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該如何區分?浙江出臺意見了

  • 由 成都商報教育 發表于 武術
  • 2022-09-29
簡介《指引(試行)》中提到,主要的鑑別物件是針對不明確自身到底是屬於學科類還是非學科類的校外培訓機構,有意願的校外培訓機構可向屬地教育主管部門提交申請表及相關佐證材料,申請稽核確認

非本學科專業是什麼

記者丨李瀚林

自“雙減”落地以來,圍繞“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的劃分標準,業界的討論熱度一直高居不下。

畢竟,“雙減”政策僅對學科類校外培訓做出了規範要求,而“非學科類”的限制相對較少。一字之差就會對培訓機構後續發展帶來方向性的變化。此前,成都商報教育釋出也就這一問題採訪了多位校外培訓機構負責人,負責人們均表示,希望有更加明確的判定標準出來,有助於機構更明確地進行整改調整。(戳此回顧:雙減風暴觀察④丨機構老闆們的迷茫:人人都知道要轉型,問題是怎麼轉,往哪轉?)

近日,針對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劃分問題,浙江省就印發了《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專案鑑定指引(試行)》(下簡稱《指引(試行)》)。引人關注的地方,就在於這份《指引》在鑑定機構性質方面,給出了鑑別標準、鑑別原則、鑑別物件、鑑別人員等較為綜合的鑑定思路。

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該如何區分?浙江出臺意見了

鑑別標準是啥?

主要從四個維度出發

記者梳理《指引(試行)》後發現,無論是針對學科類還是非學科類,均要求從

培訓目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評價

四個維度來進行鑑別區分。

首先,從培訓目的來看,

如果是以應試提分為目標,旨在提高學生學科成績,為升學考試服務,就屬於學科知識導向;而如果旨在發展中小學生核心素養,以培養拓展學生興趣愛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則為非學科類。

其次,從培訓內容來看,

圍繞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屬於學科類課程。除此以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其他學習內容為非學科類課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浙江省出臺的《指引(試行)》將日語、俄語兩門小語種也納入了學科類範疇。

再來看培訓方式的鑑別指標,

如果是以刷題、考試、重複讀寫等反覆機械訓練為主要形式,以預習、授課和作業輔導等為主要教學方式的將鑑別為學科類課程;而以體驗式、探究式、專案式、綜合性學習等為主要教學方式,突出實踐性、創造性的則為非學科類課程。

最後從培訓評價指標來看,

如果是以學科類考試的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強調甄別與選拔,就屬於學科類課程;而對學生的評價強調綜合素質水平與發展,以表現性評價為主,不與學科類考試成績掛鉤,屬於非學科類課程。

怎麼鑑別?

所有鑑別工作將遵循這四大原則

本次浙江省出臺的《指引(試行)》除了對上述四個維度做出了鑑別要求外,還強調所有針對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的鑑別工作都將遵循以下四大原則:

第一是合規性原則,

要求所有鑑別工作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檔案規定。

第二是獨立性原則,

要求提供鑑別服務的專家不受干擾,不帶偏見,確保鑑別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第三是科學性原則,

要求所有鑑別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需綜合發揮專家教育理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科學甄別確認培訓專案型別,為分類管理提供準確依據。

第四是迴避性原則,

要求專家及其直系親屬未在待鑑別校外培訓機構中任職或兼職。

誰來鑑別?

將成立鑑別專家委員會

據瞭解,浙江省在組織開展學科類和非學科類鑑別工作之前,

將建立“1+11+X”三級專家鑑別委員會,

即省級、設區市級和縣(市)級(區級是否成立由各設區市確定)按要求分別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成立鑑別專家委員會。

鑑別專家委員會成員主要包括

學科專家、行業專家和法律專家,可由教研人員、學科骨幹教師、培訓行業專家、法律顧問等人員參與組成,

並且還需具有副高階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鑑別物件?

自行申請的校外培訓機構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浙江省出臺的《指引(試行)》

要求機構自主申請。

《指引(試行)》中提到,主要的鑑別物件是

針對不明確自身到底是屬於學科類還是非學科類的校外培訓機構,

有意願的校外培訓機構可向屬地教育主管部門提交申請表及相關佐證材料,申請稽核確認。

培訓機構所在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專家委員會對培訓機構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稽核,由3位及以上專家共同按照《指引(試行)》規定的四個鑑別維度和四項鑑別原則進行稽核。並且,必要時還將組織進行現場稽核,包括實地查驗、課堂觀察、與員工、學員及家長隨機訪談,瞭解課程安排、培訓內容等。最後經專家組綜合研判,給出明確的“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鑑別結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