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郭靖宇、王長田撕開收視率黑產遮羞布,電視劇行業“山竹”將至

  •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24
簡介“這隻黑手牢牢把握著中國電視劇的播出資料,即使是內容積極、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作品,也必須千方百計花高價去購買假收視率資料,以保障達到電視臺要求的播出標準,否則就將面臨停播、降價,甚至是顆粒無收的境地

索福瑞退出央視了嗎

郭靖宇、王長田撕開收視率黑產遮羞布,電視劇行業“山竹”將至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電視劇行業的山竹來了!”

就在昨日風王“山竹”登陸肆虐社交媒體之時,一位知名影視公司的高管在朋友圈如是感嘆。

事件緣起9月16日下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釋出《總局就收視率問題展開調查》一文,稱“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官方表態字數越少,事情可能越嚴重。總局所指的輿情,指的是導演、編劇郭靖宇15日釋出的題為《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一文。

在文章中,郭靖宇稱自己的劇作延播,繼而被某衛視總監直接要求夠買收視率一事,並且收視率的購買渠道掌握在電視臺的購片主任手中。對方要價90萬元一集,整部劇需要7200萬元。在此前的購片合同中,電視臺以120萬元/集購得該片,相當於“上交70%給他們當保護費,才能播出”。

隨後,郭靖宇在尋找其他渠道播出時,甚至受到了該衛視的阻撓,揚言要封殺和打擊報復郭靖宇。憤慨之際,郭靖宇在湖北大學演講釋出瞭如上演說,並把演說內容釋出在個人微博上。

1、

郭靖宇的文章一發布,不僅引爆了網路輿論,還有得到了影視圈上百名大佬實名在微博和朋友圈轉發馳援,再度點燃了影視劇作行業對於“收視率”的憤慨。

一向在微博很佛系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轉發文章指出當年光線退出其優勢業務電視節目市場的原因,正是受到收視率造假的影響:

“2015年初,因為不願意參與收視率造假,光線憤而退出電視節目市場,當時多檔節目在央視等播出、二三百人賴以生存,停播所有節目之痛苦記憶猶新。停播之前亂象已存在多年、多次呼籲無人理睬;停播至今又已三年另九個月,其間業界呼籲吶喊不絕於耳,惡況卻愈演愈烈無人倖免,據測算利益集團非法收入每年有幾十億之巨。

有關部門不治之由屢屢傳出:無法律法規可依、抓不到證據、缺乏權力手段、掀開蓋子恐傷害電視行業、市場行為政府不便干預、利益集團太大扳不動、不影響意識形態大局等等。此次民間想決一死戰,有關部門什麼態度?”

郭靖宇、王長田撕開收視率黑產遮羞布,電視劇行業“山竹”將至

王長田微博截圖

知名導演陸川也轉發了文章道出了身邊同行好友的親身經歷:

“支援郭靖宇導演為行業正本清源!雖然微博已經不讓轉,但原文貼在下面。曾經親耳聽到某導演朋友在電話裡無奈地要求他的製片將每集40萬元購買收視率的費用打到北方某市電視臺購片主任指定的公司。他跟我說如果不按照電視臺指定公司買收視率,他將收不到電視臺尾款。”

郭靖宇、王長田撕開收視率黑產遮羞布,電視劇行業“山竹”將至

陸川微博截圖

著名主持人、東方風行傳媒創始人李靜在朋友圈表示中國的收視率是全世界的黑色幽默:

“郭導,豪情萬丈的承德男子,為你點贊!有沒有用不知道,但是,為啥大家都不敢說呢,誰想花錢啊,這萬惡的根源在哪兒,政府也不出來管管,電視臺製作方都不願意,卻越演越烈,可悲的是,當我們強調收視率,我們卻不知自己的收視率是多少,是不是都被買走了!中國目前收視率是全世界的黑色幽默,獨一無二!”

數百位行業資深人士的聲討,又一次撕開了收視率黑產的遮羞布。

2、

長期以來,為了保證電視臺的收視率,電視臺與製作方在購買合同時會簽署一份有關收視率的對賭協議。製作方必須向電視臺擔保,劇作在播出之時可以達到一定的收視率,否則無法從電視臺拿到全額的購片款,電視臺會按照一定比例從中扣除。

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發起嚴查收視率買賣兩端人群,在2013年釋出22條新規重整收視率,國內首個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也於2014年出臺。

2015年8月,由總局電視劇司倡議,中央電視臺和多家省級電視臺發起,全國省級及以上電視臺共同簽署了《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其中明確提出來“電視劇購銷合同中不簽訂以收視率和收視率排名定價、議價的條款”,以及“不斷完善電視劇評價體系,反對唯收視率論”。

郭靖宇、王長田撕開收視率黑產遮羞布,電視劇行業“山竹”將至

這份2015年8月簽署的“自律公約”主要內容,於2016年6月正式對外發布

即便如此,重壓之下,收視率作假市場依然存在。在2015年禁止收視率對賭公約後,播出機構迫於收視率對於廣告收入的巨大壓力,只要製作機構不承諾收視率保證便拒絕購片,逼迫製作機構繼續花錢購買收視率。

隨著2015年“一劇兩星”政策的實施,面對電視劇行業產量過剩的現狀,行業內人士指出,基本上有一半的電視劇上不了電視臺的首播。“能上電視臺首播的劇,必然要求有收視率的保證。”

