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價億萬卻只能租房,把自己捐給窮人的富豪

  • 由 史小晉 發表于 武術
  • 2022-06-22
簡介在今天的教育事業中提到田家炳大家都不陌生,而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幾個人能理解他,只有他曾經的合作伙伴,香港富豪圈的朋友,也有電影大亨之稱的邵逸夫支援田家炳的慈善事業

田家炳怎麼讀

有這樣一個人:

被稱為“最吝嗇的富豪”,

一雙鞋穿了十幾年;

富豪們開遊艇坐豪車,

而他卻坐公交乘地鐵;

富商們商量著如何買地炒樓,

而他,號稱“香港皮革大王”,

卻連房子都沒有,跟自己的老伴住在只有75平米的出租屋裡,

60歲時,他已身價億萬,

財富比肩李嘉誠;

為了做慈善事業,

但他硬生生地將自己捐成了窮人:

他一生僅在大陸就捐贈了93所大學,

166所中學,

41所小學,

19所專業學校以及幼兒園;

1800多間鄉村學校圖書館,

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就有300餘所,遍佈全國各地;

很多大山裡的孩子靠著讀田家炳學校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中國百校之父”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如此痴迷慈善事業呢?

“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價億萬卻只能租房,把自己捐給窮人的富豪

01

可能你不知道田家炳到底長什麼樣?但是你肯定聽說過他這個名字。

其實田家炳在60歲以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商人,

身價上億萬,

還有“皮革大王”的稱號,

可能很多人會想他肯定是出身於富商家庭,

要不然怎麼會這麼有經營頭腦呢?

其實不然,

田家炳出身於書香門第。

1935年,田家炳還在上學,父親突然去世;

他不得不輟學承擔起家庭的重擔,那一年他只有16歲,現實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這個只有16歲的少年身上。

在老家庭銀灘,他的經商天賦就已經展露出來。

僅僅一年以後,17歲的田家炳受邀去了越南,乾的推銷瓷土的生意,並且創辦了一家瓷土工廠。

當時的越南還在法國殖民統治之下,華人的地位並不高,

他不僅被黑社會恐嚇過,

也被殖民政府敲詐過;

但即便如此,

仍然沒有打斷他的夢想跟事業,

正因為他有著天生的經商頭腦,

並且不放棄不害怕的精神,

僅僅2年的時間他成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應商。

田家炳老家旁邊的潮汕地區是有名的陶瓷生產基地,

他的瓷土主要就是銷售到這裡。

但是命運往往沒有一帆風順的,

不久之後因為戰爭爆發,內地也開始打仗,他失去了自己的產業。

尼采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凡是殺不死你的,都只會讓你更強大。”

為了生存,田家炳輾轉去了印尼。

他確實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而且非常堅毅;

很快發現印尼的特產—橡膠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很快他創辦了橡膠廠,

後來又轉型做了塑膠薄膜廠,事業很快就恢復了。

正因為經歷過兩次事業巔峰時期被摧毀的打擊,

自己的創業生涯也跌宕起伏,

這不僅磨鍊了他的意志,

更重要的是讓意識到:

自強,而後能自尊;

個人理性是深植於國家命運、民族命運之上的;

“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價億萬卻只能租房,把自己捐給窮人的富豪

但不管他事業如何成功,心裡始終牽腸掛肚自己的祖國。

1958年,田家炳舉家搬遷回到香港,打算實業救國;

當時的香港還是比較落後的,他在香港屯門填海造陸,

先後創辦了塑膠廠、化工廠;

還是比較成功的,

後將自己的事業擴張到了內陸,奠定了自己“皮革大王”的地位。

李嘉誠我們都不陌生,

當時的田家炳是跟李嘉誠比肩的商業領軍人物。

到了70年代,田家炳在內地積極投資建設,並且成立了東莞田氏化工公司。

當時房地產興起,田家炳又瞄準商機,成為地產大亨。

其實到了80年代,田家炳已經成為屈指可數的億萬富翁,

在香港有名的超級富豪。

02

80年代的香港,經濟可以說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很多的富豪都是蠢蠢欲動想要成為首富。

