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 由 南兒小妖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14
簡介總結,由於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對於女子的髮髻和頭飾看得非常重要,一方面顯示身份尊卑,一方面刻意妝飾,取悅於男子

十字髻是什麼

南兒小妖原創首發頭條,謝絕抄襲。

隨著

國力的提升,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古代傳統漢服的人群越來越多。為什麼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呢?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因為西方的現代服飾,太普通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猶如雞肋。雖然誇張了一點,但是在漢服愛好者來說,確實如此。傳統漢服,就像仙女,飄飄然不食人間煙火,那麼的唯美,那麼的漂亮。正是這樣的原由,現實情況統計,喜歡漢服的女子比男子要多得多。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東亞三國中,日,韓各自傳統的服裝,特別是女子漢服,都是需要搭配女子傳統髮髻的扎綰,才能原汁原味的復原民族傳統服飾。

任何只談傳統服飾而不談髮髻和頭飾都是錯誤的復原。

中國女人穿漢服Hanfu,日本女人穿和服kimono,韓國女人穿韓服Hanbok,除了服裝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髮髻和頭飾。

南兒小妖說,東亞三國除了服裝,髮髻和頭飾是女子最重要的妝容打扮,這是什麼原因呢?

拋開問題,我們先簡單梳理一下日,韓,中髮髻的沿襲。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日本和服kimono,最初起源於唐朝。

最初不叫和服,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古墳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將中國當時的服飾和

妝扮

傳入日本。同樣成熟於江戶時期“日本髮髻”及其頭飾飾品,沿襲著中國漢唐文化的影子。隨後日本島國半開放半封閉的的環境條件、及獨特的島國民族審美意識,促使日本傳統頭髮飾品發展出一些其獨有的民族個性。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韓國人穿韓服Hanbok,

它最初受中國隋唐服飾的影響。由於韓國是半島國家,陸路上連線古代中原發達地區,漢服對韓服的影響非常久遠。朝鮮古書記載:“衣冠制度,悉通乎中國”。“明皇若問三韓事,衣冠文物上國同”。說明古代朝鮮的日常生活狀況,服飾配飾與髮髻,頭飾與中國古代人的穿衣風格和扎綰沒有什麼差別。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中國妝容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

良渚史前文明遺存最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說明我國古代上下五千年歷史已成眾所皆知的事實。我們古代先人早在遠古時期,就已普遍流行頭髮處理方式:無論男女都蓄髮不剪,把頭髮綰成髻。這可以從仰韶、龍山文化時期出土

的各式

發笄、插梳等等知道,梳妝打扮、束髮施笄,已成為當時人們起居生活的妝容。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商周時期女子髮髻

髮髻是把頭髮聚攏在一起,盤繞成花形,蝴蝶形等等各種獨特的美麗形狀,位置在頭頂、顱後或是頭側。

髮髻可盤繞成各種形狀,如螺髻、椎狀的椎髻、小巧的髽髻等。

傳說在堯舜時,男子和女子15歲成年開始綰髮髻,他們開始將頭髮挽起束於頭頂,稱為“髻”。“髻”有“繼”的寓意,也有“系”的含義,因此,古代女子梳髻象徵成年後嫁人生子來維繫家庭的命脈。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箇中,日,韓傳統服飾和髮髻,頭飾的發展脈絡,見圖表。

和服,韓服,都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漢服。除了服裝之外,這3個國家的傳統髮髻和頭飾,是最重要的妝容,那是為什麼呢?

