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湖南師範博導指導學生“研究自己”,弟子:不能認為研究老師,就是拍馬屁

  • 由 荊楚網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08
簡介1月16日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勞凱生向記者表示,如果張楚廷指導自己的學生研究自己,可能會喪失論文的客觀公正,違反通常業內認可的學術規範

成長期刊知網收錄嗎

“張楚廷是一名術業有專攻的教師。但如果他指導學生寫吹捧自己的論文,那就有失學術規範的一些基本要求。”

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畢業生答辯論文題目“教育研究的想象力——以張楚廷的教育研究為例”引發關注,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該論文的指導老師就是張楚廷本人,答辯委員也包括了張楚廷。

1月16日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勞凱生向記者表示,如果張楚廷指導自己的學生研究自己,可能會喪失論文的客觀公正,違反通常業內認可的學術規範。

湖南師範博導指導學生“研究自己”,弟子:不能認為研究老師,就是拍馬屁

▲網傳來自於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畢業生答辯通知。網路截圖

湖南師範博導指導學生“研究自己”,弟子:不能認為研究老師,就是拍馬屁

▲知網顯示,從2005年到2019年共有18篇碩博士論文研究張楚廷學術思想,其中15篇作者均來自湖南師範大學,有9篇指導老師為張楚廷本人。網路截圖

━━━━━

導師成為學生“學術研究物件”遭質疑

張楚廷1937年出生,是高等教育學博士生導師,課程與教學論博士生導師。根據湖南師範大學學校官網顯示,張楚廷於1986年4月至2000年4月任湖南師範大學校長。

張楚廷成為自己博士生的“研究物件”,並要親自指導學生論文答辯,不少人認為這是“學術腐敗”、“拍馬屁”。網友質疑此做法的正當性,並發現這並非是張楚廷首次成為自己學生的研究物件。

新京報記者在知網上檢索發現,題目中出現“張楚廷”的論文有近百篇。其中,從2005年到2019年共有碩博士畢業論文18篇,其中15篇作者均來自湖南師範大學,有9篇都是在“張楚廷”作為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論文中不乏大量篇幅來描述研究物件“張楚廷”的個人成長史、學術研究經歷,以及作者對其的高度評價。

蔣某在2015年發表的博士論文《張楚廷教育智慧研究》,指導教授就是張楚廷。此論文的摘要中寫道,“張楚廷先生不僅是當今中國高等教育舞臺上一位全國聞名的大學校長、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更是一位銳意進取的改革家”。

張某在2017年發表的碩士學位論文《走向人的美好——張楚廷教學思想研究》,張楚廷作為指導教授。摘要中介紹,“本論文的重點部分為張楚廷教學思想如何讓人走向美好。”正文第二章中寫道,“在人口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張楚廷先生作為第一人勇敢地承擔起了人本教育的重責。”

17日,新京報記者多次聯絡湖南師範大學多個部門及教育科學學院多個辦公室,但均未得到對此事的迴應,有值班老師稱學校已放寒假,此前進行的學生論文答辯工作均已完成。

面對爭議,張楚廷的博士生17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張楚廷帶過許多博士生,只有少數人論文寫的是他的思想,不能認為有學生研究老師,就是拍馬屁。張老師對湖南師大功不可沒,學術和道德上都很了不起,網友不應該盲從,應該理性判斷,自己去看看論文是不是真的沒有學術含量。”

━━━━━

學者:指導學生研究自己 有失學術獨立性

著名學者、歷史學博士生導師許紀霖晚間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國內外高校對於碩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是否可以有指導老師參與並無明確要求,有些學校為了“避嫌”不允許導師作為答辯組成員,但有些學校允許,且很常見。因此,網傳的湖南師範大學這份答辯公告在這一方面並無不妥,不存在違規。

但許紀霖同時表示,對學生研究導師這樣的情況 “聞所未聞”,“撰寫論文是公共的學術行為,導師不應利用特權獲得私利。即便是嚴肅的學術研究需要,導師也應該避嫌,學生研究你,他(學生)敢做出客觀地、公正地研究嗎!”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勞凱生認為,如果有學生是為了繁榮學術而研究張楚廷是沒問題的,以往在國內外,也有很多研究學者的相關著作論文。

