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日語的蛻變:矇昧民族語言的文明化

  • 由 日語趣談 發表于 武術
  • 2022-07-18
簡介因此可以認為,古日語中這類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意義寬泛的詞是缺乏的

罄有幾種讀音

有些語言學家認為,

“詞彙豐富是落後民族語言的特點,而不是文明國家語言的特點”,為什麼會是這樣呢?葉斯伯森說,“矇昧民族的的語言中,意義狹窄的詞語很多,概括性強、意義抽象的詞語少。”正因為語言缺乏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需要對每一種事物分別命名,詞量自然就變多了。

古代日語便具備這一特徵。在和語(日本固有詞彙)中,有包括狐狸、狼在內的

”,包括烏鴉、麻雀在內的“

”,但將兩者都包含在內的、意為“動物”的詞便沒有。雖然有“

生き物

”這個詞,但它也包括植物。

日語的蛻變:矇昧民族語言的文明化

說起

“植物”一詞,古代日語只有“

草木

”,而蘑菇、海藻之類的就概括不進去,所以,古日語中也沒有相當於“植物”這樣具有概括性的詞。因此可以認為,古日語中這類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意義寬泛的詞是缺乏的。

但日語中也有像

もの

”“

こと

”這樣意義抽象的詞。“

もの

”一般指眼睛看得見的、有形的所有存在物;“

こと

”是指進行抽象性思考時的所有物件。但整體上看,這種抽象詞的數量並不多。

日語的蛻變:矇昧民族語言的文明化

綜上所述,古日語可以稱為是

“矇昧語言”了。其後,日語中開始出現了大量表示抽象意義的表達方式,這都是“有賴於從中國引進了漢語詞的緣故”,像“

”“

現在

”“

知識

”“

自然

”等數量眾多的抽象詞。

後來,明治初期在與歐洲、美國文化接觸的時候,日本人將漢字組合起來,以翻譯外來詞,從而創造了大量表示抽象意義的詞彙。從此,日本人使用日語思考、寫作就變得方便多了。

日語的蛻變:矇昧民族語言的文明化

但是,和辻哲郎在《續日本精神史研究》中說:

“日語在思考哲學問題時非常佔優勢”,我覺得有點自戀了。即便看現代日本人的書,我也總覺得日本人的思維比較具象化,抽象思維不夠。這一點想必學日語語言學的人都有同感吧!

“形而下者謂之器”,極具匠人精神的日本人太過“器”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