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家庭關係:吵架的藝術

  • 由 學習基因教室 發表于 武術
  • 2022-10-05
簡介吵架的幾種關係A父親和母親的戰爭:狀態————雙方嗓門粗大,聲音洪亮,怒目相向,互不相讓,一副不把對方撂倒或者言語中傷不罷休的架勢,經常打架

怎麼撂倒對方

吵架的幾種關係

A父親和母親的戰爭:

狀態————雙方嗓門粗大,聲音洪亮,怒目相向,互不相讓,一副不把對方撂倒或者言語中傷不罷休的架勢,經常打架。鬧過離婚最終沒離。

原因————爺爺奶奶在生時,尤其是奶奶對媽媽很過分,父親是孝子,對爺爺奶奶言聽計從,對個性較強且有思想見地的媽媽缺乏尊重和呵護;父親的哥嫂嫉恨父親接爺爺班有份穩定的工作,同時也嫉恨作為偏僻農村姑娘的我上了大學而他們的寶貝兒子只上了個初中,對我家很不好,但表面工作做得很好,只要父親在家他們就裝作一家人似的,父親走了就開始對付母親,對我家幹了好多壞事還慫恿村裡他人對付母親,母親吃盡苦頭,可是父親不相信母親,就是村裡人合計欺負母親和我們孩子,只要人家在父親面前友善,父親一樣不相信母親和我們,只會覺得母親不會為人。母親認為一個女人需要自己的男人適當的時候為自己撐腰,可是父親從來沒有做到;父親同爺爺奶奶一樣,對弟弟百般寵愛,慣壞弟弟,結果弟弟一直不爭氣,而妹妹—弟弟的二姐卻不受重男輕女的爺爺奶奶父親的喜歡不僅有一隻耳朵得病沒有治療完全失聰還一點書也沒有讀成了文盲,看到弟弟不爭氣不懂事,父親也難過,母親內心太過壓抑會刺激父親;父親捨不得花錢,於是體質不好的母親病了總是不能及時上醫院看醫生,父親喜歡買一堆藥給母親,不捨得花錢吧卻捨得抽菸,一天隨隨便便就是三包煙,母親心裡惱火,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更何況家庭經濟條件那麼差;現在年紀大一點孩子大了成家的成家,但是還是會因孩子們的事觸動內心的傷疤吵;……總之是父親傷了母親的心,母親嫁給父親三十多年了,受盡身心的屈辱和折磨,完全感覺不到一個丈夫對妻子的信任、關心、呵護和疼愛。

B家公和家婆的戰爭:

狀態————家婆嗓門扯得老高,似乎比竇娥還冤,甚至有些放潑,家公氣得眼睛掙得大大的,無可奈何的一邊抽菸,有時會吼上家婆幾句。最厲害的時候打起來了。鬧過離婚最終沒有離。

原因————家公屬殘疾人,一生只會開拖拉機做事,也只喜歡開車拖貨什麼的,沒有活幹時就打麻將、抽菸,花銷大,家務活全包的家婆不樂意尤其是家公抽菸很兇猛。

C妹妹和妹夫的戰爭:

狀態————他人不覺的幾句爭吵之後,妹妹哭得淚水嘩啦啦的下,眼睛紅腫,妹夫則氣得一言不發鋪頭睡覺或抽菸或狠狠抽自己耳光。

原因————年齡、地域和生活習俗上的差異;雙方太過自卑和敏感;雙方脾氣臭,個性強自以為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方式做了達不到效果後不知改進;文化層次上的稍微區別加上各自生活環境的影響,所持有的觀點觀念不一樣,雙方之間無法溝通。

D我和先生的戰爭:

狀態————一般是嗓門稍大吵幾句,偶爾出現我委屈得哭氣得不理先生、他見我不理他更氣更牛而短暫冷戰的局面,但是我們的冷戰半天都維持不下去。

原因————我們的戰爭主要源於家族家庭壓力大,總是深陷其中疲憊不堪,我心疼先生,先生有時對我的有意隱瞞狀況或善意的謊言讓我感覺不到妻子應有的尊重,其實我願意一起分擔,你做什麼我不反對但請告知我!有時溝通或者暗示都不能讓先生明白和改進就會發點小脾氣甚至爭吵以加強印象!我們不會吵很久是因為我是個善良簡單也好忘事的人,先生也是個脾氣比較好且理性的人,我們都覺得有問題解決就好了,沒有必要吵。

家庭關係:吵架的藝術

吵架也是一種交流

在一起久了,避免不了爭執。有些戀人經常吵架,但年復一年,還在一起,不離不棄;有些戀人,從來不吵架,外人都羨慕他們的甜蜜,但是卻閃電般地分手了;吵架是瘋狂地交流,肯留下來爭吵的總是愛你的。反而忍耐,漸漸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有一天突然爆炸了,所有感情都會瞬間摧毀。

愛情不是一種虛榮,要拿出來在眾人面前炫耀;愛情不是一件美麗的衣裳,要穿在外面給大家欣賞;愛情不是一項任務,要對親朋好友有個交待。愛情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幸福或者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

很多情侶吵架,基本是這樣一個心理路線圖:1。因為男人的某種言行,女人很生氣;2。男人開始解釋,心想:用得著這麼大驚小怪嗎?3。女人不斷試圖強調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男人的態度;4。男人想:又開始翻舊賬有完沒完,女人想:現在的男人怎麼這樣不負責任;5。兩人忘記了為啥吵架了但誰也不願意先服軟。

有事情是要說出來的,不要等著對方去領悟,因為對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麼,等到最後只能是傷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越是熟的朋友,對話就越粗魯;越是熟的朋友,行為就越猥瑣;越是熟的朋友,開玩笑就越不計較;越是熟的朋友,你出來玩就越是要管你;越是熟的朋友,見面少了就越思念;越是熟的朋友,你一有錯他就越毫不留面地罵你;越是熟的朋友,不開心時他想起的第一個人就越是你。

(來源:家庭顧問課題組/作者:學習DNA創始人溫銳學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