如果張楚廷指導自己的學生研究自己,可能會喪失論文的客觀公正,違反通常業內認可的學術規範。張楚廷老師作為答辯委員參與答辯,這樣做則會有失學術的獨立性。“張楚廷是一名術業有專攻的教師。但如果他指導學生寫吹捧自己的論文,那就有失學術規範的一些基本要求。”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實習生 孫朝 校對 劉軍

━━━━━

評論:剎住學術吹捧之風

最近,學術圈頗不平靜。先是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發表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另類論文,再是核心期刊給十歲孩子開專欄。而這兩天,湖南師大一則博士論文答辯公告又火了:在這次答辯中,張楚廷不僅是答辯論文的研究物件,還是指導老師、答辯委員。隨後有網友發現,張楚廷在任湖南師大校長期間,指導的不少博士生,畢業論文的研究物件都是張楚廷的個人教育研究。知網收錄121篇以“張楚廷”為篇名的文獻,其中大部分來源於張楚廷曾經就職的湖南師範大學。

新聞連起來看才更有意思。三起事件中似乎都呈現了一種學術吹捧的傾向: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一文,用詞之肉麻自不必說,主編父親稱兒子有過人天賦難言客觀,而湖南師大這些研究張楚廷的論文,似乎也難逃吹捧之嫌。

幾起類似事件雖是杯水風波,卻也能見微知著,它們或許反映了中國學術界的一個切面:學術正在成為一些人自我吹捧、相互吹捧的工具,學術的圈子化、人情化、衙門化現象值得警惕。

學術本是嚴肅之事,也關係著科研強國的建成。就眼下的趨勢來看,國家層面對學術與科研的價值看得越來越重要。具體體現在對科研、學術創新的鼓勵與鬆綁。

去年,六部門印發《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支援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法依規行使科研相關自主權,充分調動單位和人員積極性創造性。

但是,從近期幾起事件來看,儘管國家層面為科研創新提供了充足的“制度善意”,一些一線研究人員卻沒有好好利用這些政策,學術場域一些原有的浮誇風、吹捧風等現象,仍然頑固存在:學術雜誌稽核不嚴,科研高校對學生的學術訓練也缺乏審慎對待,這導致一些“諛師文”、“吹捧文”頻頻登堂入室。

不論是學術期刊刊登吹捧文,還是科研院校學生以自己導師為研究物件,這些都與眼下國家鼓勵科研與學術創新的宗旨相悖。一方面,這些沒有含金量的論文浪費了自己的大量精力,卻不會產生什麼實際價值;另一方面,有的論文或許還是科研基金支援的專案,如果做成了毫無營養、毫無創新的“水文”,也是對科研資金的浪費。

學術就是學術,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人情與套路。而國家鼓勵科研與學術創新的用意,也不該在一篇篇吹捧文中被懸置。某種意義上,我國從學術大國走向學術強國,關鍵就在於學術質量的提升。而提升學術質量,就要剎住這股學術吹捧之風。

對學術期刊而言,應該嚴格稿件稽核標準,完善編輯初審、專家匿名外審、主編終審等工作流程,堅決將背離學術宗旨、大肆吹捧學術成果的文章拒之門外。

對高校而言,相關學術委員會也要尊重教學與論文生產規律,在學生論文的指導與訓練上,儘量選擇有價值、有潛力的選題,甚至要確立相應的“避嫌原則”,避免出現“尬吹”;而在論文答辯與稽核機制上,也有必要設立相應的迴避機制,以保證學術的嚴肅性與公平性。

國家鼓勵科研與創新,歸根到底要落實在一線研究人員的研究實踐中。短短時間之內一些學術論文亂象集中曝光,這令人失望,期望學術期刊、大學與科研機構等能真正尊重學術規律,從源頭把關,真正把學術與科研創新當成一種事業,讓醜態百出的“吹捧文”徹底成為“過去式”。

編輯:豆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