而田家炳做了一個舉動,大家都沒想到的一個舉動:不在繼續擴張自己的生意,反而將一大筆財富都捐了出去。

他之所以決定投身於慈善事業,是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希望他能:造福百姓,彪炳百代。

所以給他取名為田家炳。

“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價億萬卻只能租房,把自己捐給窮人的富豪

1982年,田家炳4棟商業大廈賣了10個億創立“田家炳基金會”,

宗旨是“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1983年,第一所以“田家炳”命名的“田家炳幼稚園”成立;

近一年以後,第一家田家炳中學在廣東建成。

剛開始只是幾百萬的捐贈,

到後來幾千萬,

幾個億,

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30年。

在今天的教育事業中提到田家炳大家都不陌生,

而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幾個人能理解他,

只有他曾經的合作伙伴,

香港富豪圈的朋友,

也有電影大亨之稱的邵逸夫支援田家炳的慈善事業。

他們兩個是慈善事業的熠熠生輝的雙子星,一個投身於高等教育,

一個投身於中小學領域,

都在做著令人佩服的事業。

田家炳是這樣說的:

“基礎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華這些好的高校也不可能有好的生源。”

可能因為田家炳從事的是中小學的教育事業,並沒有引起很多的關注,

他的善行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是他並沒有感到“委屈”,而是這樣說:

“資助教育是他一生最自豪的事情,他把錢用在最有用的地方,產生的效益遠遠大於自己財富的增長。”

在這一點上跟田家炳“志同道合”的邵逸夫是很理解的,田家炳的這份心,只要孩子能理解就可以了,田家炳並不需要人盡皆知。

為了教育事業,田家炳可以說是傾盡自己的全力。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田家炳也受到了影響,為了能夠繼續捐贈,他將自己住了38年上億的豪宅以5600萬的低價賣掉,自己跟夫人搬到了只有75平米的出租屋裡邊。

這個出租屋開啟窗子就能看到自己曾住了幾十年的別墅,有的人問他:“這麼多錢,你一點都不心疼嗎?”

“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價億萬卻只能租房,把自己捐給窮人的富豪

田家炳的回答卻是值得我們尊敬:

“一棟棟教學大樓的興建,萬千學子的讀書聲,比他和家人住世上最好的房子都有意義。”

田家炳60歲以後的生活可以用“清貧”來形容:

他沒有享受自己的富人生活,

西服一穿就是40年,

襪子破了補了又補;

曾經帶的電子錶,

如果不是因為款式太老不能示人他可能還會繼續帶著,

後來只能放到口袋裡,只有看時間的時候才會拿出來。

不搞排場,80歲大壽時,沒有擺席,沒有宴請賓客,反而捐贈了幾百萬建教學樓。

為了慈善事業,他奔走在全國各地,

隨身攜帶的東西總是少不了那三樣:

一直鬧鐘,

一瓶清水,

一盒肥皂。

之所以帶著三樣東西也是有緣故的:

自帶肥皂是不想浪費酒店的肥皂,

出席宴會他也是隻喝開水不喝汽水,

因為他覺得汽水是要開罐的,不環保;

他會隨身攜帶一個礦泉水瓶子,

裝上半瓶的白開水。

為了慈善事業,他還曾經想要將自己的3000港幣的生活費都要捐出去。

說到最後

在田家炳的最後30年,

他在自己的財富上不斷地做減法,

卻在給社會做加法。

古語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田家炳曾這樣說:

“他做人但求無愧於心,只要對社會有益,任何名譽他不在意。於己,生活平淡,求實亦足矣,於教育事業,則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否則對不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學校和教學樓。”

他所做的事業是讓我們千千萬萬的後代謹記於心的,他所做的事業是純粹的,更是永恆的。

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決定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288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價億萬卻只能租房,把自己捐給窮人的富豪

這份殊榮是對田家炳幾十年事業堅守最好的褒獎,值得我們尊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