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整理

  • 由 夏中 發表于 武術
  • 2022-04-19
簡介一位教書的在寺廟裡講學,聽到這件事便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可以調素琴的數是什麼意思

《孫權勸學》

一、【作家作品】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史學家。本文選自《資治通鑑》,是我國一部重要的編年體通史。

二、【主題探究】

本文描寫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長進的故事,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三、【重點字詞】

初,權謂呂蒙曰:當初;對 2。卿今當塗掌事:當權;管理

蒙辭以軍中多務:推脫 4。肅遂拜蒙母:於是

5。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研究儒家經典;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邪通“耶”

6。但當涉獵:粗略地閱讀 7。見往事耳:瞭解;指歷史

8。卿言多務,孰若孤:誰;比得上

9。蒙乃始就學:於是,就

10。及魯肅過尋陽:到„„的時候;到

11。卿今者才略:才幹和謀略

1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長兄,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認清事物。

四、【句子翻譯】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忙推辭。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略,見往事耳。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嗎!只應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你說事務多,誰能比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

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士人分別幾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然後分別了。

五、【問題探究】

1。文章出了兩個成語。

(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2)吳下阿蒙:指學識淺薄的人。

2。文中共出現了三個人物:孫權、呂蒙、魯肅,他們分別有什麼性格特徵?

孫權:善勸,關心屬下;呂蒙:善於聽取意見、好學;魯肅:敬才愛才。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側面描寫,作用是:體現呂蒙的驚人長進,說明學習的必要性。

4。孫權告訴呂蒙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是:涉獵、見往事。(用原文詞語填空)

5。學了本文給你什麼啟示?

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告訴我們學無止境,開卷有益的道理。同時我們也明白了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

另外,呂蒙折節讀書也讓我們明白只要肯學,擠出時間去學習,就會學有所成。

6。孫權是怎麼勸勉呂蒙學習的?

孫權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 “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木蘭詩》

一、【文學常識】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民歌,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壁”。全詩透過敘述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英勇善戰,勤勞能幹,不慕名利、忠孝兩全的女英雄形象。

二、【通假字】: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貼上。

三、【古今異義】

1。卷卷有爺名 爺:古義:父親 今義:即父親的父親

2。雙兔傍地走 走:古義:跑 今義:行走

3。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古義:只,副詞 今義:常用作轉折連詞。

4。出郭相扶將 郭:古義:外城 今義:僅用作姓氏。

5。木蘭當戶織 戶:古義:門 今義:人家、門第。

6。軍書十二卷 賞賜百千強 壯士十年歸 十二、百千、十年:古義:泛言其多,並非確數 今義:數詞

四、【一詞多義】

1。市:願為市鞍馬:購買 東市買駿馬:集市

2。願:願為市鞍馬:願意 願馳千里足:希望

五、【詞語活用】

1。策勳十二轉 策:記錄(名詞作動詞)

2。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騎:戰馬(動詞作名詞)

六、【重要實詞】

1。木蘭當戶織 當:對著 2。問女何所憶 憶:思念

昨夜見軍帖 帖:文書 4。唯聞女嘆息 唯:只

5。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只 。

6。旦辭爺孃去 旦:早晨

7。朔氣傳金柝 朔:北方 8。策勳十二轉 策勳:記功勞

9。賞賜百千強 強:有餘 10。木蘭不用尚書郎 用:為,做

11。出郭相扶將 扶將:扶持 12。著我舊時裳 著:穿

13。當窗理雲鬢 雲鬢:如雲那樣的鬢髮

1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撲朔:跳躍的樣子 迷離:不明的樣子

【特殊句式】

1。省略句:願為市鞍馬。 願為(此)市鞍馬 (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翻譯: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2。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3。互文現象:

所謂“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互相補充的,結合起來表示 一個完整意思,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去東邊的集市買來駿馬,到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馬鞍下的墊子,去南邊的集市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到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長的馬鞭。

意思:到各處的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個地方買一樣東西。

②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身經百戰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戎馬十年勝利歸來。

意思: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爭,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③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推開我東閣的門,坐在我西閣的床上。

