如《廣東省發展現代輕工紡織戰略性支柱產業叢集行動計劃(2021—2025年)》所指出的,企業規模偏小,空間佈局同質化、碎片化,產業鏈耦合不緊密、協同發展能力弱,產業的結構佈局待最佳化。

這個集聚區搬到清遠後,清遠首期拿出1萬畝地開發建設,引導“工廠上樓”、設立“共享車間”,建成紡織服裝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金融質押、保稅倉、交易中心於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可以承接1萬家企業。

目前,中大紡織布匹商圈5000多家企業已經和園區對接,1496家企業表達了意向,200多家已落地入駐。

隨著這些深層次矛盾在珠三角率先破局,改革攻堅的新號角更加嘹亮。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釋出政策提出,要跟進升級打造出20個千億級產值的工業園區。

放眼未來,根據《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廣東將把珠三角地區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先進製造業發展基地,把粵東粵西建設成為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推動粵北綠色轉型升級。珠三角和粵東西北製造業從梯度轉移到區域共建,再到攜手升級的向上突圍之路將越走越寬。

誠如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所言,由區域共建到攜手升級的廣東製造業“併線”競跑,有望成為廣東製造業當家的獨特優勢,下一步要發揮好“大產業、大平臺、大專案、大企業、大環境”支撐作用,厚植廣東現代化建設的實體經濟根基。

行思錄

狠抓大平臺

向協同要高質量

近日召開的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堅持抓大產業、大平臺、大專案、大企業、大環境,把製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

無疑,大平臺是廣東製造業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依託。記者調研發現,珠三角和粵東西北製造業大平臺正在走出一條從梯度轉移到區域共建,再到攜手升級的向上突圍之路。當下,狠抓大平臺,向區域協同升級要高質量,是一個應當抓住的新機遇。

這個機遇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兩地取長補短、互補合作、互利共贏的協同內生,這種攜手升級比單個企業、單個叢集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是一種有機地抱團發展。而粵東西北地區發揮好後發優勢,兩地互補發展有望形成雙贏格局。二是來自珠三角和粵東西北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並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廣闊的市場機遇。

發生這個轉變的大背景是當前珠三角正處於從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一方面,在珠三角內部,各種產業鏈條正在加速重整;另一方面,要素的日益稀缺和要素價格的高企、資源環境約束的增強,也必然推動一批珠三角企業加快向區域外投資,或在更大的區域範圍內重新佈局自己的產業鏈條。然而,省工信部門的調查顯示,粵東西北承接到的優質產能所佔比重並不算高。

產業轉移不是必然按經濟發展梯度的高低順次簡單推進的,欠發達地區更非只能承接發達地區轉出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較低的傳統產業。假若一個地區能同時具備優勢的資源、較強的創新能力、理性和規範的管理能力、完善的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就更容易發揮作用,資源要素的空間配置和使用將獲得最大收益。即使是欠發達地區,也能成為最能吸引區域外資源要素和產業集聚的地域。

得益於過去數十年間,廣東不斷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軟、硬聯通水平進一步提升。各地有了更充分的條件,可以因地制宜地在各自的大平臺上各展所長、賽龍奪錦。粵東西北地區應更主動地尋找新賽道、融入全球產業鏈,同時對土地資源需求較高的清潔能源、生態環保等綠色發展專案進行高起點建設,選擇重點專案進行突破,積極尋找與珠三角地區攜手升級向上突圍的機遇。

南方日報記者 蘇力 黃敘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