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歲月如歌|於順民:小時候的杜家集

  • 由 豐融春秋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12
簡介首先表演的動作是“蹬裡藏身“,騎手的一隻馬靴離蹬,身體蜷縮在未離蹬的腿上,離蹬的馬靴勾住馬鞍上的圓環,支援著整個人附在馬腹一側

門眼周圍畫個圈什麼意思

小時候的杜家集

作者 於順民

2020(庚子)鼠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攪鬧,我一直宅在家裡沒挪窩!身體沒動,腦子可沒停下。於是,小時候趕杜家集的記憶,星星點點地一齊湧上心頭!

杜家離我村5裡,是招遠北部的一個大的集鎮,每月逢五、逢十皆是集日。當年我的年齡大約五、六歲,趕集必須有大人帶領。經常帶領我的是我的堂伯父於德明,他比我父親大十幾歲,我們叫他為“老大爺“(這裡“大爺”即伯父之意,“老”則表示他年齡大),他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曾與我父親一起給我編寫了一冊識字讀本,我至今還記得“馬行速,能挽車,牛力大,可耕田…”。

他常帶我光顧一個小酒館。該酒館位於杜家村西,老闆名叫杜延壽。伯父買一點豬舌頭或者油炸花生米給我,他則和杜老闆對面小酌,二人啦些家常、扯點閒話,有時唱幾句京劇。因伯父家庭生活很不如意,有時隨著酒勁上來往往發出哭腔,杜老闆便將酒局勸止,叫伯父領我回家。

嫡親叔父於德祥比伯父小二十多歲,也常帶我趕杜家集,他的興趣在各種小玩具上。記得他給我買了一個瓷的小鳥,給它肚子裡灌點水,從鳥的尾部吹氣,小鳥就發出清脆的咕嚕嚕的鳥鳴聲,和真的鳥叫一般無二!還給我買了一個叫作“卜卜蹬兒”的玩具。此處的蹬字輕聲兒化、發第四聲。玻璃製品,形狀象化學實驗用的燒瓶,但其底部超薄如同蟬翼,在口部輕輕鼓氣吸氣,它的底部一鼓一癟,發出清脆的金屬般的樂音!不過你要小心翼翼,稍一不慎,那底部的玻璃就啪的一聲碎掉了,往往一回兒功夫便報銷了!人們為它編了一首順口溜:“卜蹬卜蹬啪,五百塊錢拿不到家”!那個年代幣值未改革,五百塊錢相當於現在的五分錢,但卻能買到不少東西!

有一天叔叔帶我來到戲臺底下看戲。戲目是什麼早已忘記了,但記得戲很火爆熱鬧,現在想來應該是武打戲。杜家集在北招是數得著的大集,平日裡人就很多,趕上唱戲人就更多了!展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人頭,真正是人山人海!總有個別人看著看著就站了起來,被擋著的人又爭先恐後地站起來,於是這人海就真的形成了海潮,人們不斷地東倒西歪。我被身邊的人擠壓著,連擠帶嚇地哭了起來。叔父當年正當身健氣盛,只見他二目圓睜,雙手在胸前如同虎爪,身體緊繃如彈簧,雙膀較勁將當面三個看客奮力推倒在地。我的哭聲將叔叔的行為送上了道德的制高點,那幾個人雖然不悅但也僅限於辯駁說這是“別人擠我們”而已,未發生其他衝突!

帶我趕集次數最多的自然是我媽,她首先教給我的是怎樣避免我與大人走散。她告訴我不管何時何地只要與大人走散了,立即就在原地不動,等待大人來尋找!如若不然,你找他,他找你,啥時候你倆能碰到一起呢!這一點知識我牢牢記在心裡!

我媽經常犒勞我的是麥芽糖和麵魚。面魚味道微鹹,佈滿油炸形成的大汽泡,油汪汪的發出濃濃的香氣。麥芽糖有許多不同的形態,有扭成麻花狀表面沾滿芝麻的芝麻糖;有疏鬆的平板形狀的板糖;有圓球形狀的、用來粘住灶王爺嘴的糖瓜。

除了這些,媽給買得最多的是各種年畫:四扇屏《小金馬》,說一個財主進入山洞拿取金銀財寶,因貪心誤了時辰被封入洞內;其它的四扇屏包括著名女畫家王叔暉的《白蛇傳》和電影截圖《借東風》。還有獨幅畫《梁山好漢圖》和京劇截圖《回荊州》等,這都是我幼年良好的課外讀物。

有一天,母親領我到了農貿市場。見一個供銷社(當年的國家商業機構)的業務員,在推銷一種叫“過磷酸鈣”的化肥。身邊放著一捆小麥標本,比普通的小麥杆粗、穗大、粒飽。那個業務員手拿鐵瓢,口中不停介紹。可儘管他如此賣力,旁觀者並不感興趣。一些老農民互相評論:“有什麼效用?那不就是些石灰面子嗎?”等到我讀初中時,有一門課《農業常識》,其中說肥料有氮磷鉀三大要素,磷肥可以幫助長果實!不知老農們這時候對這種肥料是否已經相信了?

