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不可忘卻的歷史:44年前,他們用鏟子挖出了上海最大的人工河

  • 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27
簡介他說,那時候挖大治河是沒有具體開工收工時間的,“每天只要天一亮,大家就前往工地,一直幹到天黑了看不出,才收工回工棚

單輪推車怎麼做

原標題:不可忘卻的歷史:44年前,他們用鏟子挖出了上海最大的人工河

浦東新區老港鎮養老院裡,98歲的丁興樓老人像往常一樣,喜歡在清晨陽光尚不熾烈時,靜靜地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眺望遠方。偶爾,丁老還會戴上老花眼鏡,拿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細細翻閱。熟悉他的人知道,筆記本里記載了當年開挖大治河的全部記憶,那是老人家最珍愛的寶貝。

不可忘卻的歷史:44年前,他們用鏟子挖出了上海最大的人工河

大治河,是上海最大的人工河。從地圖上看,它就像用尺量過似的,筆直地從黃浦江奔流至東海,全長39。5公里,沒有拐過一個彎。如今的大治河是浦東的水運大動脈,它既在上海水利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那些年開挖大治河的故事,是上海不畏艱險、奮勇開拓的精神折射,是這座英雄的城市永不磨滅的傳奇之一。

1977年冬天,上海水利史上規模空前的大治河開挖工程戰役打響了。30多萬民工、2000餘輛獨輪手推車,在凜凜寒風中浩浩蕩蕩奔向河場。雖然天氣出奇得冷,但是每天綿延數十公里的河場上紅旗獵獵,號子聲聲,高音喇叭裡不時播放著高亢有力的歌曲和各水利團部不斷傳來的勝利捷報。人群中就有丁興樓的身影。

當年,丁興樓擔任老港水利排灌管理站站長,從工程開場到勘察地形到結束放水,全程參與了大治河的開挖。雖已是耄耋之年,老人家的記憶還是如此清晰:“當年,僅老港一鎮就派出了8000名勞動力去河場挖河,白天從高處往下看,黑壓壓的全是人頭,場面真是壯觀。開河工地上,人們迎著招展的紅旗,有的用鋤挖,有的用剷剷,有的用肩挑,一個個喘著大口粗氣,但就是沒有人喊累喊苦。”

不可忘卻的歷史:44年前,他們用鏟子挖出了上海最大的人工河

圖為丁老珍藏的大治河勳章

記者好奇地問,當時一天要開工多少時間啊?丁老笑了。他說,那時候挖大治河是沒有具體開工收工時間的,“每天只要天一亮,大家就前往工地,一直幹到天黑了看不出,才收工回工棚。”工棚也就是搭在河灘上的簡易帳篷,在泥地上鋪一層稻草,蓋一床被子,就算是一個臨時的“家”。“男女工友各住一個工棚,衣服髒了,就到河裡甩一甩,晾乾了第二天繼續穿。洗澡更是不可能,有時候打一盆水洗臉,還要大家輪流合著用,那時候沒有人會嫌棄水髒,也沒有人會搶著第一個洗臉。”

大治河河面寬達102米,底部有6米深,如此寬闊的河流,每一立方都是靠人工一鏟一鏟挖出,一擔一擔挑上岸。夏天,工友們頂著最毒辣的日頭,冬天則穿著最單薄的衣褲,有的人肩膀磨破了,就換一個肩膀繼續挑擔子,有的人手上結了一層老繭,又接了一層老繭,幾乎看不到一處完好的面板。

不可忘卻的歷史:44年前,他們用鏟子挖出了上海最大的人工河

作為一名現場指揮人員,丁興樓最擔心的還是工友們的安全。“河道越挖越深,河岸兩邊堆積的淤泥越來越多。有一天,一段河道突然塌方,上方的泥往下陷,下方的泥向上冒,幾乎要把開挖好的河道填平了。我趕到現場,第一句話就是,‘人缺了嗎’?現場經過清點,最後告訴我,人沒缺,缺了一把鏟子,我心裡一顆大石頭才算落了地。後來,我們從這次塌方事故里吸取了經驗教訓,堆泥的時候,就儘量離河道遠一些,雖然這會讓大家付出更多的勞力。”

挖河很辛苦,但也有開心的時候,比如一邊挖泥,一邊聽廣播就是丁老最喜歡的事。用現在的話說,聽廣播是當時唯一的娛樂專案。長長的河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豎起一根竹竿,竹竿頂上掛著一個大喇叭,專用的電線特意從臨時廣播站一直鋪排到每一個隊組,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半,年輕的廣播員不間斷地播報著各類資訊,間或放一些激勵人心,鼓舞鬥志的歌曲。

退休後在鎮老年協會發揮“預熱”的唐方紅就是當年一名現場廣播員。“我那時才24、25歲,原來是一名鎮廣播站的編輯,大治河要開挖了,上級就派我到現場來做廣播員。”唐方紅記得,當年她一邊負責播報各種工程進度資訊,一邊還兼職做記者,只要有空就走進各個工棚,聽工友們聊家常,從中挖掘值得宣傳的故事,然後再寫成廣播稿。“有一個故事,我至今都忘不了,那年鎮裡有一位小夥從部隊探親回家,發現自己的女朋友正在河場上挖河,他二話沒說,放下包袱就趕到了河場。整整一個月的探親假,他都在和自己的女朋友一起挖河,直到探親結束返回部隊前一天,他才離開河場。我們和那位女工友開玩笑說,這個小夥靠譜,一定要嫁給他,不會錯的。後來,他們真的結婚,白頭偕老了。”

和丁興樓一樣,對於44年前的往事,唐方紅覺得記憶裡並不全是苦澀。“雖然勞累了一天,但晚上回了工棚,小姐妹們還是很興奮,大家會聊聊天,有時候甚至會唱唱歌。那時候,我們就是那麼簡單,沒人會談條件,講待遇,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把第二天的任務順利完成。如果上工地前,能抓一把炒蠶豆放進口袋,作為零食,大家就覺得這是最幸福的事了。那時每個人身體都很累,但心裡卻是那樣開心。”

不可忘卻的歷史:44年前,他們用鏟子挖出了上海最大的人工河

今天的大治河

1979年1月18日,經過近兩年的拼搏,在完成土方3882萬立方米後,一條令中外震驚的人工河——大治河終於開挖完成。據說,大治河挖成後,浦東腹地就再也沒有遇到過洪澇災害了,以往每年冬季要進行的“洗鹼”行動也因引入了大治河的清水灌溉而逐漸變成了歷史。

丁興樓帶著濃濃的南匯口音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黨員,自己一輩子沒有跟組織伸手要過什麼,“惟獨向黨提出過兩次申請,那就是寫了兩次入黨申請書。”前不久,年近百歲的丁興樓,在兒子的陪伴下再次來到大治河邊。站在如彩虹般飛架的公路橋上,放眼向東眺望,44年前開挖大治河時那千軍萬馬戰河場的壯闊場景,彷彿又在眼前浮現。

不可忘卻的歷史:44年前,他們用鏟子挖出了上海最大的人工河

2019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正式釋出,大治河成了新片區的邊界河,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未來,這條人工大河將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Ⅲ級內河高等級航道,構建起上海的水上“高速公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