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零度抒情”,它在散文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由 新銳散文 發表于 武術
  • 2022-04-18
簡介但零度抒情的反傳統首先表現在它的刻意性,即我們在散文創作中,對抒情客體儘量保持客觀,儘量不動聲色,儘量不要煽情,而是透過對客體的呈現來表達作者的美學觀點和價值取向,在取材上極少表現出對宏大敘事的立場,並堅守邊緣化的寫作態度

其間的意思是什麼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零度抒情”,它在散文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零度抒情”本來是近年來詩歌界流行的一個詞,強調在創作中,作者力求將抒情力度降到零度,即貌似沒有感情的抒情,實則是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現在有人提出在散文創作中也要零度抒情,我是比較贊同的。

因為傳統散文創作中,我們著力強調的是抒情性。無論是借景抒情,還是託物言志;無論是情之

所動,還是真實感人;抒情性都是散文必不可少的要素。但零度抒情的反傳統首先表現在它的刻意性,即我們在散文創作中,對抒情客體儘量保持客觀,儘量不動聲色,儘量不要煽情,而是透過對客體的呈現來表達作者的美學觀點和價值取向,在取材上極少表現出對宏大敘事的立場,並堅守邊緣化的寫作態度。

怎樣才能在散文寫作中實現“零度抒情”?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零度抒情”,它在散文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零度抒情就是一種寫作狀態。它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作者將澎湃飽滿的感情淬鍊後降至冰點,讓理性之花昇華在文字的表面。一個散文寫作者,最怕的就是讓氾濫的感情淹沒了心靈,淹沒了視野,淹沒了筆端,讓感情成災,如脫韁之野馬,如決堤之洪水;讓自己的作品成為某一情緒失控下的圖解和詮釋。

在創作時,我們可以以第三者的立場冷眼旁觀萬千世界的種種,而後能不偏不倚,不躁不急,心平氣和,將熾熱的感情沉澱下來。這種情感看似冷靜淡漠,實是將愛昇華到了大愛;是透過文字將主旨表達得更深沉、細膩、熱烈、使作品被賦予更厚重的東西,進而得以流傳。

特別是在社會大變型的新時期,各類思潮湧動,各種社會矛盾紛繁複雜,各階層民眾均處於一個起步、激動、迷惘、選擇的大環境中,我們的散文家更應該擔當起重任,在自己作品中,應該反映出一種心靈激揚之後的冷靜和深層思考;要有社會責任感,不浮躁,不虛妄,不矯情,不誇大苦難,而是將很多值得磨礪的東西,變成一種沉鬱的思想投射出去。

白居易有首詩叫《船夜援琴》,其中有一聯為:“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意思是當那恬淡自然的聲音溶入心海,整個世界永恆而美麗,誰能知道哪裡是古是今呢?我覺得我們散文的敘事、語感如果達到這樣的境界,那就是一個高度。

這裡我想推薦大家看一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身為一名紀實記者,她的作品數量並不多,但寫作方式很特別,基本上都是對重大悲劇性事件和當事人採訪稿的合集,類似於“口述史”。她主要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代表作有《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鋅皮娃娃兵》等。

讀她的作品你絕對不會感到枯燥,而是很震驚。但是她的敘述很冷靜很客觀,可以說完全忠實於文獻和受訪者的語言風格,將自己完全隱藏於引言、提問、人物、環境描寫和文獻的篩選中,但又貫穿始終、無處不在和掌控全域性,像個隱形人。其敘事的真實性和紀實、文獻、資料等因素密切相關,同時又在文學性、審美性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

2015年,阿列克謝耶維奇獲得諾獎之後,她的作品曾一度在我國文學界風靡,這種現象必有其深刻的思想原因。以她的具體作品為例來說明一下“零度抒情”。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零度抒情”,它在散文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她的《鋅皮娃娃兵》就是典型的例證。它是前蘇聯人民關於阿富汗戰爭的血淚回憶錄,使用的寫作手法令人印象深刻,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種“講話體”。她把參加阿富汗戰爭和前蘇聯軍人及其家屬的敘述熔於一爐,將他們在戰爭中的遭遇一一呈現出來,圍繞同一個主題,散而不亂,種種情緒互動錯雜,組成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圖景。我們與其把她說成是一位作家,不如稱其為“傾聽者”更為恰當。

正如莎士比亞所言:“人世間的悲痛有百種反映”。這本關於戰爭的書卻沒有任何評論或解釋,只是描述那些被掩沒在歷史長河裡的小人物的悲苦。比如其中有一段是這樣描述的:“人死的時候,完全不像電影裡表現的那樣,一顆子彈擊中頭部,雙手一揚倒下去了,實際情況是:子彈擊中頭顱,腦漿四濺,中槍的人帶著腦漿奔跑,能跑上半公里”。

卓越的文學語言能描摹出細緻入微的畫面,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給人以思想和智慧的映照。這段描寫,客觀,冷靜,不留一絲情感的痕跡,作者將其熾熱而濃郁的反戰情感、對底層人物的悲憫情懷淬鍊沉澱之後,巧妙地深藏在這些表面冷靜的字眼裡,讓讀者從中去思索、領悟,讀出文字深層裡的內容。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零度抒情”,它在散文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還有屠格涅夫。他有本散文集《獵人筆記》,很好看。作者大部分都以一個遊歷者、旁觀者、記錄者的身份而存在。他在聽那獵人一個個故事時,並沒有參與講述或討論,幾乎沒有任何感想和情緒,甚至可以說,只是側耳旁聽,但我們看完後卻久久難忘。比如在《白淨草原》這一章中,作者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結尾:“遺憾得很,我必須附說一句:帕夫盧沙就在這一年內死了。他不是淹死的,是墜馬而死的。可惜,這個出色的孩子!”你看看,寧靜節制,含蓄冷靜,卻蘊含著強大的情感力量,不膩不濫,適合反覆咀嚼、品味。

還有高爾泰和他的《尋找家園》。高爾泰這位作家的人生極具戲劇性。《尋找家園》是一部自傳體回憶錄,可以說,他用一本書,書寫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敘述蒼莽渾厚、精潔優美,跌宕起伏;文字就像古城牆上的石磚,厚重堅硬、沉默無語地砌在那裡。一些痛徹心扉的記憶,在他筆下只是平淡的話語,沒有高屋建瓴式的空話,也不陷溺於個人遭遇,行文有情卻不過於煽情,語言冷靜而不冷酷。在他的文字裡,我們看不到幽怨、暴戾或故作灑脫,不吶喊,不發洩、不做作,不求一己之快,不惹人憐憫。

我之所以推崇,就是因為他以別具一格的畫家之眼,為我們呈上了一幅坦誠,乾淨,穩健的畫作。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零度抒情”,它在散文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高麗君,70年代生於寧夏西海固。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六屆高階研修班(文學評論)學員。有多篇作品在《人民日報》《文藝報》《文學報》《散文選刊》《飛天》《青年文學》《朔方》《黃河文學》《散文詩》《羅馬尼亞華人報》等發表。有文字被譯為英文。出版散文集《讓心靈搖曳如風》《在低處在雲端》、隨筆評論集《剪燈書語》、長篇小說《疼痛的課桌》。曾獲“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葉聖陶教師文學獎”等各種獎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