意思:每間房子都要進去看看。不是開了東閣的門而不進去,然後轉到西閣的床上去坐著。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對著窗戶梳理如雲的鬢髮,對著鏡子貼上好看的花黃。

意思是:對著窗戶,對著鏡子,先理雲鬢,後貼上花黃。

【成語】撲朔迷離

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於辨別。

六、【內容理解】

1。木蘭從軍的原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面對可汗點兵,木蘭作出的決定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3。木蘭出征前緊張準備: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側面表現木蘭謹慎、機智: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5。透過議論贊美木蘭的才智和勇武精神: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賣油翁》

一、【作家作品】

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時期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二、【重點字詞】

1。自矜:自誇。矜,誇耀。 2。釋擔:放下擔子。 釋,放下。

3。睨:斜著眼睛看。 4。發矢:放箭。矢,箭。

5。但微頷之:只是微微地點點頭。但,只是。頷,點頭。

6。但手熟爾:不過手法熟練罷了。爾,罷了。

7。忿然:惱怒的樣子。

8。爾安敢輕吾射:你怎麼敢輕視我的射技?爾,你。輕,輕視。

9。以我酌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驗)懂得這個道理。

10。乃取一葫蘆置於地:就取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乃,就,於是。置,放。

11。以錢覆其口: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以,用。覆,蓋。

12。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透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裡。徐,慢慢地。杓,現在寫作“勺”。瀝,注入。

13。因:接著。

14。康肅笑而遣之:陳堯諮笑著將他(賣油翁)打發走了。

三、【通假字】

但手熟爾:同“耳”,罷了。

【一詞多義】

1。但微頷

(代詞,指陳堯諮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2。以我酌油知

(代詞,指射箭憑手熟的道理)

3。以杓酌油瀝

(代詞,指葫蘆)

4。笑而遣

(代詞,指賣油翁)

5。

我酌油知之(介詞,憑)

6。釋擔

立(連詞,表順承)

7。自錢孔入,

錢不溼(連詞,錶轉折,但是)

8。康肅笑

遣之(連詞,表修飾)

【古今異義】

1。

手熟爾(古義:只,不過;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2。爾

敢輕吾射(古義:怎麼;今義:平安,安全)

四、【句子翻譯】

1。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老翁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點點頭。

2。無他, 但手熟爾。

沒有什麼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3。以我酌油知之。

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4。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

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透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裡,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沒有沾溼銅錢。

五、【文章主旨】

本文透過陳堯諮與賣油翁間的問答小故事,告訴人們“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誡人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有長處也沒有驕傲自滿的必要。

六、【內容理解】

1。描述陳堯諮射箭和賣油翁酌油這兩段文字,哪一段寫得比較詳細,哪一段寫得比較簡略,這是為什麼?

寫賣油翁瀝油一段詳細,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藝制服對方的形象;略寫陳堯諮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寫,對他恃技驕橫則較詳,便於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2。“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將句中“睨”換成“看”“望”“觀”等詞可以嗎?為什麼?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為意的意思,表現出賣油翁對陳堯諮的射藝並不在意。其他詞,表達不出這種含義。

3。概括出陳堯諮和賣油翁的性格特點:

陳堯諮因善射而自以為是,驕傲自大,不可一世。

賣油翁身懷絕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謙虛謹慎。

4。這篇短文說明了什麼道理?

本文透過康肅公“善射”和賣油翁“酌油”兩件小事,說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陋室銘》

一、【作家作品】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並稱“劉柳”,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二、【文章主旨】

作者透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重點字詞】

1。山不在高 在:動詞,在於。

2。有仙則名 名:動詞,聞名,著名。

3。有龍則靈 靈:神異不凡。

4。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詞,這

5。唯吾德馨 唯:因為 馨:本指散發得很遠的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階綠 上:動詞,長到,漫到 。

7。草色入簾青 入:映入。

8。鴻儒:大儒,學識淵博的人;鴻,同“洪”大。儒,有學問的人。

9。往來無白丁 白丁:無官職的平民,這裡指沒文化素養低的人。

10。可以調素琴 調:彈奏,調弄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泛指樂器,這裡指奏樂的聲音。 亂:使……擾亂

12。無案牘之勞形 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案牘:指官府的文書、公文 之:主謂之間,不譯。

13。何陋之有? 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14。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四、【句子翻譯】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不在於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說說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學問的人。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五、【內容理解】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樣的手法?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類比的寫法;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透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室主人怎樣的節操和情趣?

