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華為鴻蒙裝置突破3.2億!鴻蒙自研程式碼數量達到2396萬行 “萬物互聯”路向何方?

  • 由 證券之星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17
簡介龔體表示,萬物互聯時代,每個裝置只是鴻蒙超級終端其中的一個節點,開發者不需要為每一個裝置去單獨開發應用和服務,而是可以透過一個工程、一套程式碼、一次開發上架,就能實現多端按需分佈部署,讓一次應用開發就可以獲得最多的入口,最大程度幫助開發者提

空調後面有窗簾安全嗎

11月4日下午,2022年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東莞啟幕。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現場宣佈:“搭載Harmony OS的華為裝置已達3。2億臺,較去年同期增長113%。鴻蒙智聯產品發貨量超2。5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12%。”

華為終端BG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回首來看,2019年的Harmony OS(鴻蒙)1。0版本只有492萬行自研程式碼。但在當時,這已經是華為公司甚至整個中國軟體產業十年厚積薄發的結果。

而到了2022年的今天,華為自研程式碼數量已經達到2396萬行。龔體坦言:“我們不敢有一時一刻的停歇。”

為何搭載鴻蒙的裝置能在今年實現大幅度增長?“萬物互聯”的時代,鴻蒙系統又將路向何方?

鴻蒙裝置“翻倍式增長”的背後

2012年9月,在華為的“2012諾亞方舟實驗室”專家座談會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糧食被斷”,別人的作業系統不再給華為使用,華為該怎麼辦?也正是在這場座談會上,任正非提出了要做華為自己的終端作業系統,以防患於未然,成為了鴻蒙的起點。

一開始,鴻蒙系統的定位是“備份系統”,但到了今天,鴻蒙早已告別“備份”角色,正式站到了臺前,向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發起進擊。龔體說:“我們的星辰大海是將鴻蒙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給世界另外一個更優的選擇。”

據餘承東介紹,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裝置目前已突破3。2億臺,和去年同期相比,已經增長超1倍。為何在今年鴻蒙裝置能實現“翻倍式”增長?

天使投資人、網際網路專家郭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產作業系統在功能上完全沒有問題,但作業系統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和豐富的第三方應用程式是競爭的關鍵。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跨多螢幕、多場景,並依託龐大的使用者群體,第三方應用程式廠家會蜂擁而至,生態圈就會迅速建立起來,系統也將快速迭代升級。”郭濤說。

可以看到,“系統之爭”的背後其實是“生態之爭”。鴻蒙系統在裝置端迅速發展的背後,其實體現著它在生態端的茁壯成長。據瞭解,目前鴻蒙生態已經擁有超過200萬開發者,手機應用生態數量超40萬。

為何鴻蒙能夠迅速實現生態搭建,吸引眾多開發者加入?

龔體說:“過去的四年,我們努力傾聽開發者的聲音,將開發者的問題化作前進的動力和方向。總結起來,開發者最關注的是效率、效能、安全和成本四大方面的問題。”

據龔體介紹,在效率上,開發者關注單裝置和跨端的開發效率;在效能上,大家關注如何解決應用受硬體資源限制的問題;在安全上,大家關注如何讓原始碼更安全;在成本上,人們關注如何解決大型應用和多裝置應用的開發成本問題,以及運營的成本問題。

“為了解決開發者關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鴻蒙生態應用開發的三大理念,希望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透過鴻蒙的新架構、新體驗、新生態,幫助夥伴以來打造鴻蒙的新生態。”龔體說。

據介紹,鴻蒙生態應用開發的三大理念之一是“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龔體表示,萬物互聯時代,每個裝置只是鴻蒙超級終端其中的一個節點,開發者不需要為每一個裝置去單獨開發應用和服務,而是可以透過一個工程、一套程式碼、一次開發上架,就能實現多端按需分佈部署,讓一次應用開發就可以獲得最多的入口,最大程度幫助開發者提高開發效率,實現更高的商業回報。

除此之外,鴻蒙生態應用開發的理念還有“可分可合,自由流轉”和“統一生態,原生智慧”。 龔體表示:“我們的廣大開發者不僅僅是在為一個企業打造生態,而是為整個行業打造一個開源、共建的Open Harmony生態。”

怎麼讓“萬物互聯”真的到來?

