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 由 史記新說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14
簡介可奈何田氏家族的後輩們能力有限,一直都沒有機會能夠去尋找,所以田連平在聽到田好謙的名字之後才會如此激動

韓國和中國時間是一樣的嗎

2004年,韓國的檀國大學校長和化學企業社長帶領著一群人來到了河北邯鄲的一個村子中,在走到一處墳前時,這些人直接跪了下來:“367年了,我們終於認祖歸宗了。”

他們到底和中國有著怎樣的淵源?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這件跨越整整三個世紀的事情還要從一個名叫田好謙的人說起。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朝時期,田氏家族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中國廣平府的馮鄭堡村。

在這之前,田氏家族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家族,但就在明朝後期時,這個家族中卻接連出了兩個朝廷重要官員。

一個名叫田弼,最高的時候官職都達到了御史大夫;另一個名為田應揚,被朝廷任命為兵部尚書。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家族中能夠有一個人在朝廷中當上一個小官,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畢竟中國人口眾多,而朝廷中的官員才能有多少。

而田氏家族卻能夠在這種環境下接連出兩個官員,並且官職還都是如此高,可見這個家族在當時也並不簡單。

隨著田弼和田應揚兩人步入朝廷,田氏家族也隨之進入皇帝的眼中,為了能夠讓這兩人踏踏實實地為自己幹活,當時的皇帝直接將田氏家族所在的村子御賜為“風正村”。

雖然現在看來只是給村子改個名字,但在當時看來意義可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個村名可是皇帝親自命名。

以前人們的思想都有些封建,他們認為皇帝就是天選之子,是上天派下的使者,一言一行都是上天的旨意,所以才會有“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說法。

在皇帝賜名之後,田氏家族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為了能夠彰顯出田氏家族的地位,他們甚至還在官道上立下了很多兩兄弟的牌坊。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牌坊可不是說立就能立的,必須要透過朝廷的多道稽核和皇帝的恩准之後才行,私立牌坊在當時可是要滿門抄斬的大罪。

所以僅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田氏家族在當時的地位有多麼高,而在田氏兩兄弟在當上朝廷重臣之後,就立刻有許多名人異士前來拜訪,而贈禮自然也是少不了。

所以即使田氏兄弟兩人都退休了,田氏家族也能依靠這些過得比平常人好太多,雖然算不上太富裕,但溫飽問題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而田好謙就出生在田氏家族最巔峰的時刻,那時的田氏家族已經在風正村中繁衍到了第九代。

不過田好謙在長大成人之後,他卻沒有跟隨祖輩的步伐繼續在仕途上發揚廣大,而是選擇了從商。

但不得不說,田好謙的腦子確實適合在從商,他在小時候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三書五經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而且在接受了正統的儒家教育之後,田好謙的氣質立刻就提了上來,忍誰看見都會誇讚他一表人才。

而田氏家族的產業在田好謙的打理下也顯得井井有條,生意也越做越大。

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需要田好謙時長東奔西走,但田好謙卻從來沒覺得累,反而樂在其中。

但天不隨人願,就在田好謙的生意處於蒸蒸日上的階段時,明朝卻走向了沒落。

因為朝廷的腐敗,百姓的生活已經沒有了保障,常年的天災人禍更是加劇了百姓心中的怨念。

於是,農民起義軍就在這時出現了。

那時,田好謙也知道時代已經進入到了動盪時期,所以他行事已經變得非常小心,就算萬不得已要出門,他也要提前規劃好路線,儘量避開那些清兵。

但人算不如天算,公元1637年時,田好謙啟程去東北收賬,在動身之前,田好謙還特意選擇了一條清兵不經常出沒的官道,甚至還帶了不少的護衛。

但誰也沒有想到,田好謙剛剛走到半路,就悲催地遇到了一群正要殺入關內清兵。

田好謙作為一個商人,又是威望非常大的田氏家族的人,穿著自然十分高檔,所以清兵在看見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人不簡單。

於是清兵不由分說的就將他綁了起來,不過作為商人,嘴上功夫自然是十分了得。

在清兵將田好謙帶到首領面前之後,他就利用自己的口舌之利把那名首領說的團團轉,直到首領相信了他的鬼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心。

