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小康股份三度更名,繫結華為戰車,賽力斯前景幾何?

  • 由 BMR商學院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12
簡介東吳證券認為,問界M7銷量值得期待,2022年-2025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15%突破至50%以上的黃金時期,也是商業模式創新期,華為與小康股份的創新合作模式正處於重要驗證期

華為攝像機已被繫結怎樣解除

文:胡嘉琦 石丹

ID:BMR2004

小康股份又又又更名了。

2022年8月2日,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合作伙伴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康股份)證券簡稱變為“賽力斯”,證券程式碼601127不變。賽力斯是小康股份旗下與華為合作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名稱。

小康股份三度更名,繫結華為戰車,賽力斯前景幾何?

小康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張興海表示,此次更名為賽力斯,是企業第三次創業的新起點,是一種順勢而為,是對於當前智慧電動汽車賽道的應對之策。小康股份則公告了更名原因,稱為便於投資者準確理解當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稱與業務及戰略規劃相匹配,統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

從1986年做彈簧起家,到2003年進軍傳統燃油整車製造,再到2016年向新能源智慧汽車轉型,小康股份主營業務幾經變化,公司也三度更名。然而,業務轉型並沒有讓小康股份獲得利潤。2021年,小康股份營業利潤虧損28。85億元,同比擴大31。43%;2022年上半年,小康股份歸母淨利潤預虧17。6億元到16億元。

更名為賽力斯後的小康股份會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嗎?與華為的合作會給小康股份帶來什麼?對此,《商學院》記者向小康股份發出採訪函,截至發稿日期,未收到回覆。

三次更名

汽車行業正迎來整體轉型升級的重要時點,高階智慧電動汽車賽道必將取代高階品牌傳統汽車賽道,商用智慧電動汽車賽道必將取代傳統商用汽車賽道,這是行業的大趨勢。

上世紀80、90年代,民營企業家涉足汽車行業已不是新鮮事,與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民營企業家不同的是,小康股份創始人張興海選擇以微型汽車為切入口,形成包括微車整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的生產、銷售服務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透過與國有大集團合作進入汽車行業。

1986年,張興海投資建立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為長安微車生產座椅彈簧。賺到第一桶金後,2002年,張興海開始製造和銷售摩托車,還成立了重慶渝安創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渝安集團)。

2003年,渝安集團同東風汽車公司、東風實業有限公司三方合資組建東風渝安車輛有限公司(簡稱東風渝安),三家公司各佔50%、20%、30%的股比,該公司主要生產東風小康品牌小型麵包車。彼時,以小型麵包車進入汽車行業的東風小康一時風光無兩,一度與五菱宏光、長安之星並稱為中國微車三巨頭。

藉著東風小康風靡之勢,2007年,渝安集團改名為“重慶小康汽車集團”,2011年再次改名為“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小康股份在A股成功上市。

據企查查顯示,目前小康股份的三大股東分別是重慶小康控股有限公司(28。99%)、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21。87%)、重慶渝安汽車工業有限公司(4。48%)。

2016這一年,我國汽車行業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財政部頒佈了《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援政策的通知》。同年,小康股份嗅到了商機,開始發展新能源汽車,投入25億元開辦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金康新能源)。

2019年1月,小康股份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舉行了全面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深入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在工業網際網路、ICT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為小康集團打造智慧電動汽車提供堅實助力。也是在這一年,金康新能源推出賽力斯品牌首款車型SF5,該車於2020年7月量產上市。2019年8月,華為正式亮相Hicar智慧互聯絡統,由此開啟了與車企的合作。

直到2021年,小康股份迎來了發展的轉折點,該年4月,小康股份旗下賽力斯品牌與華為合作釋出了華為智選賽力斯SF5,引發了一波關注。之後,賽力斯又與華為共同釋出高階新能源汽車品牌AITO,陸續推出問界M5、問界M7。

2022年8月1日,小康股份釋出公告稱,公司已經正式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公司名稱從“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力斯集團)。

“更名為賽力斯,表明公司將堅定不移走高階智慧電動汽車路線的決心。”日前,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在小康股份更名賽力斯集團媒體說明會上稱,此次是公司的第三次更名,也是公司第三次創業的新起點。

張興海認為,汽車行業正迎來整體轉型升級的重要時點,高階智慧電動汽車賽道必將取代高階品牌傳統汽車賽道,商用智慧電動汽車賽道必將取代傳統商用汽車賽道,這是行業的大趨勢。而想要抓住未來龐大的市場,核心科技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掌握髮展主動權。

