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一場驚天的“土木堡之變”,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國家”的遮羞布

  • 由 樓哥看歷史 發表于 武術
  • 2022-06-10
簡介然而和當朝皇帝血緣最親的仁宗系親王,包括朱祁鈺的叔父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荊王朱瞻堈,堂弟淮王朱祁銓在內,在“土木堡之變”前後卻全無任何反應

羸馬疲卒怎麼讀

前言:

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太祖皇帝朱元璋告太廟,大封諸子為親王。在文華殿(位於奉天殿前廣場東側)宴請文武大臣之時,朱元璋說出了他封建諸王的用意:

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在洪武朝的時候,為了對抗北元殘餘勢力,從西起甘州,東至廣寧的千里邊防線上,一共有九位老朱家的親王戍守於此。由西至東分別是:

肅王朱楧(封國甘州,今甘肅張掖)、慶王朱栴(封國寧夏,今寧夏銀川)、秦王朱樉(封國西安)、代王朱桂(封國大同)、晉王朱棡(封國太原)、谷王朱橞(封國宣府、今河北張家口)、燕王朱棣(封國北平,今北京)、寧王朱權(封國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和遼王朱植(封國廣寧,今遼寧北鎮)。

以上九王稱九大“塞王”,每王置三護衛,

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

萬九千

。其中晉王和燕王更是經常聯合代、谷、寧、遼四王展開聯合軍事演習,對北元殘部喊打喊殺。可以說在洪武朝後期開國武將勳貴大批凋零的背景下,朱元璋“親王戍邊”的政策起到了極好的效果。

一場驚天的“土木堡之變”,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國家”的遮羞布

北京故宮文華殿

但是在朱元璋駕崩之後,繼位的皇太孫朱允炆調整國策,朝廷的對外政策日趨保守,守邊親王們也漸漸從國家的守衛者變成了朝廷的眼中釘。朱允炆君臣就此發動鐵面無情的削藩運動,最終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萬般無奈之下起兵反抗。雖然朱棣創造了奇蹟,以藩王身份幹掉了大一統王朝的皇帝,但他登基之後依然延續了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只是手段更為柔和。最終到朱棣的孫子宣宗朱瞻基手上,所有親王的三護衛都被裁撤到只剩一護衛。大明的親王也正式由保家衛國的柱石,變成了混吃等死的蛀蟲。就在這個時候,“土木堡之變”發生了,大明宗室們最後一塊遮羞布也被撕了個乾乾淨淨。

皇帝被俘,大軍覆滅,驚心動魄的“土木堡之變”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駐守大同的明軍得到線報,瓦剌大軍在太師也先的率領下進犯陽和後口。於是大同總督軍務、西寧侯宋瑛,總兵官、武進伯朱冕,左參將、都督石亨率領大同明軍出城迎戰,不料卻在陽和後口遇伏。宋瑛、朱冕戰死,石亨逃歸,明軍幾乎全軍覆沒。

就在同一天,當朝皇帝朱祁鎮(朱棣曾孫、朱瞻基之子)宣佈御駕親征,留弟弟郕王朱祁鈺居守北京。七月十六日,大軍離開北京,兵發大同而去。八月初一日,大軍抵達大同。途中經過陽和後口之時,看到大同明軍

伏屍滿野

的慘景,上到皇帝下到軍士,無不膽寒。於是在大同鎮守太監郭敬的勸諫之下,朱祁鎮下旨大軍掉頭回京。

八月十三日,大軍離開宣府,明軍後軍遭到瓦剌軍隊突襲,恭順侯吳克忠戰歿。前去馳援的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則在鷂兒嶺中伏,明軍再次全軍覆沒。八月十四日,明軍在土木堡駐紮。八月十五日,明軍大潰。皇帝朱祁鎮被俘,扈從太監王振、太師英國公張輔、駙馬都尉井源、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壄、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等文武重臣全部遇難。

一場驚天的“土木堡之變”,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國家”的遮羞布

朱祁鎮土木堡被俘

八月十六日,訊息傳回北京,當時城內羸馬疲卒不滿十萬,人心恟恟。就在群臣不知所措,甚至打算南遷至留都南京之時,兵部侍郎于謙站出來斬釘截鐵地說

欲遷者可斬!