此後,收視率造假問題愈演愈烈,製片方與電視臺的矛盾暴露到公眾視野。

2016年12月,因為《美人私房菜》未購買收視率而遭到浙江衛視臨時撤檔一事,引起了影視行業群情激奮。為此,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特別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其法務委員會發布“堅決打擊收視率作假黑勢力”的宣告,正式向電視劇收視造假的黑色產業鏈宣戰,同樣引起了行業內外的震動。

該宣告中披露,我國電視劇市場上,在購買、播出電視劇業務中,普遍存在著收視率作假現象,已經形成了一個組織嚴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產業”。

“這隻黑手牢牢把握著中國電視劇的播出資料,即使是內容積極、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作品,也必須千方百計花高價去購買假收視率資料,以保障達到電視臺要求的播出標準,否則就將面臨停播、降價,甚至是顆粒無收的境地。”

到了2016年下半年,收視率明禁暗買的現象已形成大面積、全方位塌陷的惡劣局面。據調查,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以全國排行前20家衛影片道每年播出13000集電視劇計,全年有40多億人民幣被這股黑勢力所非法竊取。

3、

郭靖宇今年的遭遇,意味著以上發聲和整頓並沒有使收視率亂象轉好。

收視率調查原本是為廣告商向電視臺投放廣告服務,並非電視節目優劣的評價標準,這是國際通行規則。

中國大陸地區收視率計算方法通常是,由專業收視率統計機構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會在建立一個新的收視率調查固定樣本組之前及建立之後每年(個別小型日記卡城市隔年)對該地區進行基礎研究調查。

資料主要抽查某一時段內收看某電影片道(或某電視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佔電視觀眾總人數(或家戶數)的百分比。目前中國大陸電視臺最常用的收視資料是52城收視和全國網收視。

郭靖宇、王長田撕開收視率黑產遮羞布,電視劇行業“山竹”將至

CSM52城市網城市權重,截至2018年8月1日

長久以來,收視率是節目製作、編排及調整的重要參考,也是節目評估的主要指標,還影響制定與評估媒介計劃、提高廣告投放效益。

央視·索福瑞壟斷了國內收視資料的話語權,讓行業內怨聲載道,而索福瑞多次也聲稱自己的資料也遭到了汙染,同樣是受害者,並且持續在與不法者做抗爭。

此前,《財經》曾做封面報道披露,收視率作假已經有專業的公司操盤,手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干擾樣本戶”、“竊聽和截留資料”、“直接篡改資料”。只要能“干擾”索福瑞樣本戶的收視行為,就能“汙染”索福瑞的收視資料。

在中國市場,迫於收入的壓力,已經形成的“廣告主投放廣告時要求電視臺保障收視率——電視臺採購電視劇時則要求製作方購買收視率——製作方因增加收視率購買成本反過來向電視臺要高價——電視臺則抬高廣告價格”惡性迴圈。

這樣的怪現象在影視圈早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這個問題在今年這個時間點再度點燃,批判之力度和廣度超越以往?與此同時,有沒有比現行統計方式更科學的手段,以全方位衡量一部電視劇真實的資料表現?

這場被王長田稱之為“民間想決一死戰”的抗爭,很大程度上是網路影片平臺的崛起讓電視臺邊逐步緣化,線上觀看電視劇成為主流,電視劇行業不再需要高度依賴電視臺等單一的渠道。

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指出,傳統媒體地位日漸式微,已有超四成使用者不再接觸傳統媒體。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路影片使用者規模達到5。65億,佔網民總數的75。2%,網路影片消費已經進入全民化時代,網路影片的付費觀看行為也已成為新常態。

網際網路成為了影視行業爭奪的“主戰場”,網路平臺話語權不斷增強。包括此前鈦媒體瞭解到的,今年暑期大熱的《延禧攻略》,就放棄了在電視臺首播的計劃,公司在拿到播出許可之後,短短四天內立馬定檔愛奇藝獨家播出。

同時,我們判斷電視劇的標準,早已經從收視率這一模糊的統計資料,演變成了影片的播放量、全網討論度指數、社交平臺的熱搜次數、豆瓣貓眼評分等多元化的評價指標。換句話說,一部劇在收視率上表現得再好看,但是在網路輿論場沒有絲毫討論熱度,也只能令廣告主生疑和電視臺尷尬。

需要注意的是,買量、刷量的問題也同樣存在於長影片平臺。影視製作方業與影片網站存在播放量相關的“對賭協議”,由此也衍生了一批刷流量的公司侵蝕影片平臺的利益。

就在本月初,愛奇藝正式宣佈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新的辦法是,以綜合使用者的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量等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替代原有播放量顯示。

合作方將可以繼續透過愛奇藝開放平臺看到各端播放量、累計播放量、播放趨勢、使用者觀看行為分析、使用者畫像、內容輿情分析等資料。對於使用者而言,主要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進行精準推薦,後續還將增加熱度排行榜、內容既往熱度曲線、峰值熱度排行榜等給使用者參考。

不過,令人尷尬的是,愛奇藝宣佈告別唯流量時代宣告推出至今,並沒有得到其他任何一家大型影片平臺的公開跟進與支援。而新的統計手段也引來多方質疑,被認為同樣無法避免刷量的可能性,這也不過是愛奇藝與製作方和廣告主博弈的營銷手段而已。

資料和榜單的“商業化”,在國內似乎永遠不缺乏尋租空間和市場。這次,又能否真的連根拔起收視率中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程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