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他是中華文化的一座高峰,令後人高山仰止

  • 由 秘境怒江 發表于 武術
  • 2022-09-14
簡介或許是孟子生活的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戰亂頻仍,兼併戰爭不斷,人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孟子恰恰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將自己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和滿腔的悲憤化作筆底波瀾,對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和倒行逆施進行猛烈地抨擊,呼籲統

一曝十寒是寓言故事嗎

他是中華文化的一座高峰,令後人高山仰止

《孟子》共七篇十四卷,二百八十六章,三萬五千餘字,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定,主要作者是孟子。

孟子名軻,戰國時代鄒國人,他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傑出的代表人物,無論是對儒家學派還是中國文化,孟子都做出過傑出貢獻,其思想的光芒至今還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孟子》不僅思想深邃、文筆犀利,而且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猶如奔騰的黃河長江一般勢不可擋、一瀉千里,讀之令人熱血沸騰、拍案叫絕。書中有很多成語,可謂俯拾皆是,字字珠璣,很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譬如:春風化雨、左右逢源、赤子之心、揠苗助長、捨生取義、水深火熱、出類拔萃、杯水車薪、專心致志、茅塞頓開、當務之急、惻隱之心、五十步笑百步,等等。書中還有許多名言警句,譬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經常引用的句子。孟子對規範和豐富中華民族的語言可謂厥功至偉。

在我們的眼中,孔子是一個溫和忠厚的長者,說話做事迂徐舒緩、從容不迫;孟子則不同,說話做事雷厲風行、咄咄逼人。譬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知言,雖千萬人吾往矣,當今天下,捨我其誰;我善養我浩然之氣,等等。哪一句話不是擲地有聲、如雷貫耳。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孟子不僅性格直率,而且具有非凡的勇氣,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像他這樣敢說話的人是很罕見的。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兩千多年以前的孟子就已經有了深刻的民本思想。在他眼裡,人民位列第一。他認為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國家才能治理好,為此,他曾在《梁惠王下》這篇文章中寫道:“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雖說孟子之前的老子、孔子、墨子等人都曾論及民本思想,但不像孟子那樣深刻而系統地論述這一思想,並賦予它新的內涵,將其發展成為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或許是孟子生活的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戰亂頻仍,兼併戰爭不斷,人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孟子恰恰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將自己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和滿腔的悲憤化作筆底波瀾,對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和倒行逆施進行猛烈地抨擊,呼籲統治者實行仁政,力挽狂瀾,救民與水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正是孟子偉大人格的寫照。

《孟子》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完善,為的是實現孔子的政治理想,即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但在孔子和孟子生活的那個年代,這樣的理想註定是無法實現的,他倆也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焦頭爛額,但終其一生他們都不曾放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他們至死不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許正是心中的這一份執著造就了他們,使他們成為中華文化的兩座高峰,令後人高山仰止。

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他的這句話影響極其深遠,不知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文天祥在臨刑前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寫完後從容就義。在中國歷史上,捨生取義者歷來不乏其人,用魯迅先生的話說,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而讓他們成為中華民族脊樑的或許正是《孟子》,這本書讓天地之間多了幾分浩然正氣。

和千秋木鐸、萬世師表的孔子一樣,孟子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且十分熱衷於教育。其實“教育”一詞最早即見於《孟子·盡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主張學習要專心致志、堅持不懈,不可三心二意,一曝十寒。這些主張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借鑑。

《孟子》雖然年代久遠,但語句並不晦澀難懂,再加上書中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譬如: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王顧左右而言他,等等。讀來讓人興趣盎然、不忍釋卷,不知不覺就會讓人深受感染,這正是《孟子》的魅力。

手捧《孟子》,就像手捧一盞佳茗,值得細細品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