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CD73靶點研發“輪盤賭”, 一場實力與運氣的較量

  •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武術
  • 2022-09-17
簡介隨著國內藥企持續推進CD73抑制劑的研發,也必不可免接受後期臨床資料的考驗

cd是什麼意思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氨基觀察

有一種殘忍的遊戲叫做俄羅斯輪盤賭。

它的玩法很簡單,只需要一把左輪手槍,然後在手槍的六個彈槽中裝入一顆或多顆子彈,任意旋轉轉輪後,賭徒們將對準自己的頭扣動扳機。

賭局結束,有倒黴蛋被“爆頭”撒手人寰,也有幸運兒會賺得盆滿缽滿。

這種危險又誘人的遊戲,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但在創新藥研發領域卻是屢見不鮮,因為創新藥研發本就是一場運氣和實力的雙重較量。

這不,在CD73靶點研發領域,一場俄羅斯賭盤遊戲已然開啟。

作為腫瘤微環境的重要開關之一,CD73能夠調控ATP-腺苷通路,恢復免疫細胞的免疫能力。也正因此,海外藥企紛紛站上CD73的賭桌。

不過,既然是賭,總有輸贏。隨著這些藥企的臨床逐漸推進,臨床資料將直接左右他們能否進入下一輪關卡。

回到國內,包括天境生物、康方生物、普米斯在內的多個玩家,也透過改良式創新的方式下注CD73賭局。

那麼,在CD73賭桌上,誰會成為幸運兒呢?

01 被寄予厚望的腫瘤微環境“遙控器”

雖然尚未成藥,但醫學界廣泛認為,阻斷CD73通路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抗癌治療策略。

這要從其機制說起。在人體內,CD73很重要的一個作用,是催化AMP(單磷酸腺苷)生成ADO(腺苷)。而ADO又會和腺苷受體A2A和A2B結合,抑制CD4+T細胞、NK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的活性。

狡猾的腫瘤細胞正是利用了這一特點,上調自身CD73表達,增加腺苷的生成,來增強免疫逃逸。

因此,抑制CD73酶活性以減少腺苷生成,看上去是一個增強免疫細胞免疫反應可行方法。

雖然因為不利的靶結合位點等原因,CD73抗體單藥表現出較弱的臨床活性,卻沒有妨礙藥企的研發熱情。

原因在於,CD73與許多其它蛋白質一起在腫瘤微環境中過度表達,並且 CD73 抑制劑與靶向這些蛋白質的抗腫瘤劑的組合,可能是協同作用的。例如,CD73便有可能是PD-1的黃金搭檔。

PD-1開啟了免疫治療的新時代,這是人盡皆知的故事。但硬幣的另一面是,PD-1單藥響應率較低,大約只有20%的患者適用。因此,從TIGIT到LAG-3,尋找PD-1黃金搭檔,提高免疫治療響應率的工作從未停止。

在這一背景下,CD73抑制劑的研發熱情空前高漲。包括百時美施貴寶、禮來、阿斯利康、吉利德在內的不少大藥企,其管線中都有著CD73抑制劑的身影。

其中,“帶頭大哥”非阿斯利康莫屬。在2021年ESMO大會上,阿斯利康CD73的2 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於NSCLC患者而言PD-L1單藥客觀緩解率18%,而CD73單抗Oleclumab聯合PD-L1單抗客觀緩解率30%。

在聯合療法效果實現翻倍的情況下,CD73+PD-L1安全性與PD-L1單藥相似,這無疑給了CD73研發企業們更大信心。也正是憑藉這一資料,阿斯利康在今年推進CD73單抗的三期臨床研究工作。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這些帶頭大哥們進展順利,進一步推動了CD73抑制劑的研發熱潮。

01 

不過,火熱歸火熱,CD73抑制劑研發現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進行CD73抑制劑研發的國際大藥企,不少都吃了癟,不是暫停臨床試驗就是調轉臨床研究方向。

比如說藝高人膽大的吉利德,此前開展了CD73/TGF-β雙抗的研發。但目前,吉利德已經停止CD73/TGF-β雙抗臨床,轉向CD73小分子抑制劑的開發。

碰壁的還有百時美施貴寶。2021年一季度,百時美施貴寶將CD73單抗BMS-986179從臨床活躍管線中移除。

大藥廠們接連調整方向也不奇怪,新藥研發總是充滿不確定性,療效或安全性往往是問題所在,CD73抑制劑也是如此。

療效方面,正如上文所說,由於不利的靶結合位點和酶抑制機制等眾多原因導致,CD73抑制劑要想做出效果需要兩把刷子;與此同時,CD73在各種組織中的多種細胞型別上普遍表達,因此還要平衡毒副作用問題。

百時美施貴寶終止研發的原因,便是因為沒有找到平衡之道。其CD73單抗BMS-986179在單藥存在毒副作用較大的情況下,調整臨床策略轉向聯合療法。但聯合療法也沒能解決這一問題,不得不放棄賭局。

時至今日,即便是CD73抗體藥物研發帶頭大哥阿斯利康也未上岸。

雖然公司此前公佈的2期臨床資料驚豔,但阿斯利康在今年8月公佈的一項名為HUDSON的傘式臨床試驗資料顯示,其CD73抑制劑似乎遭遇挑戰。

這項實驗評估了阿斯利康的PD-L1與幾種不同藥物聯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其中包括CD73與PD-L1的聯合療法。

結果顯示,CD73聯用PD-L1沒能對接受PD-L1治療並出現進展的患者,展現更好的療效優勢。

雖然在這項臨床試驗並非“金標準”的大樣本隨機雙盲實驗,並不能因此就給其CD73抑制劑判“死刑”,但其背後透露出來的危險訊號仍然值得關注。

被寄予厚望的腫瘤微環境“遙控器”

未來,任何一家企業在CD73研發領域遭遇失敗,我們都不用感到奇怪。

一方面,這一訊號通路機制仍然不夠明確。雖然抑制CD73能夠抑制大部分腫瘤的生長,但對另一些癌症來說可能並非如此。一些研究已經表明,高 CD73 表達與乳腺癌患者的預後無關,甚至高CD73表達與胃癌或直腸腺癌患者的良好預後相關。

另一方面,藥企們研發的分子也可能存在Bug。例如,阿斯利康的CD73單抗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鉤子效應”。鉤子效應指的是:

藥物會在某個濃度下達到最大效果,後續藥量繼續增高藥效反而會下跌。這是因為阿斯利康CD73單抗Oleclumab的結合位點結構所導致。

CD73單抗研發對於抗體抗原的比例要求極為苛刻,一旦抗原抗體比例不合適,便會產生鉤子效應。對於國內企業來說,這是挑戰,但也是機會。目前,國內藥企也在不斷朝著改進方向前進。

例如天境生物、普米斯生物都採用了差異化的CD73結構設計避免“鉤子效應”。

拿天境生物來說,其CD73單抗與CD73二聚體的C端結構域單價結合,從而完全抑制CD73的酶活性,不引起鉤子效應。

還有藥企希望透過開發雙抗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康方生物研發了PD-1/CD73雙抗,這種結構既能夠完全抑制CD73的酶活性,又能阻斷PD-1介導的免疫細胞抑制,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

無論國內藥企對CD73抑制劑的改進結果如何,國內創新藥行業的進步都是肉眼可見的。

在這個過程中,藥企們可能會失敗。隨著國內藥企持續推進CD73抑制劑的研發,也必不可免接受後期臨床資料的考驗。

但不管怎麼說,受挫是藥企的必經之路。也只有經過淬火歷練,中國創新藥企才能成為真正具備創新能力的創新藥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