,這才穩住了人心。

八月二十二日,皇太后孫氏下旨立朱祁鎮庶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命郕王朱祁鈺輔政。但由於形勢危急,年僅三歲的皇太子無法理政,最終在群臣力諫之下,孫太后被迫同意立郕王為帝。九月六日,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帝,下詔大赦天下。而瓦剌人顯然認為此時的明朝已然虛弱不堪,太師也先驕氣充盈,率領大軍直撲北京而來。在重重壓力之下,新科皇帝朱祁鈺向天下宗室發出了一道明朝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勤王令。

壬子

致書宗室諸王曰:茲

者虜寇乘機

入關侵犯,京城危急之秋

尚賴宗室

至親以宗社為重

命將統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馳赴京勤王。以除虜寇,以安國家。期在旬月畢集,仍自鎮靜,固守藩疆。

—《明英宗實錄卷

一百八十四

這道勤王令一出,天下譁然。那麼被朱祁鈺寄予厚望的宗室諸王又有什麼反應呢?

戍邊諸王

當年靖難之後,燕王自己做了皇帝,遼東的遼王遷至荊州,大寧的寧王遷至南昌,宣府的谷王遷至長沙(後因謀反被廢),九大塞王只剩五王。加上永樂年間就藩的韓王(封國平涼)和沈王(封國潞州,今山西長治),西北一帶共有七位秦、晉、代、肅、慶、韓、沈七位親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七大王府在“土木堡”事變前後的表現。

西安

秦王府:

秦王封國西安,說老實話離邊境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整個王府上下表現得相當鎮靜。直到第二年八月太上皇帝朱祁鎮都回了京師,秦王才後知後覺地向朝廷獻馬一百三十六匹,估計朱祁鈺罵孃的心都有了。果然在景泰三年的時候,鎮守陝西、刑部右侍郎耿九疇派人密奏說有匿名文書,稱

秦王五府王謀逆

。朱祁鈺立刻派出駙馬都尉石璟、內官方伯樂到陝西調查,順便警告秦王。接著皇帝還使了個蔫壞,讓已經在秦愍王陵寢監禁了三十多年的庶人朱尚炌子女住進王府,讓秦王負責照顧他們的生活。

太原

晉王府:

晉王朱鍾鉉和廣昌王朱美堅打著朝賀新君的旗號,打算來北京避難。朱鍾鉉是首封晉王朱棡曾孫,朱美堅之父廣昌悼平王朱濟熇則是朱棡第七子。相比之下,當時仍然在世的朱棡第五子、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五孫寧化王朱濟煥說法更為巧妙,他向朝廷提出帶著自己六個兒子一同赴京,以便

隨軍殺賊

。對於這些叔祖、叔父的“好意”,朱祁鈺一概以

藩屏為重

為由予以婉拒。

一場驚天的“土木堡之變”,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國家”的遮羞布

代王府九龍壁

大同代王府:

大同位於本次事變的風暴眼,藩封於此的代王家族自然是嚇破了膽。山陰王朱遜煁上書欲同宮眷遷居內地。宣寧王朱遜炓上書打算同兄弟懷仁王朱遜烠、隰川王朱遜熮一起奉母往居河南。代王朱仕壥則請求移居汝寧府(今河南駐馬店)。

當時的大同

精兵健馬喪亡殆盡

城中兵不滿千,馬才百匹,虜眾不時圍城

,似乎也無法苛責代府宗室如此慫包的表現。當年首封代王朱桂率領大同三護衛出塞,隨同晉王打擊胡虜的盛況是不可能重現了。

蘭州

王府:

建文年間為了避嫌,當時的肅王朱楧已經請求將封國遷到了蘭州。朱楧當年在甘州一帶威名素著,他的兒子現任肅王朱贍焰也是宗室中難得的清流。在接到勤王令之後,朱贍焰立刻挑選了軍士五百人、戰馬五百匹,打算前往北京勤王。

由於勤王令發出不久,朝廷就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因此朱祁鈺下旨讓肅王只需把馬匹運至京城即可,軍士不必來。

一場驚天的“土木堡之變”,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國家”的遮羞布

明代邊境城堡

寧夏慶王府:

和肅王相比,慶王家族就遜色了許多。慶王朱秩煃上書欲同宮眷搬移鳳翔(今陝西寶雞)居住。安化王朱秩炵、真寧王朱秩熒和安塞王朱秩炅也上書欲同宮眷遷居內地。朱祁鈺以

保守宗社為重

的理由一一予以婉拒。景泰元年二月,慶王不屈不撓再次上書,這次皇帝則以“寧夏人心自此驚疑”為由堅拒。

丁丑

書慶王秩

煃曰:

承喻以

賊掠城外人馬,府中驚懼,欲移居腹裡地方。

然城守

終久監固,太平之日為多。封國是祖宗分定之地,

若擅移易

則寧夏人心自此驚疑,非國之利。宜自安慰鎮靜以居,專此奏復。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九》

平涼韓王府:

平涼地當要害,韓王家族也甚有血性。在平涼守軍兵力不足的窘境下,韓王調安東中護衛屯軍七百人赴平涼,操守城池。襄陵王朱衝炑欲奮身勤王,樂平王朱衝烋條陳保護宗社數事。景泰元年正月達賊犯邊,官軍兵力呼叫不敷,韓王再次派出六百護衛官軍供寧夏總兵官張泰呼叫。

潞州

沈王府:

分封在潞州的沈王家族一向以文化人自詡,面對來勢洶洶的瓦剌人自然也是魂飛天外。沈王朱佶焞、陵川王朱佶煃也是打算以朝賀為藉口逃往北京。對此朱祁鈺都懶得偽裝,直接以

道遠跋涉

為由予以拒絕。

腹裡諸王

當然除了戍邊七王之外,大明在中原、湖廣、江西還有大批親王,這些王府在朝廷有難之時又有何表現呢?

楚王府封國武昌,可在西北卻有馬場。“土木堡之變”後,楚王朱季埱立即將本府西安州馬場所牧騸馬四百匹、駱駝一百匹無償贈予朝廷。

魯王府封國兗州,在聽說也先欲往山東臨清搶掠的訊息後,魯王朱肇煇從兗州護衛調兵五百,赴臨清聽平江伯陳豫提督摻練。

蜀王府封國成都,雖遠在西南,但為了對付逼近貴州的苗賊,蜀王主動提出將成都左護衛原徵麓川官軍、指揮同知鄭啟等一千五百人交由朝廷調遣。

唐王府封國南陽,雖不像楚王那樣擁有馬場,唐王依然向朝廷進獻戰馬一百匹。

一場驚天的“土木堡之變”,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國家”的遮羞布

首封趙王朱高燧劇照

趙王府封國彰德,作為宗室近親,趙王朱瞻塙自告奮勇欲領軍出征,救回太上皇帝朱祁鎮。

丙戌

趙王瞻塙奏:

太上皇帝被留虜

,臣切齒痛恨。

乞敕臣

領軍舍死捕賊迎回,以釋祖宗之恨,以謝神天之怒,以安天下之心。

帝以書

止之。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以上宗室親王除趙王朱瞻塙乃太宗朱棣之孫外,其他都是太祖系親王。然而和當朝皇帝血緣最親的仁宗系親王,包括朱祁鈺的叔父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荊王朱瞻堈,堂弟淮王朱祁銓在內,在“土木堡之變”前後卻全無任何反應。

大明皇帝的女婿們

趙輝,太祖皇帝第十六女寶慶公主的夫君,當朝皇帝的曾祖姑父,此時在南京掌左軍都督府事。這位平時吊兒郎當的駙馬爺,此時主動要求奔赴北京報效朝廷,惹得朱祁鈺也好好誇獎了他一番。

帝曰:輝忠勤之心,朕已悉知。今南京正當用人,不必北來。

—《明英宗實錄卷

一百八十九

沐昕,太宗皇帝第五女常寧公主的夫君,此時在南京掌後軍都督府事。和他的長輩趙輝不同,沐駙馬毫無前往北京的打算。宋瑛,,太宗皇帝第四女咸寧公主的夫君,西寧侯宋晟的兒子,此前已經在大同殉國。

井源,仁宗皇帝長女嘉興公主的夫君,此前已經在土木堡殉國。焦敬,仁宗皇帝次女慶都公主的夫君,朱祁鎮御駕親征之時,輔助郕王居守。土木堡之變後,掌管神機營,負責提督官軍巡視皇城四門。

石璟,宣宗皇帝長女順德公主的夫君。事變之中碌碌無為,只是在北京保衛戰勝利後奉命前往泗州祭祖陵,中都祭皇陵。薛桓,宣宗皇帝第三女常德公主的夫君,靖難功臣陽武侯薛祿的兒子。土木堡之變後,奉命掌右軍都督府事。

一場驚天的“土木堡之變”,撕破了大明宗室“藩屏國家”的遮羞布

朱祁鎮劇照

結語: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淇國公丘福北伐失利之後,發誓要報仇雪恨的朱棣下達全國總動員令,當初光秦王府和慶王府就能調集護衛官軍19000人。而四十年之後的土木堡之變,像肅王這樣的親王也不過能拼湊個500人勤王,韓王這樣的親王也不過能拼湊個700人守城,真是此一時彼一時。而在大難臨頭之際敢於挺身而出的宗室更是鳳毛麟角,一場“土木堡之變”撕下了明朝宗室所謂“藩屏國家”的遮羞布,將他們的不堪和懦弱徹底暴露在了天下民眾的面前。不知當年叱吒風雲的洪武朝親王們看到後輩如此不成器,心中不知是何感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