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 由 樂一說歷史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30
簡介陳玄禮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非常關鍵,他為了保住唐玄宗對禁軍將士因勢利導,除掉了禍國殃民的首罪楊國忠,讓世人得見安祿山舉兵反叛的真實面目,給朝廷號令全國兵將起兵勤王、剿滅叛軍贏得了時機

長安少林寺在哪裡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

如何

?

公元756年,大唐帝國發生一起改變歷史程序的大事件。安史叛軍攻陷潼關,令長安的唐玄宗如坐針氈,隨即帶領愛妃和心腹,在禁軍的護衛下倉皇西逃。然而,一行人戰戰兢兢忍飢挨餓,剛走到興平縣馬嵬坡的驛站,疲憊不堪的禁軍將士突然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逼死楊貴妃。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那麼,身為龍武大將軍的陳玄禮,既是禁軍的首領,也是此次兵變的領導者,最後落得什麼下場呢?

楊國忠玩火自焚

唐玄宗晚期有兩大寵臣,一個是權傾朝野的宰相楊國忠,另一個是手握重兵的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楊、安兩人的關係十分微妙,前者是楊貴妃的族兄,後者是楊貴妃的義子。而且,唐玄宗還曾親自出面,讓楊、安二人結拜為異性兄弟。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楊國忠與安祿山都不應該“手足相殘”。但歷史的劇本,卻很少會按照該有的軌跡去演繹。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楊國忠原本就是個市井地痞,還是仗著楊貴妃受寵,逐漸走向了人生巔峰。可他當政期間,結交權貴、培植勢力,任人唯親、剪除忠良,搞得朝廷烏煙瘴氣,人人惶恐不得自安。更有甚者,他還公然插手皇家事務,頻頻陷害太子李亨,險些將其趕出東宮。

有趣的是,楊國忠已然成了唐玄宗面前的第一寵臣,卻還不知足,竟然嫉妒同樣受寵的安祿山,處心積慮想要至安祿山於死地,最終玩火自焚,將大唐帝國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其實,安祿山早有不臣之心,可為什麼沒有反呢?就是因為受到了唐玄宗的無限恩寵,以至於在反與不反之間徘徊不定。也可以說,如果不是楊國忠一味地去刺激安祿山脆弱的神經,大唐帝國歌舞昇平的局面,還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最起碼在唐玄宗時期不會發生大動亂。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公元755年十一月,忍無可忍的安祿山以“清君側”為名,糾結十萬大軍起兵反唐,一時間天下大亂、朝野震驚。

唐玄宗倉皇西巡

得知安祿山起兵反叛,楊國忠做得第一件事是推卸責任,把罪責一股腦推到了唐玄宗身上。他當著滿朝文武聲淚俱下地說:“早就說過安祿山會反,可陛下就是不聽!現在眼見大禍來臨,這可不是我這個宰相的失職啊!”

昏聵的唐玄宗只看到了安史叛軍,卻不知檢討自己用人不淑,被楊國忠說得無言以對,並繼續在楊國忠的蠱惑下接連作出了重大決策性失誤,錯失了號令全國起兵勤王、平定叛亂的大好時機。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推卸完責任,楊國忠緊接著來了一波神操作,先是挑唆唐玄宗斬殺了平叛不力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員大將,之後又慫恿唐玄宗督促哥舒翰出關迎戰,結果導致唐軍大敗,哥舒翰被俘,潼關失陷,安史叛軍打開了進軍關中的東大門。

關中號稱“四塞之地”,軍士據守四關可抵禦數倍之敵,足以確保長安無虞。這麼淺顯的戰略常識,難道唐玄宗和楊國忠會不懂嗎?當然懂。只不過,唐玄宗已然昏聵,聽不進群臣的勸諫,而楊國忠要得就是長安勢危的局面。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說服唐玄宗擺駕西巡,前往巴蜀。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巴蜀不僅是楊國忠起家的地方,也是苦心經營了十餘年的根據地。尤其是安祿山起兵反叛之後,他更是命令心腹在蜀地蓄積糧草財帛,擴軍備戰、加固防禦,儼然將巴蜀打造成了物資充沛、軍力強盛的國中之國。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由此可見,安祿山的野心著實不小。他不是要當擅權誤國致使唐室衰微的李林浦,而是要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啊!

