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多種方式“嵌入”社群 靜安區試點“寶寶屋”解臨時托育之難

  •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武術
  • 2022-09-28
簡介”多種形式“嵌入”社群今天下午,記者走訪發現,3個試點“寶寶屋”以不同的方式“嵌入”到居民區,分別在江寧路街道的黨群服務中心、為老服務中心、公辦示範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中靈活設定,透過加一點安全保障裝置,多一點遊戲探索區域,增一點開放溫馨的

怎麼去當遊戲託

多種方式“嵌入”社群 靜安區試點“寶寶屋”解臨時托育之難

多種方式“嵌入”社群 靜安區試點“寶寶屋”解臨時托育之難

圖說:江寧路街道為老服務中心的寶寶屋是“滬字001號”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攝(下同)

家住常德路的李阿姨(化名)很喜歡跳舞,退休後常和姐妹們相約江寧路街道老年大學學舞。2年前,隨著外孫女的出生,需要照顧孫輩的她不得不暫時給這個愛好按下暫停鍵,也讓她情緒有點低落:“整天圍著孩子轉,過去的2年裡幾乎沒了屬於自己的時間。”但最近,她的舞蹈課終於又能重啟了——“江寧路街道社群寶寶屋(昌平部)”位於昌平路710號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四樓,剛巧在王阿姨的老年大學舞蹈課的樓下。“寶寶在寶寶屋玩,我在老年大學上課,帶娃、跳舞兩不誤,開心!”

原來,在普惠性托育點的基礎上,今年,上海開啟試點推進社群托育點“寶寶屋”,打造“15分鐘托育服務圈”,首先在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試點建設了“嵌入式”“標準化”的社群托育“寶寶屋”,為居民提供“臨時托育”“計時托育”服務。

名字取自“抱抱我”

年輕的爸爸媽媽臨時有事無法看護寶寶怎麼辦?帶娃的祖輩怎麼才能和寶寶分開一小會兒,擁有一點自己的時間?江寧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余文君說,江寧路街道地處中心城區,人口密集,社群裡光0-3歲的孩子有近900個。“儘管教育部門一直在協調推進普惠性的托幼一體化服務,但是,市區幼兒園大多容量有限,還不能完全滿足居民的托育需求,大部分雙職工家庭不得不依賴祖輩帶娃。也因此,讓原本還有社交、興趣的老人們被娃‘套牢’了。寶寶屋的試點推出,正好能同步解決這‘一老一幼’的難題。”

“寶寶屋”,取自“抱抱我”的諧音。余文君說,希望它能成為社群裡有臨時托育的家庭“託底”。截至9月,江寧路街道和靜安區教育局深度合作,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率先打造了社群“15分鐘托育服務圈”,目前已開設了3家社群“寶寶屋”,分別位於社群為老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和南陽實驗幼兒園內,共計可為周邊提供90個計時制託位。“和全日制託班不同,寶寶屋提供的是計時托育。目前的開放時間為週一到週五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各2小時,社群裡0到3歲的孩子都可以透過預約到寶寶屋在專人看護下玩耍,而祖輩或爸媽能夠在帶娃間歇喘口氣,或暫時離開處理家庭事務。”

多種方式“嵌入”社群 靜安區試點“寶寶屋”解臨時托育之難

圖說:看護老師正帶著孩子在寶寶屋玩耍

資質齊全讓人放心

“江寧路街道社群寶寶屋”位於淮安路771號社群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三樓,佔地面積超過了150平方米,其中包括了室內活動區域100平方米,戶外活動場地60平方米。在為老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三樓的大廳變成了“寶寶屋”的綜合服務區域,周邊居民帶著孩子完成了檢查、洗手等一系列健康防護措施後,就能將孩子交給託管老師。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玩起娃娃家、滑滑梯等遊戲設施。“這是目前建設的3個試點寶寶屋裡最大的一間,室內就有兩間半的半開放教室,室外還有沙坑、水池等遊戲空間,可同時容納45位1到3歲的嬰幼兒。”今天來做指導的靜安區早教研究中心主任林靜說,“寶寶屋”建設在為老服務中心內,更突顯“頤幼相伴,其樂融融”的特色,照顧幼兒的老年人還能在長者食堂就餐、活動等,建設期間就受到了社群居民的喜愛與支援。“讓經歷和閱歷豐富的老人和好奇心求知慾強的小孩,這一老一小也許會收穫一些奇妙的反應和效果。而寶寶屋儘管由第三方機構提供服務,但是從環境創設、師資培訓全都由早教中心全程指導和監督,讓托育更專業、更安心。”

多種方式“嵌入”社群 靜安區試點“寶寶屋”解臨時托育之難

圖說:進入寶寶屋前,每位孩子都要做健康檢查

“聽朋友說社群裡有了這樣的寶寶屋,就帶外婆、兒子一起來看看。”江寧路街道的居民莊海英告訴記者,她和先生都是雙職工,平日工作忙碌無法照料兒子,全靠外公外婆帶娃。“一方面對外公外婆辛苦帶娃很愧疚,另一方面工作關係也沒法脫開身來。而寶寶屋既能讓孩子有了一定的社交,也能讓老人喘口氣。而且,這裡有各式各樣的玩具,還有專業的託管老師,環境寬敞明亮,更有政府背書讓人放心。”

多種形式“嵌入”社群

今天下午,記者走訪發現,3個試點“寶寶屋”以不同的方式“嵌入”到居民區,分別在江寧路街道的黨群服務中心、為老服務中心、公辦示範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中靈活設定,透過加一點安全保障裝置,多一點遊戲探索區域,增一點開放溫馨的空間,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科學、多樣化的集中照護和育兒指導服務。

和“嵌入”到為老服務中心的“寶寶屋”不同,“江寧路街道社群寶寶屋(昌平部)”建設在黨群服務中心內,室內兩間教室分為“融融活動館”和“暖暖活動館”,為幼兒創設了適宜的運動、遊戲和生活區域。教室外的空間模擬自然情境創設了大熊貓主題“親親竹園”,可以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運用開放性材料,開展創造性遊戲。而“南陽實驗社群寶寶屋”則設定在南陽實驗幼兒園內,是全市首家在幼兒園內建立的嵌入式嬰幼兒托育服務設施,突顯“蒙寶之家笑融融”的特色。未來,江寧路街道還將在更多的幼兒園內、居民區內,建成一批社群“寶寶屋”,讓更多的社群居民能便捷地享受到多元、優質的托育服務。據透露,江寧路街道已將蔣家巷居民區、吳江幼兒園、餘姚路幼兒園三處納入新一批“寶寶屋”的規劃建設中。同時,全區各街鎮也將結合“15分鐘生活圈”建設,同步規劃開設更多社群托育服務設施。

多種方式“嵌入”社群 靜安區試點“寶寶屋”解臨時托育之難

圖說:南陽路實驗社群寶寶屋是首家嵌入示範性幼兒園的托育服務設施

“我們正在嘗試各種樣態的寶寶屋‘嵌入’方式,令它因地制宜地適合各種臨時托育場景。”余文君說,為老服務中心的“寶寶屋”讓老人孩子都能享受社群便民服務,“寶寶屋(昌平部)”除了方便老人接受終身教育,還借鑑了日本臨時托育的模式,選址在交通便捷的地鐵口,對面就是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嵌入在社群15分鐘生活圈中,方便家長就近辦事,而未來“嵌入”蔣家巷居民區的“寶寶屋”則是參考了德國托育服務深入居民區的先例,將臨時托育送到家門口。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