表達了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為什麼要這樣寫?

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5。文章以孔子的話結尾,用意何在?

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這筆,引用孔子的論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這一主題。

6。作者既說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矛盾,為什麼?

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後者是說沒有俗務纏身。

《愛蓮說》

一、【作家作品】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二、【重點字詞】

1。蕃:多。 2。獨:僅,只。 3。濯:洗滌。4。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指清水。 5。妖:美麗而不莊重。6。亭亭:挺立的樣子 7。植:豎立。 8。褻:親近而不莊重。9。謂:認為 10。鮮:少 11。宜:當然。 12。蔓:長枝蔓,指牽牽連連的。 13。枝:長枝丫,指枝枝節節的。14。益:更加。

1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主謂之間,不譯。而:錶轉折,卻,但是。

16。水陸草木

花 之:結構助詞,的。

三、【句子翻譯】

1。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

2。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蓮花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淨地立在那裡。

3。蓮,花之君子者也。

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4。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四、【內容理解】

1。本文主要寫“蓮之愛”,為什麼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

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的高潔質樸,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同時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偉岸的高尚情操。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請從其象徵意義入手談談你的認識。

象徵身處汙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汙,莊重、質樸,不譁眾取寵的品質,在當今社會,學習這一品質尤其重要。

3。說說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樣的品質?

圍繞“不同流合汙”、“不慕名利”、“特立獨行”、“潔身自好”、“莊重”、“質樸”、“正直”作答,要寫出兩點以上。

《愛蓮說》的結構,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從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 以水陸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河中石獸》

一、【文學常識】

紀昀,字曉嵐,清代文學家,生性詼諧風趣,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四庫全書》按內容分為經、史、子、集四檔,總名為“四庫全書”。

本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一書,是以筆記形式寫成的志怪小說。全書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為主。

二、【字詞解釋】

1。臨:靠近。 2。河干:河邊。 3。圮:倒塌。 4。並:一起。 5。閱:經過,過了。 6。募:募集。 7。求:尋找。 8。竟:終於,到底。 9。棹:划船。 10。以為:認為。 11。曳:拖。 12。聞:聽說。 13。爾輩:你們。 14。究:推究。 15。是:這。 16。木杮:削下的木片。 17。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18。豈:怎麼。 19。為:被。 20。去:離開。 21乃:是。

三、【一詞多義】

1。聞

笑曰:代詞,代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這件事。

2。沿河求

:代詞,代石獸。

3。一老河兵聞

:代詞,代講學家的話。

4。當求

於上流:代詞,代石獸。

5。其反激

力:的

6。至石

半:的

7。求

下流 求

地中:代詞,代石獸。

8。然則天下

事:的 。

【古今異義】

1。幹:古義是岸,今義是不潮溼。

2。閱:古義是經過,今義是看。

3。物理:古義是事物的道理、規律。今義是一門學科。

4。是:古義是這。今義是表示判斷的動詞。

5。已:古義是停止。今義是已經。

但:古義是隻。今義是表示但是。

四、【句子翻譯】

1。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人們認為(石獸)順流而下了,於是划著幾隻小船,拖著鐵耙,向下遊尋找了十多里, 沒有石獸的蹤跡。

2。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一位教書的在寺廟裡講學,聽到這件事便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洪水帶走呢?

3。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於沙裡,越沉越深罷了。

4。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眾服確論。

順流而下尋找(石獸),不也是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情,只瞭解其一,不瞭解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麼可以根據某個道 理主觀地判斷呢?

五、【內容理解】

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寺僧和講學家犯了什麼錯誤?為什麼只有老河兵是正確的?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視了“石性沉重,沙性鬆浮”;講學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鬆浮”,卻忽視了水流的運動規律;老河兵經驗豐富,將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綜合考慮,所以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本課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找出文中說明這個道理的句子。

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觀臆斷,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

3。課文闡述的道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麼啟示?

為我們指明瞭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

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律。同時也

告訴我們在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