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 由 九字一把刀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22
簡介那麼西漢早期南軍的兵力應該怎樣估算,有一則史料提供了線索:漢武帝即位的第一年,下詔曰:“衛士轉置送迎常二萬人,其省萬人

瓷怎麼來的

引言

周勃挾制禁衛軍誅滅諸呂,使他走上帝位,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已經當上皇帝的他,不希望這樣的事再發生。禁衛軍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最信賴的人手裡,才能不至於在未來的日子裡,腋下生變。否則的話,這個帝位是難以坐得踏實的。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剛剛發生在宮門前的那一幕,對文帝的刺激更直接,皇帝被拒之於宮門外,從反面給他以警示,使他更加重視禁衛軍問題。於是,漢文帝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思索怎樣管理禁衛軍。當夜,漢文帝將宋昌、張武召來,作出了即位後的第一項任命:任命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衛將軍一職,以往從未設定過,是漢文帝這一夜苦心積慮的產物。

將衛尉、中尉分領的南、北軍變為衛將軍總領,這是基於對宋昌的信任。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南北軍分別設官統領,是避免發生變亂的明智作法,但在漢文帝初即位的非常時期,將南、北軍交由最值得信賴的宋昌統轄,也是必要的。

漢文帝同時任命原代國郎中令張武,在朝中繼續任郎中令。張武當初參議文帝是否應該入都時,表現得過於謹慎保守,多疑多慮。從當時情況看,張武不如宋昌稱職,但文帝即位後情況不同了,需要保守人物。宋昌與張武,一個長於對外應變,一個長於對內保守,各盡其能,相得益彰。這是漢文帝即位第一夜的思慮和決定。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但是,漢文帝在位的第二年,形勢不同了,漢文帝對禁軍將領作了出人意料的調整。衛將軍的設定被取消,禁衛軍重新分為中尉的北軍和衛尉的南軍兩部分。衛尉的新人選,単名一個“足”字,史失其姓。這個人實際就是昌氏為政時期的衛尉足。而原衛將軍宋昌是否繼續任禁軍將領一適合他的只能是中尉,史書恰恰漏掉了這一筆記載,從此宋昌這個人物未再出現於史書行文中。《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只記錄了漢文帝十四年,中尉是周舍。張武在文帝朝長期擔任郎中令職務。

南北軍的來源與規模

漢初以來,承擔宮廷護衛的南軍士卒,按照徵兵制的軌道,每年從郡國徵調“正卒”充任。每一個在服役年齡段的男子,都有可能被徵調到京師充當護衛皇官的軍士,為期年。因而那些守衛皇宮的衛士們,都是操著各地口音的異鄉人。這種作法,顯然源於《周禮》所提供的周代禁衛制度的先範。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周代護衛王宮外圍的土卒,來自於俘獲的外族男子,但那時用罪隸服役也有不得已處。由於實行嚴格的分封制,各諸侯國的獨立性很強,周王室與各諸侯國各有各的兵備,周王室除非遇到極其重大的災難,平時不能呼叫諸侯國的兵備。漢代的情況已經大大不同於分封制下的周代,中央可以任意呼叫各地的兵備,地方軍隨時待命聽從中央的調遣。所以漢代不必沿襲周代用罪隸守衛皇宮的作法,只是從遠方徵調士卒守衛皇宮的用意與周代略同。

承擔京師防衛、駐守京師的北軍,其兵源則取自於京畿。北軍土卒因之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漢初,北軍士卒的服役期也是一年,每年更番調發。

南軍與北軍取自不同的兵源,是有其深意的。外郡的農家子弟到京城護衛皇宮,由於來自遠方,與京師本地的民情無法融合;南軍內部來自各地的兵卒之間,語言和生活習慣也不同,加之服役期只有一年,也難以達成密切的勾通,故而不易發生集體作亂之事。而三軸子弟對於京師有鄉土之愛,他們對護衛京師的職責倍加自豪。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可以想見,中尉的人馬走在京師路上為何神彩奕奕,是自豪之情使之精神煥發;另一方面,三輔子弟們的家族、親朋、祖墳都在這塊土地上,動一發而牽全身。有了這種牽掛,駐守京師的三輔子弟們不會輕易冒險犯難,辱及親族。《文獻通考》說得很明朗:“郡國去京師為甚遠,民情無所適莫,而緩急為可恃。故以之衛京城,而謂之南軍。三輔(指長安郊縣)距京師甚邇,民情有裡基墳族屬之愛,而利害必不相棄。故以之護京城,而謂之北軍。其防微杜漸之意深矣。”毎年一次的輪番調撥,也是漢代禁衛軍制度的一項高明作法。

京師及外圍的三個官署: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其負責武事的都尉所轄之兵,都直接由北軍統帥中尉掌管。因為三輔地區將京師包圍於當中,“夾輔京邑,錯列畿甸,其勢甚逼。”(《文獻通考兵考二》)故而三輔的兵權甚為重要,其地兵卒不屬於該地軍事長官而屬於中央禁軍統帥。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西漢名臣黃霸在任職京兆尹時,每年職份內的工作包括將本地徵招的騎士交付北軍。但是一次北軍方面以黃霸送上的馬匹不能滿足士卒的騎用為由,彈劾黃霸,致使黃霸連貶兩官秩。皇宮內,郎中令所轄的郎衛,夜間值宿於內廷,又稱為宮衛。人宮為郎的途徑,主要是由各地選送,條件是品行資良方正敦樸有道者。例如呂后時,曾選天下孝悌者人宮為郎。