我的父親在東北工作,一般春節時回到山東過年,所以他多半隻能趕臘月集,買些“過門錢”和鞭炮之類年貨。有一次我們爺倆走過鞭炮市,見幾處鞭炮攤點已經無人,地上散落著厚厚的爆竹紙。父親告訴我那是小攤的“鞭炮陞了”,這是攤主照護不慎引起鞭炮自燃自爆的隱匿性的說法。雖然這是不幸之事,但也要給個吉祥的說法。這個“陞”字有升官的意思。但儘管給予吉祥說法,可一旦發生,攤主們對這種事故一點辦法沒有,只能眼看著全部燃爆淨盡,進入臘月門兒,整個的收入差不多全部灰飛煙滅了!

我還記得有一天在集上看的硬氣功表演:只見一位個子不高的車軸漢子,裸露上身,腹肌塊塊突出,走上場來抱拳作揖施禮。提起一口氣,腹部縮排,助手拿數根綠豆粗的鐵絲在他腹部扭成死結。只見他深吸一口氣大喝一聲,說道“嗨…”,鐵絲髮出“嗑呲呲”的一聲響,斷了數根。那漢子又加力一蹦,耳邊只聽得“嘣”的一聲響亮,肚子上的鐵絲已被掙斷成兩截!正當大眾齊聲喝釆時,助手又拿出一根約有大人小指粗的鋼筋,還故意上下顛了一下,試試這鋼筋的硬度。說時遲那時快,漢子將鋼筋用手固定在後頸部,猛然發力轉身,竟然把這長約兩米的鋼筋在脖子上足足繞了兩圈!又反向繞了兩圈,看那鋼筋從脖子繞了下來,本來直直的,現在變得稍有彎折了!稍事休息之後,他又拿了一個雞蛋大的鐵球,深深吸一口氣,仰面朝天吞進嘴裡,硬生生將鐵球呑下去。在觀眾圈裡展示肚子裡的那顆鐵球,然後運氣將球逼得從嘴裡吐出來,球上沾滿了他的唾液和胃液!周圍的人齊齊喝聲“好!”,爭先恐後地向笸羅裡丟錢!

還有一次是有幸看了一次正宗的馬術表演。杜家村的沙河裡早已圍出了碩大的布幔帳,那便是表演的場地,裡邊圈出了觀眾們觀看的區域。表演者出場時穿著蒙族人民的民族服裝,足蹬馬靴、腰繫大帶,每人手牽高頭大馬。馬鞍前端固定著一個大大的圓環。騎手們翻身上馬,雙腿夾緊馬腹,登時馬兒們一齊飛奔起來,牠們胸前的大號鈴鐺便譁啷譁啷地響起來!隨著號令,騎手們便做出相應的馬上動作來!首先表演的動作是“蹬裡藏身“,騎手的一隻馬靴離蹬,身體蜷縮在未離蹬的腿上,離蹬的馬靴勾住馬鞍上的圓環,支援著整個人附在馬腹一側。過了若干年,我見了一本小說上說功夫厲害的甚至可以隱藏在馬腹之下呢!還有個動作叫“蜻蜓點水”,騎手雙足都離開馬蹬,手搭馬鞍環從一側縱身躍下,腳尖剛一觸地立馬蹦起來向另一側躍去。這樣反覆地蹦來蹦去,確有蜻蜓點水的風韻!“馬上倒立”,肩抵馬頸、雙手抱住馬脖子,在馬背上直挺挺地倒立,住憑駿馬飛馳而不倒!“菩薩出世”,背對馬頭、雙手合十、雙腿緊夾、雙足不離蹬,在馬背上端坐不動如菩薩!“鐵板橋”,在馬背上,下身端坐、上半身平舖在馬背上,兩臂左右平分。據說古代馬戰,這是躲開對手橫掃的常用動作呢!還有的我只記得動作而忘記了動作名稱。如一手緊扣鞍環,身體在馬背上橫陳,仰面望天。但名稱又不象“仰面朝天”這般粗俗,我實在想它不起!

大約我上高中以後,就不曾再趕杜家集了。此後數十載至今,杜家集就只存在於記憶中了!

趁現在還能調動出記憶斷片,就趕快把它們寫出來!

歲月如歌|於順民:小時候的杜家集

作者簡介:

於順民,男,l944年9月出生。曾讀于山東大學62級數學系,畢業後入伍。曾榮獲科技成果三等獎,獲聘高階工程師。歷任技師、專業組長、室主任、訓練處處長等職務。1990年轉業到地方某單位任處長等職務,2004年退休。喜愛讀書寫作,偶有作品發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