公元756年六月初九,潼關淪陷的訊息令唐玄宗方寸大亂,楊國忠見時機成熟,極力勸說聖駕西巡。十三日凌晨,唐玄宗帶著少數皇室成員及心腹大臣,在三千禁軍的護衛下,順著禁苑的西門倉皇逃離長安,向巴蜀進發。

陳玄禮忠心護主

唐玄宗此次逃跑之舉很不地道,前一天還在大殿上慷慨陳詞,聲言要御駕親征,誓與叛賊勢不兩立,下朝之後就跑到禁苑,腳底抹油開溜。為了不鬧出大動靜,他既沒有通知群臣,也沒有帶齊皇族後宮,更沒有讓禁軍準備乾糧,這也為禁軍譁變埋下了伏筆。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潼關失守令關中震動,百姓們懼怕叛軍屠戮,早已成群結隊向隴右、漢中等地逃亡。而先西巡隊伍一步出發,沿途通知縣衙、驛站準備食宿迎駕的宦官王洛卿,看到沿途的淒涼景象,哪還顧得上王命在身,跟咸陽縣令一合計,也夾在百姓中間逃難去了。

西巡隊伍所到之處人煙罕至、一片淒涼,別說官員準備飯食迎駕了,一行人連口熱水都喝不上。唐玄宗與楊國忠等皇族親貴還稍好一點,最起碼能從零落的百姓口中分得一些粗糧,三千禁軍將士可是連一粒米粟都吃不到,一時間軍中怨聲四起,群情激動。

六月十四中午,西巡隊伍走到興平縣的馬嵬驛時,禁軍將士們的怨憤與不滿已經達到了極點。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禁軍首領陳玄禮是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也是跟隨了唐玄宗四十餘年的忠臣,看到這樣的場面不覺心中一緊。他害怕的不是禁軍譁變後會危及自己的性命,而是擔心一旦局面控制不住,會危及皇帝的安危。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憑藉多年的經驗,把將士們的情緒突破口,引向了罪魁禍首楊國忠。

於是,群情激憤的禁軍將士將楊國忠就地處決、爭食其肉,後來又逼迫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才平息了眾怒。

陳玄禮在整個事件中的表現非常關鍵,他為了保住唐玄宗對禁軍將士因勢利導,除掉了禍國殃民的首罪楊國忠,讓世人得見安祿山舉兵反叛的真實面目,給朝廷號令全國兵將起兵勤王、剿滅叛軍贏得了時機。

至於楊貴妃之死,完全是受了楊國忠的拖累。禁軍將士譁變雖然是剪除國賊的正義之舉,但誰都害怕楊氏秋後算賬,所以將得勢的楊氏一門全部屠淨是必然的結果。此時的唐玄宗雖然昏聵,但孰輕孰重還是分得清楚,對陳玄禮的良苦用心自然也十分明白。

那位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最後下場如何?

馬嵬驛事件平息後,陳玄禮沒有被唐玄宗問責,但此後也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最後回到長安掛了個閒職,得以壽終正寢,也算是個不錯的結局!

小結

馬嵬驛事件在唐代歷史上的影響極為深遠,也可以說,這次事件改寫了大唐帝國的發展歷史。首先,此次事件是將唐帝國從權臣誤國的旋渦中拉了出來,使得瀕臨崩潰的唐帝國得以延續;其次,此次事件又使唐帝國陷入了宦官專權的困境。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嵬驛事件在唐代歷史上,既是後期中興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加速整個唐帝國衰敗的致命一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