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坤鵬論:讀《斐多篇》論靈魂(十一)

  • 由 坤鵬論 發表于 武術
  • 2022-10-12
簡介這樣,關於人死後靈魂是否存在的對話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子篇章,從學習就是回憶的靈魂回憶說進行論證

斐讀什麼意思

用平常心看待事業,用愛心看待生活。

——坤鵬論

坤鵬論:讀《斐多篇》論靈魂(十一)

《斐多篇》是柏拉圖對話錄中最廣受閱讀的對話之一,它在一個文辭優美,洞見與悲憫氛圍相得益彰

的背景下展開。

黑格爾這樣讚美道:“柏拉圖把關於靈魂不死的討論和蘇格拉底之死的故事相結合,是永遠值得讚揚的,讓不死的信念從一個正考慮著要放棄生命的人的口中說出,使不死的信念由於這臨死的一幕而活躍生動起來,反過來,蘇格拉底之死也由於這種不死的信念而活躍生動了,這種安排實在最適當不過了。”

在學習《斐多篇》的過程中,坤鵬論提醒大家一直要關注以下兩點:

一是,這篇對話錄的中心思想是兩個——理型論和靈魂不朽說,它們是柏拉圖哲學大廈的兩大支柱,所以對它們進行了很長的解釋和辯護;

二是,不要太直接關注所謂靈魂不朽的證明,更應該關注其中對於靈魂自身本質的闡述,所以這個對話錄也是柏拉圖讓蘇格拉底談論靈魂不死問題最著名的對話。

——坤鵬論

在《

讀<斐多篇> 論靈魂(十)

》中,坤鵬論主要分享了:

首先,蘇格拉底指出,如果產生的過程不是迴圈輪迴,兜著圈子轉,而是永遠一直向前,那麼,最後一切事物都會變成一個樣子,整個世界最終根本停止產生,一切陷入死寂。

坤鵬論認為,我們還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沒有醜,就沒有美,沒有好,就沒有壞,沒有秩序,就沒有混亂……所以,只要達到對立面的任何一個絕對極端,一切也都沒有了,包括這個極端在內。

就像入睡的過程,如果沒有它相反的醒來的過程,最終將一睡不醒,整個世界都會進入到同樣的睡眠狀態。

同樣道理,如果只有活沒有死,而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會死,死者在死後如果始終處在死的狀態中,那麼,到最後必然一切都是死的,沒有一個是活的。

當然,這個論證的前提是有生有滅的事物是有限的,如果不想成為這樣的結果,只有兩個出路:一個是這樣的事物無限多,可以無限地從別處產生;另一個則是雖然這樣的事物是有限的,但它們永遠處於生死輪迴,迴圈往復之中。

不管是蘇格拉底前的古希臘哲學家,還是他同時代的哲學家,絕大多數不認為有生有滅的事物是無限的,再加上當時古希臘盛行的俄耳浦斯教倡導輪迴轉生,還有前面部分的相關論證,蘇格拉底認為,有限的事物在無限的時間裡永遠地輪迴轉生,實實在有復活這回事,有活的東西從死的東西生成,死者的靈魂是存在的。

接著,克貝又補充說,蘇格拉底經常說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回憶,也是對此的一個補充論證,因為如果我們的靈魂在投生為人類之前並未存在於某處,那回憶就是不可能的了。

這樣,關於人死後靈魂是否存在的對話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子篇章,從學習就是回憶的靈魂回憶說進行論證。

坤鵬論:讀《斐多篇》論靈魂(十一)

一、前情回顧

蘇格拉底說:“是這樣,我想大家都同意,一個人如果回憶什麼事,一定得在以前某個時候知道這件事,曾經懂得它。”

“那我們豈不是也同意,一旦知識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出現在眼前,就是回憶?”

按照慣例,在開始論證前蘇格拉底先給出了回憶的定義。

讓我們再來對照著看一看現代人對於回憶的定義:

回憶是恢復過去經驗的過程,是記憶的第三環節(識記、保持、回憶、再認)。

識記材料、保持材料都是為了在必要時能再認或回憶材料。

回憶是指過去的事物不在面前,人們在頭腦中把它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

可以說,雖然表述不同,但是就回憶的核心關鍵——“過去知道的事情在頭腦中重現的過程”而言,蘇格拉底所給出的定義與現代人的基本相同,並無二致。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某人要麼看到,要麼聽到,或以某些別的感覺,把握到某種東西時,他不僅會認出這一個,還會想到另外一個,關於這另外一個的知識不是同一個知識,而是別的知識,那麼,我們豈不是可以公正地說,他回想起了他曾把握到的觀念?”

這裡蘇格拉底又講出了回憶的另一定義——回想過去的事情並進行對比。

懂了嗎?

不懂沒關係,因為西米亞斯等人也沒懂。

於是,蘇格拉底繼續解釋道:“我給你舉個例子吧,對於世人的認識和對於七絃琴的認識是兩種不同的認識吧?”

“你難道會不知道,一個情人看見他所愛物件經常使用的七絃琴、大氅之類的東西時,可以睹物思人,他見到那個七絃琴時心裡就會想到那個擁有此琴的少年的形貌,是不是?然而這是回憶,正如見到西米亞斯常常想到克貝一樣,這一類例子萬千上萬,不勝列舉。”

這裡說的是古希臘特有的少年愛,以前坤鵬論專門講過,並且聽起來似乎是說,西米亞斯和克貝是一對少年愛戀人。

“這樣一種情形不就是一種回憶嗎?也就是尤其在人們感受到那個由於時過境遷和不再關注而已然遺忘的東西?”

“比如:一個人看到一幅畫著馬或七絃琴的影象能想起一個人,看到西米亞斯的畫像能想起克貝。”

“而且,看到西米亞斯的畫像也會回想起西米亞斯本人。”

“那麼,按所有這些豈不就會得出結論:回憶即源於相同的東西,也源於不同的東西。”

看到這裡再讓我們對照現代人對於回憶的分類:

根據回憶是否有預定的目的、任務,可以把回憶分為有意回憶和無意回憶。

無意回憶的特點是沒有預定目的,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經驗。

比如:上面所舉的例子,一件往事湧上心頭,一句鄉音勾起鄉情等屬於無意回憶。

無意回憶雖然無預定目的,但卻也是由於某些誘因引發的。

有意回憶是有回憶任務、自覺追憶以往經驗的回憶,其目的是要根據當前需要而回憶起特定的記憶內容。

因為有意回憶是直接的,即直接回憶起所需的內容,又被稱為直接回憶。

而無意回憶是間接的,即透過某些中間環節(或線索)才回憶起所需內容,也被稱為間接回憶。

間接回憶總和思維活動密切聯絡在一起,藉助於判斷、推理才能回憶起所需內容。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回憶——追憶,它同時具有有意回憶與無意回憶的特點,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難的回憶。

人死後靈魂是否存在?(二)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