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讀《湘行散記》感悟鳳凰古城之美

  • 由 燕眼看世界 發表于 武術
  • 2022-04-07
簡介在沈從文筆下,那些有了酒喝就興高采烈、行船如飛的純樸的船伕,那些住在吊腳樓裡敢愛敢恨、情意綿綿的女人,那些看到龍船比賽就高興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在礦山挖煤的“黑臉黑手腳”的漢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氣的兵士,乃至於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組

鳳凰讀幾聲

1934年初,身在北平的沈從文突然接到從家鄉傳來的母親生病的訊息,馬上冒著嚴寒踏上了回鄉探母的路程。1月12日,他輾轉乘車到達湖南桃源,在那兒租了一條小船,隨即溯沅水而上,頂風冒雪,經過十天舟行,於1月22日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家鄉——湘西鳳凰。過後,他根據在船上度過的十天裡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少年時代的記憶,寫出了十二篇散文,彙集成一本名叫《湘行散記》的書。從此,那條縱貫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兩岸的風光民俗人情,就被用清新優美的文字展現在世人面前。

讀《湘行散記》感悟鳳凰古城之美

沅水發源於貴州省都勻縣的雲霧山雞冠嶺,全長1033公里,自西南往東北穿行於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於常德市德山匯入洞庭湖。沈從文乘船經過的是桃源與麻陽之間的一段,屬於沅水的中下游,兩岸風光秀美,但由於重巒疊嶂,交通極為不便,因而自古以來就養在深閨人不識,充滿了神秘性。

沈從文的老家鳳凰位於沅水中游,他在這兒長大,而從十六歲起他就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這裡的山川景色早已印在了他的腦海裡。因而,他一提起筆,美麗壯觀的景象就躍然紙上:山峰夾江而峙,雖是冬天仍翠逼人;河水隨地勢變化出現落差,形成一個又一個下行容易上行難的急灘,水花飛濺,其聲轟鳴,蔚為壯觀;而過了急灘,水勢就變得平緩,還常常出現靜謐的深潭;有的地方,“全河都是大石頭,水卻平平的,深不可測,石頭上全是細草,綠得如翠玉,上面蓋了雪”,而小船就“在這左右是石頭的河中行走”,實在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岸邊偶爾出現以吊腳樓和石板街組成的村墟市鎮,高矗兩岸,巍然壯觀,使從小在湘西長大的他也不由得睹之驚訝,嘆為奇蹟……

讀《湘行散記》感悟鳳凰古城之美

沈從文的文筆勝於丹青,畫出了一幅幅沅水兩岸的秀美圖景。他的文字是平實的,毫無刻意誇飾之處,往往寥寥幾句就讓人如聞如見。而比風景更動人的,是那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藏於心底融入血脈的對於家鄉山水的傾迷愛戀之情。

然而,如果沈從文僅僅是描繪沅水兩岸的自然風光,那麼他與那些縱情于山林的文人雅士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沈從文並不是為了描寫風景而寫風景。他的風景,往往是作為沅水沿岸“人事”的背景而出現的。他的筆墨更多地落在了在這條河上謀生、在河兩岸生活的人的身上。

讀《湘行散記》感悟鳳凰古城之美

在沈從文筆下,那些有了酒喝就興高采烈、行船如飛的純樸的船伕,那些住在吊腳樓裡敢愛敢恨、情意綿綿的女人,那些看到龍船比賽就高興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在礦山挖煤的“黑臉黑手腳”的漢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氣的兵士,乃至於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組成了沅水兩岸特有的鄉野人文景象。有關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故事,是那麼平常,卻又那麼撼人心魄。

沈從文對這些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嶺之中、河流峽谷之間的人們是不乏深摯的同情之心的。他為他們的“生活皆很悲慘”而難受,為“地方經濟”的“一天比一天壞”而感到擔心。

讀《湘行散記》感悟鳳凰古城之美

然而,讀《湘行散記》,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沈從文對這些人發自內心的感動:感動於“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負擔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感動於他們“不管怎麼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感動於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裡、命運裡,也依然是哭、笑、吃、喝”。

從他們身上,沈從文感悟到了“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然與人不同了”。他感悟到了什麼?沈從文並沒有具體說明。但從他那平實而蘊涵激情的文字中,我們分明能聽到他的心聲:歷史是一條河,它是由一代又一代像生活在沅水兩岸的地位“低微”的山民那樣的人群匯成的;也許他們一輩子都默默無聞,與豪華和輝煌無緣,但他們的為生存而生存的樸拙的人生同樣是莊嚴美麗的。

讀《湘行散記》感悟鳳凰古城之美

這就是美麗的湘西鳳凰,如果你想更充分的感受鳳凰之美,可以購買本書閱讀全文。

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讀《湘行散記》感悟鳳凰古城之美

A【東風書屋】全4冊邊城+湘行散記+長河+從文自傳

檢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