龔體口中的“整個行業”,說的不僅僅是手機行業,更包括了可穿戴裝置、智慧家居等多個方面。和安卓以及iOS相比,鴻蒙系統的“萬物互聯”能力正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了“物聯網(IoT)”這個詞彙,指的是萬物皆可透過網路互聯,即如今盛行的“萬物互聯”概念。

如何做到“萬物互聯”?興業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鴻蒙系統是面向多智慧終端、全場景的分散式作業系統,其主要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跨終端的無縫體驗。透過鴻蒙系統,可以將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慧穿戴等裝置連線到一起,並透過同一個作業系統進行統一管理。

“華為對萬物互聯的探索並不是一個很短的歷程,在7年前我們就釋出了HiLink(華為開發的智慧家居開放互聯平臺)。然後接下來把這個技術逐步升級成了鴻蒙智聯。”華為終端BG首席戰略官邵洋說。

據邵洋介紹,截至2021年底,鴻蒙智聯的三方生態裝置達到了1億臺,今年在10個月的時間裡又增加了1。5億臺,總數達到了2。5億臺。

邵洋認為,目前有兩大趨勢共同推進著IoT時代的到來,分別是“個人智慧化”和“全屋智慧化”。

“什麼是‘個人’?往往就是兩個東西,第一個是代表著個人的終端,最典型的是手機,第二個是代表著個人的賬戶,即IP。為了更清晰地表達個人智慧化的架構,我們推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說法‘1+8+N’。”邵洋說。

據瞭解,在“1+8+N”中,“1”是指智慧手機,它是整個裝置網際網路絡接入口。“8”指的是八大終端,分別是車機、音箱、耳機、手錶/手環、平板、大屏、PC和AR/VR。“N”是其他物聯網裝置,包括智慧家居和智慧運動裝置,如印表機、耳機、投影機、掃地機等。具有跨終端能力的鴻蒙系統是串聯起“1+8+N”的核心繫統。

但邵洋同時表示,華為創造出“1+8+N”的架構之後,也在實踐中反思:這樣一個架構,是不是足以推動“萬物互聯”真的到大家身邊?

“當我們研究由‘1’引發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延展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些裝置(銷量)被帶動的特別快,大家會因為自己用華為手機而迅速購買這些裝置,比如說耳機、手錶,有些裝置好像稍微慢一些,比如說電視、音箱。這還只是在‘+8’層面,就表現出了節奏不一致。”邵洋說。

所以,“節奏不一致”的背後是什麼?華為研究後認為,手錶、耳機是一種“強個人”裝置,不會輕易被別人使用,當“強個人”裝置跟手機產生連線時,效果是最好的。而電視和音箱,則具有很強的“公共性”,很多人要共同使用這樣裝置,這些裝置如何與不同使用者連線、解綁,又如何保障安全,其實面臨著一系列問題。

邵洋說:“當看到‘N’這一層,我們發現原來‘N’裝置絕大多數都是公共性裝置,我們的燈、窗簾、空調、掃地機,都屬於公共裝置。所以用個人智慧化的趨勢來帶動這些裝置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衰減效應。”

在這種背景下,華為開始尋找新的趨勢,提出了“空間智慧化”概念。邵洋舉例稱,最早一個臥室可能最重要的是張床,滿足睡覺功能即可,這是“空間1。0”時代,注重實用性。而後來,房間要漂亮、美觀,步入“空間2。0”時代,講究風格和個性。目前,“空間3。0”時代正在到來,智慧化變革正在發生。

據介紹,在“空間智慧化”時代,環境可以智慧化監測人的位置,比如走到哪裡,哪裡的燈就自動亮起,確定人離開後,燈光和空調又會自動關閉。諸如此類的功能,未來都可以靈活設定,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當一個新的趨勢出現的時候,它往往讓我們感覺到這個事情還很小,但是當它成長到某一天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事情會這麼大。如果我們所處的每一個空間都在產生一次智慧化的煥新,一定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增長引擎。”邵洋說。

據IDC資料,2021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超5萬億元,同比增長11%,預計2026年超過10萬億元,預計2021年至2026年複合年均增長率13%。

而在“萬物互聯”時代,華為的鴻蒙系統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通訊行業觀察家項立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萬物互聯”是一個很複雜的體系,它需要有通訊、感應能力、算力、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各個方面的能力,組成一個整合的體系。

“這樣一個體系,如果說有很多廠商,形成了多個系統,各自都能獨立執行。我覺得可能性是比較小的,整個產業的發展總體來說應該還是有一個或者幾個主導的系統,才能將大家的能力更好地組合起來。”項立剛說。

據瞭解,目前鴻蒙系統已經有2200多個合作品牌、5600多個裝置已經進入了全屋智慧系統。華西證券研報認為,鴻蒙系統是面向擁抱萬物互聯的作業系統,已經徹底打破國外生態的壟斷。HMS(華為移動服務)作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態正在愈發繁榮,鴻蒙的生態合作科技企業正在穩步向前,打破空白,我國信創之路將大有可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