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 由 江陽沽酒客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10
簡介中國得天獨厚的地方在於上天不僅僅賜給我們一條黃河,還給了我們一條長江,如果沒有它們中華文明無從談起,甚至世界的文明之光都會黯然失色

耜耕怎麼念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好多年前,我曾經有幸站在黃河的一段,看著並不清澈的黃河水,滾滾向前。那個時候我想到了李白,他也在一千多年前來到黃河的一段發出:“欲渡黃河冰塞川”的感嘆。古人曾經說行路難,但是這種難我覺得是先輩們彰顯當初開拓的不容易,並沒有被嚇到的意思。

沽酒客的家鄉不是在黃河流域,雖然中國有一部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但是還有發源於長江流域和其他地方的,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也是華夏文明可以長久不衰的堅實基礎。

華夏文明亦稱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昇華的果實。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你要問我對那種文明最熟悉,還真不好說,只能說今天生活的區域跟北方的草原離得太遠,今天能想見的意境就是那種“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感覺,長了這麼大也沒有去過草原,更沒有體驗過遊牧生活。而黃河流域所謂的中原文化,雖然影響頗大,但是依然是長江流域對我的感受更加深刻。

大約瀘州坐擁長江和沱江的緣故,長江流域跟黃河流域的人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這也體現了中國文明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沽酒客不是考古學家,但是願意談談自己對華夏文明的看法。

大概因為大禹治水太過出名,不管是傳說還是真實發生,都是發生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更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 ),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不過當河姆渡遺址的發現,又給華夏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河姆渡遺址是我國長江流域一處極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

遺址儲存完好,內涵豐富,以發達的‘耜耕’稻作農業、高超的幹欄式建築、獨特的製陶技術為文化特徵,真實地反映了7000年前長江流域繁榮的史前文明。

它的發現和發掘動搖了中華遠古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一元論,有力地證明了長江同樣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當然今天完全不必去考慮,到底是仰韶文化高階,還是河姆渡更加優秀,它們幾乎是同一時期,在華夏大地,南北不同區域各自獨立發展,要問兩者之間有沒有進行交流,沽酒客不得而知,雖然當時遷徙和交流明顯難度較大,但是不管南北兩方如何發展,都為大中華文明打了良好的基礎。

有趣的是,這些文明一定跟水脫不了關係。

人類文明的起源、進步與發展都得益於水的哺育滋養。自古以來,水與人類的生存和棲息密切相關,人們總是逐水而遷、擇水而居。水對於人類的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民族都把自己國土上流淌的河流比作自己的母親,正是這些河流培育了那裡的生命、城市和文明,成為不同文化的發祥之地,繁衍出燦爛的人類文明。

翻開世界史,你就會發現,在人類文明史中所出現的四大文明古國,無一例外的都誕生和成長於大河流域,並且這些流域的命運也直接決定著這些古代文明的歷史演進和發展。

比如非洲的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印度的恆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而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則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文明。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中國得天獨厚的地方在於上天不僅僅賜給我們一條黃河,還給了我們一條長江,如果沒有它們中華文明無從談起,甚至世界的文明之光都會黯然失色。

然而今天回過頭來看,不管是黃河流域的仰韶文明,還是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都是最粗鄙的文明,儼然沒有人類告別原始社會後,進入階級更加分明的社會形態。

在中國文明第一個有意識、成體系的先秦時代,這近兩千年的時間裡,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誌。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這一時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諸子百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學術的繁榮。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軍事、經濟等領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在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從分散逐步走向統一。

而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們的姓氏開始更加成為後世國人追根溯源的根本,雖然我們的祖先在文明的程序中,都是打個尖,但是正因為他們的繼往開來,我們的文明才逐步豐滿,今天說五千年,其實也是一個大概的概念。不管怎麼樣,進入封建時代的我們,也是繼承了第一代有效文明,繼而發展了新的意識形態。

雖然至今有人發出“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華夏文明斷層的論斷,但是縱觀世界文明數千年發展史,幾大古代文明如古羅馬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它們文明的鏈條不是中斷就是散失,留給歷史的多是昔日的輝煌。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唯有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不衰,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此沽酒客認為數千年來下來,我們華夏文明雖然歷經劫難,但依然綿延不絕、一脈相承,即使元清兩朝也並沒有使其發生斷層。

然而在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文明確實也曾經遭受到危難,或者由於氣候和戰亂的因素面臨衰落,但是中國空間之大,使它獲得了一次次異地遷徙和轉移重心的機會複雜而遼闊的迴旋餘地使它避免了很多危機。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曾提出“滿天星斗”說,即我國的新石器時代可以分為六大板塊:

一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黃河文化中心。

二是以泰山地區大汶口文化為代表的東方,其突出特點是不同於仰韶文化紅陶的黑陶文化。

三是湖北及其相鄰地區,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

四是長江下游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

五是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軸的南方地區。

六是從隴東到河套再到遼西的長城以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和甘肅的大河灣文化。

華夏文明“韌性”不任性,你我雖然打了個尖,卻豐滿了五千年

以上這些華夏文明雖然有先後和地域差別,然而基本是可以看作我們的主線,被一直延續,再到奴隸時代,封建時代,直到今天,依然堅韌的存在著。

文明的韌性並不是說它任性,百折不撓的跟任意妄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只有前者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後者不過是除夕的煙火,再耀眼,最後都會化成煙霧消失不見。

所以,今天沽酒客依然相信一點,中華文明依然在被我們傳遞著,而且將來它還會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我們並不是自大,但是我們會自省於內,自強於外,繼續書寫華夏的文明歷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