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 由 青河千山渡 發表于 武術
  • 2022-09-23
簡介當你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創業時,如何以小博大,以少勝多,本質上你都是在打造小魚吃大魚的壯舉,你追求的是一種策略化的槓桿效應

槓桿原理最早是誰發現的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一當十,以小博大等等,常常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謀略,形象地說,就是小魚吃大魚,螞蟻搬

大象,四兩撥千斤,小力扛大鼎

殊不知,這些都包含了違背客觀規律的願望。

但是,它們竟然都有成功的例子。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舉個例子,1000人對陣100人,這是10比1,一方人多勢眾,一方勢單力薄。假設其他條件都一樣,較量的結局會如何呢?顯然,千人軍會打敗百人團。為什麼呢?因為力量懸殊太大。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猶如以石擊卵,豈能不勝?

然而,這只是強者在宏觀上擁有10比1的優勢,弱者還可以有微觀上的10比1優勢。

比如,弱者一方與強者一方周旋,在運動中尋機以百人對付十人,同樣可以具有區域性中的10比1優勢。

可見,戰略上的以少勝多,要靠戰術上的以多勝少實現。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以少勝多,是一種槓桿效應,它以策略的核心點為槓桿支點。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是其策略支點。

槓桿,就是以小博大的機制。

槓桿效應,本身代表的是高盈虧比。

如果你希望以少勝多,切記這只是一個戰略上的要求,不能理解為戰術上的要求。

追求以少勝多,本質上是追求槓桿效應。重要的是尋找支點!

支點就是你的核心策略!

你必須依靠核心策略,才能實現槓桿效應。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細節破全域性,也是槓桿效應。

在一個細節上入手,或做到極致,或抽取鏤空,從而改變全域性。

分而治之正是以少勝多的法寶。

陳壽《三國志》裡有個《曹衝稱象》的故事。

曹衝稱象的原理實際上是等量替換法。

在船舷上標記吃水線,表示船體沒入水中的深度,反映的是船體的載重量。

先記下大象在船上產生的吃水線,再

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只要大象與石頭產生相同的吃水線就知道相同的載重量,然後再分批稱出石頭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體重了。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除了用等量替換法稱象,也可以做一個大象

蹺蹺板

,利用槓桿原理,讓大象站在一端,另一端站上人群,當人群和大象重量相等達到平衡時,再分別稱出眾人的體重求和,也可算出大象的重量。

曹衝稱象的策略原理是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可以使這一難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當你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創業時,如何以小博大,以少勝多,本質上你都是在打造小魚吃大魚的壯舉,你追求的是一種策略化的槓桿效應。

既然是槓桿效應,自然離不開支點的選擇。

記住,分而治之策略是你需要的最好支點!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荀子·

勸學篇》

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這裡講述的也正是化大為小,化重為輕,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策略原理。

把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的事情來做,這是一種人生成功的智慧。

化強為弱,分而治之,一燈能除千年暗,三千越甲可吞吳!

分而治之是以少勝多的槓桿支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