有時還附加一種考試,例如漢武帝元年,令郡國選送孝廉各一人,到京參加由御史主持的考試,透過者任命為郎中。宿衛郎官們供職的內廷,兼有朝廷儲才之地的功能。可以舉出幾位郎衛出身的漢代循吏名臣,如丞相蕭望之早年以射策(指考試)甲科進身為郎;南陽太守召信臣以明經甲科進身為郎;司隸校尉蓋寬饒早年是從魏郡選送上來的孝廉,入宮為郎;御史大夫王嘉也是以明經射策甲科進身為郎的。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對於宿衛人員,有兩項嚴格的錄用限制:一,在各分封的王國內任過職的,不許入宮為宿衛。例如漢哀帝時,楚地士子龔勝曾任過楚王常侍,後來雖然三次在當地被舉薦為孝廉,但因為有楚王常侍的經歷,不允許進入皇宮擔任皇帝的侍衛郎官。二,親屬中有犯法者,不得入宮為宿衛。例如蕭望之考取射策甲科入宮為郎後,他的堂弟犯了法,於是朝廷將蕭望之從宿衛人員中開除出去。

漢初南北軍的員額數量,《史記》、《漢書》均未直接提供,這對於瞭解南北軍的規模,設定了難點。

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南北軍的員額數量,朝廷也沒有規定出固定的數目,而是依據形勢需要和情況的變化而定。每位皇帝在位時,禁衛軍的數量都不盡相同。《史記》、《漢書》中稍稍與禁衛軍員數有關的記載,零星見之於紀傳中。如《漢書高帝紀》中有:淮南王反時,漢高祖調發中央材官、中尉卒三萬為太子衛,駐軍於京師的東大門霸上。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史記酷吏列傳》中載:漢武帝計劃建造通天台,一時無處找尋作工人手,原中尉王溫舒向皇帝建言“請覆中尉脫卒。”於是集中起青壯萬人,建造通天台。所謂“脫卒”,據唐代學者顏師古解釋是:“脫漏未為卒者也。”即本應編入而未編入北軍的京畿青壯年。

從高祖發中尉卒三萬人的史料上看,中尉士卒的總數應不少於四萬人從漢武帝復徵中尉脫卒一事上分析,如若六中脫,脫卒達一萬人,那麼在編中尉士卒應有五萬;若是八中脫一,那麼在編的應有七萬。西漢北軍兵力權且估算為四到七萬之間。那麼西漢早期南軍的兵力應該怎樣估算,有一則史料提供了線索:漢武帝即位的第一年,下詔曰:“衛士轉置送迎常二萬人,其省萬人。”轉置送迎,是指每年新兵徵調入京的同時,發遣舊兵回鄉的往返情形。

每位皇帝即位,都要作出一些恤民省費的表示和措施,漢武帝十六歲即位,為了體恤各地兵卒遠赴京師服役的艱辛,決定裁省萬名衛兵。但“轉置送迎常二萬人”這句話的意思,若理解為當時南軍總數就是二萬人,是錯誤的,是在不瞭解西漢禁軍更調製度情況下的誤讀南軍衛士不可能在一個時間全數退役同時全數填充新兵,否則交接上必遇麻煩,也必然會影響交接期間的皇宮保衛工作。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事實上,每年南軍衛士轉置送迎進行兩次,一次在正月,一次在季秋。“轉置送迎常二萬人”意為,正月有二萬舊兵回鄉,同時二萬新兵上崗,季秋同樣。這就意味著南軍編制是四萬。每次的轉置送迎是總兵數的一半。漢武帝即位裁減兵員實為二萬,餘下南軍衛土二萬。這樣每次轉置送迎是一萬人。

南軍衛士的轉置送迎是皇帝政務中不可缺少的事情。每年春正月和秋末,皇帝都要光臨曲臺,犒勞服役滿一年的南軍衛士,兼而舉行送行儀式。儀式上還要舉行角抵(摔跤)比賽,皇帝例行對即將回鄉的衛士們有所訓諭,勉勵他們回鄉後認真而勤勞地從事於農桑事務。曾經有一次,漢宣帝登臨曲臺,罷遣屆滿的衛士時,有數千名衛卒叩頭請求,希望能留下來,延長一年的服役期,原因是他們的直接負責長官蓋寬饒對他們關懷備致。皇帝允准了他們的請求。

漢代的南北軍是怎樣來的為什麼漢文帝一即位首先開始調整禁衛軍

西漢早期南軍有四萬之眾,但不象北軍那樣集中駐守,而是分散於以下幾處場所:未央宮一處,長樂宮一處,這兩處是兵員設定較多的地方;桂宮、北宮、明光宮及城外建章宮、甘泉宮都布有南軍衛士;關中各處離官、苑囿、陵寢、在京的中央官署都有南軍衛士守護。

結語

西漢中後期,南軍兵力增擴,《漢書韋玄成傳》透露,到漢元帝時護衛陵寢計程車卒已達四萬五千一百多人。當時帝、後陵園很多,維持保衛和祭祀活動的人力和財物費用過大,成為朝政一病。經漢元帝與大臣協議,作了必要的裁撤,所以衛陵士卒的四萬五千之眾,難以用作推測南軍兵力總數的依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