於是,田好謙趁著清兵晚上守衛鬆懈的時候悄悄溜出了清兵的營地。

為了能夠儘快逃脫清兵的追殺,田好謙只能換下他那一身彰顯身份的衣服,換上了流民百姓的破爛衣物,混在他們之間四處逃竄。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過去,田好謙逃出兵營時身上本就沒有帶多少口糧,所以為了生存下去,他就只能和那些流民一樣四處乞討度日。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田好謙原本以為自己的家族在發現他失蹤之後會出動人力物力盡力尋找,將他帶回家。

但他忽略了當時局勢的動盪程度,田氏家族雖然有不小的威望,但清兵的到來讓這份威望瞬間蕩然無存。

在這種局勢之下,田氏家族雖然著急,但他們也無可奈何,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將田好謙找回來。

而另一邊還在乞討度日的田好謙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只能跟著流民每天漫無目的的流浪。

隨著時間的推移,跟隨大部隊遊蕩的次數越來越多,田好謙早就已經摸不到回家的路了。

等到他真正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來到了朝鮮。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此時的朝鮮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國,清兵雖然沒有追到這裡,但仍舊充滿了危險。

因為中國的動盪,讓很多流民都湧進了這裡,而這也間接性的產生了很多劫匪。

所以一點自保能力都沒有的田好謙就算想要回到家鄉,也基本不可能。無奈之下,田好謙只能想方設法的在這裡生存下去,不過人生地不熟的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暫時跟著流民一起乞討度日。

就這樣又過去了一段時間,田好謙跟隨著流民來到了朝鮮部隊駐紮的營地前乞討。

那些士兵們一看來的是一群要飯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嬉笑的表情

他們將營中的殘羹剩飯拿出來倒在地上,用腳踩了兩下之後,才心滿意足的站在旁邊看戲。

雖然這些士兵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藉此來羞辱流民,但為了活下去,這些流民已經不再顧及臉面,就連那些被他們踩過的糧食,流民們也都瘋搶著吃。

而那些士兵們則以此為樂,在旁邊還不停的指指劃劃。

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些流民中有一個異類,他在流民中非常顯眼,因為就在其他流民在瘋搶著食物的同時,他卻坐在地上不為所動,而這個人正是田好謙。

看到這一幕計程車兵們不禁感到稀奇,隨即就走到他的旁邊詢問起來:“你為何不去吃?”

聽到這句話的田好謙不由得挺直了胸膛:“我生於東方禮儀之邦,寧願餓死也不受嗟來之食。”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雖然士兵們沒有聽太懂這句話,但他們從田好謙的身上看見了和流民完全不同的氣質。

但這並沒有阻止住士兵們玩弄他的想法,不過還沒等士兵們動手,就從營地中走出一位將軍。

將軍名為具宏,雖然是上戰場廝殺的將軍,但他始終都有一顆善良之心。

在看到田好謙的特別之處之後,具宏立刻出聲阻止了那幾位士兵,隨即走到田好謙的身邊,拿出了自己的食物遞給他。

田好謙和那些流民一樣,已經好幾天沒有好好吃頓飯了,所以他並沒有拒絕具宏的好意,伸手接住了那份食物。

不過田好謙雖是飢餓難耐,但他還是像一個翩翩公子一樣,細嚼慢嚥地將食物全部吃完。

而此時在旁邊一直看著田好謙的具宏眼中也泛起了光芒,因為他已經意識到田好謙定然是有大作為的人。

於是,具宏就將田好謙請到了營帳之中,讓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而此時的田好謙也十分樂意,留在具宏的身邊能夠解決溫飽問題的同時,也能有效地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田好謙這邊算是徹底地安定得下來,而國內卻已經亂作一團,大明的都城被攻破,大明徹底成為了歷史。

而朝鮮本是大明的忠臣,現在大明亡了,朝鮮自然也沒辦法倖免,在滿清強大的實力下,朝鮮最終選擇了俯首稱臣。

不過朝鮮俯首稱臣的這種態度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甚至那些人還挑起了一場朝鮮內部的戰爭。

