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創新社會治理 打造“平安之鄉”

  • 由 南方新聞網 發表于 綜合
  • 2022-11-29
簡介據瞭解,梅江區以實施“平安之鄉”實踐創新專案為契機,依託前期已建成的綜治視聯網平臺,試點將長沙鎮大密村和梅江區鐵路沿線共10個村新安裝的監控影片,以及全區140多間中小學校、幼兒園的“校園一鍵式”報警影片等資源,彙集到區級平臺,並分級授權推

村道的監控要哪裡檢視

創新社會治理 打造“平安之鄉”

在梅江區綜治聯勤指揮室,相關技術人員調取了大密村村道的監控影片,透過GIS天眼實時檢視各個點位的具體情況。“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彙集的監控影片可以第一時間推送到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平臺,有利於應急指揮工作的開展。”梅江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已建成覆蓋7個鎮(街道)、128個村居的綜治視聯網平臺。

長沙鎮大密村是梅江區打造“平安之鄉”的一個示範點。據瞭解,今年以來,結合貫徹落實省委《關於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行動方案》的要求,梅江區積極開展“五風”(黨風、政風、鄉風、民風、家風)助推鄉村振興,“五治”(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建設“平安之鄉”的實踐創新專案,計劃將大密村打造成可在全區示範推廣的創新模式,進一步弘揚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因地制宜做好“紅色、綠色、特色”三篇文章

金秋時節,長沙鎮大密村的村道兩旁,呈現出一派“秋色漸欲迷人眼”的景象。微涼的秋風,暖暖的陽光,乾淨的村道……都讓人感到無比的舒服。水田裡的鴨子正在自在覓食嬉戲,偶有雞犬相聞、村民們的閒談入耳,閒淡中一派和諧。

“房前屋後的垃圾不見了,村裡越來越美。”大密村村民吳先生說。近年來,為突出做好“紅色、綠色、特色”三篇文章,大密村開始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村道黨建宣傳欄、主題公園、茶葉特色產業等工作。

作為梅江區有名的“紅色土地”,大密村區位好、基礎好,實施“平安之鄉”實踐創新專案大有前景。“我們在專案實施過程中,也注重傳承長沙鎮的革命傳統文化。”大密村村委黨支部書記吳志明說。

“接下來,我們還計劃在村口建設黨建主題文化公園,以文化長廊、公園中心黨徽標誌、宣傳欄、文化牆繪為載體,將長沙鎮的革命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去,以傳承紅色基因。”吳志明介紹。

同時,大密村實施“紅綠結合”模式,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做強茶葉、精品花卉(蘭花)、觀賞魚養殖、休閒觀光農業等,將鄉村獨特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

為突出“梅江特色”,梅江區還堅持因地制宜,注重聯動,統籌發揮好各部門優勢,利用好各部門資源,高度融合,避免各個子專案的實施內容形式和外觀都不協調,做實精細化文章,把大密村實踐創新專案做成精品。

技術創新實現區、鎮、村影片資源三級共享

接近晌午,中小學校的放學鈴聲響起,學生們揹著書包紛紛走出校門。此時,是各個學校路口交通最繁忙的時候,也是梅江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最為忙碌的時候。他們正透過“校園一鍵式”報警裝置,實時掌握各個中小學門口的實際情況。

“在突發事件發生之時,監控影片可以第一時間推送到區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和屬地鎮(街道)綜治聯勤指揮室,有利於應急指揮工作的開展。”專案承建方視聯動力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瞭解,梅江區以實施“平安之鄉”實踐創新專案為契機,依託前期已建成的綜治視聯網平臺,試點將長沙鎮大密村和梅江區鐵路沿線共10個村新安裝的監控影片,以及全區140多間中小學校、幼兒園的“校園一鍵式”報警影片等資源,彙集到區級平臺,並分級授權推送到區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和鎮、村,實現了區、鎮、村影片資源三級共享,促進了轄區影片資源在社會治安、公共安全、行業管理等領域的深度運用,形成了更加開放、靈活、有效的群防群治格局,初步實現了“雪亮工程”的功能應用。

而今按照“全域覆蓋”的要求,梅江區在大密村主要路口、村民聚居地安裝13個點位的影片監控,並以點帶面,在梅江區鐵路沿線安裝28個點位的影片監控,進一步提升村級聯防聯控和鐵路護路聯防的資訊化水平。

“以前只有村委附近村民自建有監控。如今,我們將其全部合併形成統一的影片監控,還建立了治安聯防工作室,積極調動聯防隊員、護林員、網格員等進行輪流值班,大大節省人力物力。加裝影片監控並實現聯網後,村裡偷雞摸狗等現象都沒了。”大密村治安聯防隊隊長鍾波告訴筆者。

之前,鐵路一直是風險防控的盲點。梅江區委政法委牽頭興建的鐵路沿線監控影片自10月15日啟用以來,發揮了“天眼”作用,展現了科技強警帶來的好處,也增強了鐵路沿線治安防控能力。據介紹,在這期間,梅州火車站派出所共破獲影響鐵路安全案件2起,處置突發警情1宗,及時清理閒雜人員9人。“綜治視聯網的建立,有效打擊了違法犯罪,淨化了鐵路沿線治安環境,確保鐵路沿線安全暢通。”該所教導員李向平說。

共享平安深入開展“五風”建設聚力實現基層共治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除了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及時偵破大案要案等工作之外,群眾身邊的“小事”也不容忽視。

如何更及時、更準確地處理好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案(事)件,讓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幸福,是梅江區打造“平安之鄉”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該區深入開展“五風”建設,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大密村群眾共同參與鄉村治理。

在聚力黨風政風建設方面,以深入開展機關與大密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為切入點,強化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幫助村“微改造”提升黨建陣地。“我委積極牽頭協調紀檢、組織、宣傳等部門,透過在村口建設黨建主題文化公園,以文化長廊、公園中心黨徽標誌、宣傳欄為載體,可以進一步豐富基層黨組織、廉政建設內容,營造紅色基因,使周邊地區的黨員群眾學習黨建知識,讓黨建廉政教育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聚力鄉風民風建設方面,注重發揮自治的基礎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以加強群眾自治組織建設為抓手,依託大密村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協商格局。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立1個以退休司法所所長為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實現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在傳承良好家風方面,發揮德治的先導作用,深入挖掘大密村客家傳統優秀農耕文化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完善大密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在大密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陣地、農村公益廣告刊播、文化牆繪等,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思想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村民道德素養,厚植基層社會治理的道德底蘊。

此外,為落實“五治”建設,梅江區檢察院率先在大密村建立首個“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居(社群)”試點村,透過做好法治教育宣傳、提供法治幫教服務、留守援助服務、心理幫扶服務、親情服務等工作,做深、做實、做細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努力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梅江區婦聯充分依託“婦女兒童之家”、家長學校等陣地,在大密村舉行梅江區“夢想啟航——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巡講”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家庭教育講座、“法治我踐行巾幗建新功”婦女法治進村居宣傳諮詢等活動。

而在“週末公益課堂”活動中,團區委招募志願者為留守兒童開展了課外知識傳授,給小朋友的暑假增添了快樂和知識;此外,還在大密村開展“小小心願”認領活動,收集留守兒童的心願。據瞭解,活動共收集了55份微心願,由親子學雷鋒志願者認領,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據梅江區團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舉辦這些活動,可以讓社會關注到身處困境的婦女兒童,給予他們關心幫助,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黃思華 林燕燕 宋鵬鴻 林嘉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