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好的故事》教學關鍵:學好3類詞語、瞭解《野草》創作背景

  • 由 雲頂談小學語文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21
簡介用這個問題進一步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大家很快明確從第四自然段到九自然段都在寫“好的故事”,很多同學說這篇文章讀起來很拗口,總弄不清寫什麼

經歷拼音是什麼意思

《好的故事》是魯迅的《野草》中的名篇,能被選入小學教材,說明教材編者認為小學生是能讀懂的,只不過是這個讀懂的標準不一樣,小學生的讀懂和中學生的讀懂一定不是一個標準。

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為“藉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明本單元主要是要藉助魯迅的文章來了解魯迅這個人,初步瞭解他的文風,只要能讀懂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就行了,太深的東西就不要挖了。

《好的故事》教學關鍵:學好3類詞語、瞭解《野草》創作背景

所以,教這一課要從學生的認知層次出發,以單元要素為目標,不做拔高,難教的想法好解決。

我沒有參看任何的教參,先獨立解讀文字,讀了兩遍都摸不清文章到底在寫什麼,只知道“好的故事”是作者的一個夢境,夢境中並沒有講故事。這篇文章中有很多陌生化的詞語,給理解帶來了不少的障礙:

一類陌生詞為事物類名稱,如“鞭爆、繁響、烏桕、伽藍、色焰、萍藻、一丈紅、胭脂、虹霓色”。

二類為動態詞,如“錯綜、盪漾、奔迸、皺蹙”。

還有一類為描繪性詞,如“幽雅、澄澈、驟然、陡然”。

《好的故事》教學關鍵:學好3類詞語、瞭解《野草》創作背景

這三類詞在現代漢語中不常見,我讀的時候都很吃力,學生一定會遇到困難。我讀完三遍後,開始查字典、查百度詞語,力求把文句的字面意思搞懂。

粗淺地讀懂了文字的文面意思,我理出了文章的節奏。1-3自然段寫了昏沉的夜裡,作者在椅子上休息;4-9自然段寫作者夢境中的好的故事;10-12自然段寫夢醒,作者要記錄好的故事。

理出來的文章脈絡,我又從語文要素出發,查詢關於魯迅創作《野草》時的個人情況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

《好的故事》教學關鍵:學好3類詞語、瞭解《野草》創作背景

《野草》創作於1924-1926年,當時正處於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進行掠奪和剝削,各個歐美強國紛紛在國內尋找走狗軍閥,借軍閥來擴大各自的勢力範圍。

國內軍閥藉助帝國主義的支援,相互之間進行殘殺,軍閥混戰不斷,搞得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經歷了女師大風波和三一八慘案,魯迅對賣國求安的段祺瑞政府失望,對中國前途憂慮,他仍然堅持與反動敵人鬥爭,不懈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可是他眼看不到希望,內心非常的彷徨。

第一課時的教學既要做常規的字詞教學,還要解決本課出現的陌生話詞語,還要把握課文大意,真的不容易。

我挑了幾個能夠對理解內容的,再以詞的形式呈現在白板上,還呈現了代表性的陌生化詞語。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然我叫了三個同學上白板注音,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馮鑫爍有兩個拼音都加錯了,另外一個學生做了改正,我把馮鑫爍留在講臺上,其他沒有預習的同學趕緊修正注錯的拼音。

我直接提問學生:“好的故事”在文章中什麼地方寫出的?用這個問題進一步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大家很快明確從第四自然段到九自然段都在寫“好的故事”,很多同學說這篇文章讀起來很拗口,總弄不清寫什麼。

聽到這個反饋,我決定帶著學生讀課文,在讀中教學生運用“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來領會難理解的詞。可惜只讀完4、5、6自然段就下課了。

《好的故事》教學關鍵:學好3類詞語、瞭解《野草》創作背景

這節課雖然沒有節奏,也未達到初設的目標,但有兩點值得今後的教學採用:

一、教學前,邀請學生分享預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層次。

我能預想到學生會遇到問題,但只是個模糊的猜測。我請學生和全班分享自己的疑難,學生就會主動思考,具體地整理自己的預習效果。從學生的陳述中,能進一步瞭解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從而在調整教學環節時更有針對性,使課堂更有效。

二、詞語教學應該增加意思的領會,只是會讀會注音不夠。

生字教學中增加詞語意義的理解,更能使學生關注文句前後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理解詞語意思也能幫助學生更專注的讀課文,每次詞語教學如果能抓三兩個需要藉助上下文理解的字詞,學生不僅會形成理解詞語的能力,還會體驗細讀課文的樂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