不過這場內戰很快就被平定了下來,因為挑起內戰的領頭人就是具宏手下的一個將領。

他在剛剛有造反的跡象時,就已經被心思縝密的田好謙注意到了,所以具宏對此早就已經有了防備。

而這件事過去之後,田好謙也被朝鮮重視了起來,甚至到最後田好謙都成為了朝鮮的正二品官員。

至此,田好謙徹底在朝鮮站穩了腳跟,可他仍舊開心不起來,因為在朝鮮當官之後,他就不能再隨意回到祖國了,更別提找到家人。

時間一天天過去,田好謙在朝鮮也成了家,孩子的出生讓田好謙增加了更多的羈絆,而他回到家鄉的夢想也越來越遠。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為了能夠緩解一下自己對家鄉的思念,田好謙還特意按照自己的記憶將“風正村”還原了出來,甚至連門口的大槐樹都沒有放過。

直到公元1687年,田好謙帶著無盡的思念離開了人世,而他在生前只為後代留下了一句話:

“我們的家在廣平府風正村,那裡才是我們的根,有朝一日一定要找到家。”

在田好謙的教導之下,他的子孫後代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而且一直都保持著中國人的習俗。

直到公元1706年,田好謙的兒子田會一得到了一個聯絡宗親的好機會。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那年田會一以朝鮮使者的身份來到中國為清朝進貢,與此同時,他還將田氏家族的族譜和田好謙的信件也一併帶了過來。

透過多方打聽之後,田會一瞭解到了一個名叫田思齊的人,而他的老家正是風正村。

當時田會一趕忙透過關係聯絡田思齊,但不巧的是,當時田思齊剛好回到家鄉為自己的母親弔孝,兩人就這樣錯失了見面的機會。

不過田會一在回到朝鮮之前,他將田好謙的畫像和書信連同田氏族譜一同託人送到了田思齊的手上。

而田思齊將這些東西拿回家之後,幾乎所有人都震驚了,因為田好謙在失蹤之後就徹底沒了音信,家族中的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去世了,誰能想到他能出現在朝鮮呢。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在找到田好謙這一脈的族人之後,家族的人趕忙寫書信送往朝鮮,但兩方相距實在太過遙遠,書信最終全部都石沉大海。

不過已經看到希望的田會一併沒有放棄,雖然他已經沒有機會,但他將這件事記錄在了族譜之上,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將認祖歸宗這件事當成了祖訓。

但礙於當時的形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田會一的後代子孫都沒有再回到中國的機會,直到八十年代。

那時認祖歸宗的這個重任已經到了在朝鮮的第十九代人身上,而在這代人中有一個名叫田文俊的人,他繼承了祖輩的經商頭腦,成為了韓國高麗海運株式會社社長。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不過在做生意的同時,田文俊也沒有忘記自己身上承擔的責任,他特意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開設了辦事處,為的就是方便尋找自己的“根”。

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已經大變樣,而很多地方的名字也發生了改變,所以想要尋找一個小村子是何其的困難。

不過遠在他鄉的田氏家族這麼多年都沒有放棄,田文俊就更不可能因為這點小困難而退縮。

而田文俊這一堅持就是整整10年,從1994年在中國建立辦事處開始,一直到2004年,田文俊終於打聽到了一點風正村的訊息。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隨即,田文俊拿起電話撥通了那個陌生的號碼,而電話那頭很快就傳來了風正鄉黨委書記田連平的聲音。

在聽到田文俊提起田好謙時,田連平的聲音也出現了顫抖。

原來,自從田思齊收到田好謙的畫像之後,就將這幅畫像掛在了祠堂之內供奉了起來,而在那之後的後輩們也都有了找到這一脈宗親的責任。

可奈何田氏家族的後輩們能力有限,一直都沒有機會能夠去尋找,所以田連平在聽到田好謙的名字之後才會如此激動。

幾天之後,田連平和田文俊各自拿著族譜見了面,並且在眾人的見證下將族譜進行了補齊。

2004年6月29日,在韓國已經發展到近200人的田氏家族在經過投票之後選出了回鄉祭祖的代表團,這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我們的根在河北,已經流落367年

田好謙這一脈在海外整整“流浪”了367年,也整整尋找了367年,如今終於認祖歸宗,完成了先祖的遺願,告慰先祖的在天之靈。

中國人就是這樣,不管身在何處,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也不管過了多長時間,我們也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

中國有句俗語叫“落葉歸根”,我們生在中國,根就在中國,不管落葉飄到哪裡,他的根始終都在中國,而這裡也將是他最終的歸宿。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稱流落海外367年,拿族譜證明是中國人

04年韓國一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自稱流落韓國367年,根在河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