“賽力斯集團從投身新賽道開始,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10%投入創新研發,研發總投入已近100億元。在美國矽谷,我們建有研發中心;在國內,我們的研發團隊成員佔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加。如今,我們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電’技術,擁有1000多項新能源智慧汽車專利技術,這意味著賽力斯集團對新能源智慧汽車的核心環節和全產業鏈有了更強的掌控力。”張興海表示。他還透露,“未來,我們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技術創新驅動抓住行業高速增長的視窗期。”

三次更名

自從華為在技術上賦能小康股份後,小康股份也開始被外界稱為“華為概念股”,股價一度從2016年6月上市時的29元上漲至最高90。5元。

2019年4月,小康股份釋出第一款增程式SUV賽力斯SF5,2020年7月這款車型開始交付。據蓋世汽車官網援引的乘聯會銷量資料,2020年9—12月,賽力斯SF5銷量分別為311輛、300輛、59輛、62輛。2020年全年賽力斯SF5總計僅賣出732輛。2021年1—3月,賽力斯SF5銷量分別為83輛、13輛、54輛。

銷量不佳的小康股份選擇抱緊華為“大腿”。在2021年4月上海國際車展上,賽力斯品牌與華為合作釋出了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該車搭載了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等零部件。

東吳證券提出,從參與深度來看,華為與車企合作可以分為三種模式,第一是賣軟硬零部件給汽車企業;第二是Huawei Inside(HI)模式,即合作開發定製完整的自動駕駛和智慧座艙等整體解決方案;第三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由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正是運用了華為智選車模式。

與華為的合作為賽力斯帶來過銷量上的增長,2021年全年,賽力斯SF5銷量為8169輛,是2020年全年銷量的11倍以上。但從銷量走勢上看,賽力斯在2021年10月達到2205輛的銷量高點後又開始下滑,據蓋世汽車官網援引乘聯會的銷量資料,2021年11月和12月,賽力斯SF5的銷量降到1446輛和1089輛。2021年,小康股份營業利潤虧損28。85億元,同比擴大31。43%。

2021年末,小康股份與華為加深合作。這一年的12月 23 日,賽力斯與華為共同釋出高階新能源汽車品牌AITO,該品牌的首款車型中型SUV問界 M5 首次亮相,該款車型也是首款搭載HarmonyOS(華為鴻蒙系統)智慧座艙的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問界M5與賽力斯SF5均是由華為與小康股份一起打造,然而不同之處在於,華為只為賽力斯SF5提供智慧網聯和智慧車雲的技術,而問界M5則得到了華為在產品設計、產業鏈管理、質量管理、軟體生態、使用者經營、品牌營銷、銷售渠道等方面全流程支援。

一名華為問界M5體驗店銷售向《商學院》記者介紹,問界M5相當於賽力斯SF5的升級版,在車機系統、系統軟體、整車質量方面都進行了升級。

問界M5推出後,銷量表現超過賽力斯SF5。資料顯示,2022年1—6月問界M5銷量分別為815輛、1061輛、3045輛、3245輛、5033輛、7021輛。2022年8月1日,小康股份釋出7月產銷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集團累計銷量20260輛,其中,賽力斯SF5銷量僅為40輛,問界M5銷量為20220輛。

距問界M5開啟交付過去7個月後,問界M7於2022年7月上市,目前尚未公佈銷量。據華為問界M5/M7體驗區的銷售介紹,問界M7亮點在於擁有六座空間和零重力座椅,空間也比問界M5更大。東吳證券認為,問界M7銷量值得期待,2022年-2025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15%突破至50%以上的黃金時期,也是商業模式創新期,華為與小康股份的創新合作模式正處於重要驗證期。

從賽力斯SF5到問界M5、問界M7,小康股份接連獲得華為智慧化賦能。在招銀國際研究部經理白毅陽看來,在賽力斯SF5上,華為只不過做了小幅度賦能,整體競爭力不強。而問界M5、M7進行了明顯的產品力升級,在座艙方面有比較好的口碑,很多消費者看好車機系統。

自從華為在技術上賦能小康股份後,小康股份也開始被外界稱為“華為概念股”,股價一度從2016年6月上市時的29元上漲至最高90。5元(2022年6月28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戰略與營銷課程主講、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認為,小康股份之所以被稱為“華為概念股”,主要是因為在同華為合作時採取了全面配合和全面合作的態度。

“原因是其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總體比較弱,又沒有強有力的資金後援。像北汽新能源,它背靠北汽集團,能夠持續注入大量資金,且依靠北汽來背書,可以獲得資本市場相對積極的投入。而小康股份‘血緣’和背景都不足,能夠靠上華為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對公司的發展應當說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因為有華為背書,所以它的銷量理論上講是可以藉助華為實現突破的。”薛旭說。

三次更名

小康股份目前更多是一個“代工”的角色,如果華為賣不動,小康股份基本沒有任何辦法。這種情況的風險在於,華為好,小康股份就跟著好,如果華為造車的商業模式失敗,小康也會跟著出現問題。

小康股份雖然深度繫結華為,但是華為卻不止小康股份一個合作伙伴。

除了與小康股份合作,華為還以供應商身份參與極狐阿爾法S HI版車型打造,2022年7月,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交付,該車型搭載華為的鴻蒙座艙和華為智慧駕駛系統。同時,華為還與長安汽車和寧德時代合作打造阿維塔。產品上,2022年下半年,除了問界外,華為參與合作打造的車型還有高階轎車極狐阿爾法S、緊湊型SUV北汽魔方、大型SUV阿維塔等多款車型。

對於小康股份獲得華為青睞的原因,薛旭認為,小康控股的核心優勢理論上說在於它決策的相對靈活性以及它此前在三四線市場的積累。與華為的合作的意願也更強,不足在於小康股份最早是從零部件起家的,在汽車的系統整合等原理創新上,小康股份的創新性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與華為全面合作,一大優勢是可以藉助其廣泛的銷售網路。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談及問界M5的優勢時說過,其可以藉助華為的手機銷售網路進行推廣。華為在全國2000多家手機店,在全球有5000多家手機店,且店面一般都建在商業區,人流、客流比較大,對問界M5的銷售可以起到一定幫助。

只是,華為的渠道優勢未來可能不只服務小康股份一家。中航證券表示,當前華為線下體驗店超過5500家,遠高於其他新能源車企,華為的品牌影響力及強大的渠道優勢將賦能車企,助力車企賣好車,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車企選擇與華為合作。

除了有可能面對更多與華為合作的汽車品牌競爭對手的挑戰,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小康股份或許還需要考慮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品牌。

多位業內分析師認為,小康股份目前更多是一個“代工”的角色,如果華為賣不動,小康股份基本沒有任何辦法。這種情況的風險在於,華為好,小康股份就跟著好,如果華為造車的商業模式失敗,小康也會跟著出現問題。

目前來看,小康的虧損還在繼續,2022年上半年,小康股份歸母淨利潤預虧17。6億元到16億元。白毅陽認為,小康股份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層面應該比2021年全年要好,隨著交付量提升,2022年下半年應該有上升空間。目前研發費用端和工廠投資還比較大,2022年扭虧希望不大。

“任何企業的虧損就其根源來說,都是因為不適應市場的競爭,沒有形成鮮明的競爭優勢所導致的。過去小康股份做中低端車,主要是面向三四線市場的麵包車,後來雖然升級,但是銷量非常有限,在市場當中並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和強勢的口碑。雖然如今跟華為捆綁在一起,但它已然形成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對銷售也有一定的限制。”薛旭說道。

在公司虧損之時,小康股份選擇募集資金。2022年7月15日晚間,小康股份披露,已增發普通股1。3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71。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公司募集資額為70。6億元。

薛旭認為,小康股份增發股份是因為在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規模轉型的背景下,小康股份完全依靠自身現有的銷售和形成的資金,不足以支撐一個大規模的產業轉型。所以增發籌集資金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

對於小康股份扭虧為盈的核心,薛旭認為,要在既有的資源背景下構建鮮明的競爭優勢。在資源不夠的時候,只能是先做減法,在一個特定的細分市場形成突破。舉例來說,上汽通用五菱推出3萬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車,滿足了中低端市場的需求,一戰成名,客觀上支撐了自身的發展。

薛旭建議,要從汽車產業的戰略上,從根本上擺正利潤和優勢的關係,要把優勢放在利潤之前,牢牢地抓住競爭優勢的設計,在產品上不能簡單地打價格戰,要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