南兒小妖告訴您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

一,漢服重頭飾,輕其他首飾。

華夏文明從商周開始,首飾主要是笄,骨笄、銅笄和玉笄。民間的髮髻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漢之初西漢,女子的頭髮式樣還是披髮,在頭後面扎個墜結,這就叫椎髻。算是比較簡單的髮髻。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西漢前期,一直崇尚簡潔大方的束髮方式。西漢婦女及成年,開始梳髻。從西漢考古出土的女性陶俑等等歷史文物中,可以見到“椎髻”等髮髻式樣。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到了東漢時期,墮馬髻逐漸興起,開始將髮髻上移。女人們把各種各樣的高發髻梳立在頭頂,成為了那會兒女性的流行趨勢,比如墜馬髻,倭墮髻等等。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墜馬髻,又稱墮馬髻 ,為一種偏垂在一邊的髮髻。其基本特點,偏側和倒垂的形態。墜馬髻一般梳髮方法是將發攏結,挽結成大椎,在椎中處結絲繩,狀如馬尾,墮於頭側或腦後。墜馬髻之後出現倭墮髻。這就揭開了中國女子頭頂花式髮髻波瀾壯闊的歷史,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這就是盤於頭頂的高髻髮型。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到了南北朝女子流行“十字髻”,十字髻,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像十字形的髮髻,它流行於魏晉時期,在魏晉之後就很少能見到。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唐代的高髻多種多樣,花式百花齊放。造型繁多,頭飾也是豐富多彩。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上面這張圖片展示的是初唐的上梳高髻。在唐朝初期因為社會風氣比較積極向上,所以他們的髮髻也相當的高聳。有古文獻記載唐武德中期,許多女子髮型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娥髻,靈蛇髻、飛天髻,烏蠻髻等等。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宋代婦女的“朝天髻

宋代婦女的“朝天髻 ”,“同心髻”等等,到了明朝出現“牡丹髻”都是相關朝代頗為流行的髮式。

總之,中國古代女子除了那些出家為尼姑的之外,平常人家女子一律是蓄髮梳髻,視髮髻為珍寶,絕無一絲一毫剪髮的念頭的。這與中國歷史千百年來人們的傳統觀念有關係,《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女子們注重髮式髮型和麵妝,對鏡梳妝,梳出許多形態各異的髮髻。

花式髮髻隨著吳服傳播到了日本,對日本古代男女的髮型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看一下圖片。日本和服搭配花式髮髻,這樣才更有傳統的日式裝束味道。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韓國的古代髮髻也是受到中國古代髮髻的影響,隨著唐宋,明朝服飾進入朝鮮半島。有一種明朝的牡丹頭髮髻對朝鮮女子的傳統髮髻影響很大。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牡丹髻是常見的明代高髻一種,起初在江南蘇州地區流行,後來擴散到全國,透過東北傳播進入朝鮮半島。牡丹髻髮式高大沉重,曾有古詩尤侗詩記載“聞說江南高一尺,六宮爭學牡丹頭,”這也說明了牡丹髻在當時的流行程度。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牡丹頭髮髻在韓國變成了傳統髮型,和傳統韓服搭配,更顯雍容華貴。

小結:從東漢開始,女子們流行把髮髻綰成花式造型,出現高發髻。不管之後的朝代如何變化,高髻造型一直在不停的傳承,革新,綿延了上千年。這種高發髻的風俗,在唐宋明三個朝代幾百年時間裡傳播到日本,韓國,琉球等等王國。這些東亞國家古代女子的髮髻造型,也傳承了中國古代高髻的特點。同時他們根據自己國家的審美習慣,吸收並且小幅度改良創新,便出現具有其獨特民族個性的髮型。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上千年的歷史中,女子的髮髻造型千變萬化,每個朝代都有幾個新款髮型出現。

“重頭飾,輕項飾”。這種高發髻的審美觀隨後也傳播到東亞日本,韓國,琉球。

高髻的出現,讓各種髮髻飾品成為女子們必備的頭飾,例如各種發笄(jī)、髮簪、步搖、釵子,發櫛,華勝等等。

二,頭飾是最重要的功能件。

1,發笄(ji)

,中國古代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或插住帽子。《列子·周穆王》“君子偕老,副笄六珈。犢設笄珥,衣阿錫” 《說文》“笄,簪也”。說明在春秋戰國就已經出現了笄,這種髮飾。發笄是長針狀,有點像光頭司令,頂端沒有那麼多繁瑣裝飾。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2,髮簪。

秦漢以後,笄才被叫作“簪”。也就是說在秦朝之前的上古時期,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簪”叫笄。這時的髮簪有一點發展,那就是在長針頂端有繁瑣的裝飾,比如有翠鳥的羽毛做花形——翠鳥簪子,或者雕刻成鳳凰樣式的鳳簪,雕刻成祥龍的樣子龍簪。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鳳簪

髮簪是古人用來綰定髮髻或頭冠的長針首飾。古代男子和女子都要綰髮,所以男女通用。可用木材,金子,玉石,象牙,玳瑁等製成。《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所以髮簪俗稱玉搔頭。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發笄和髮簪傳播到日本和韓國,也成為了他們的傳統綰髮首飾。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3,釵子。

髮釵是簪子的長針腳分叉的結果,是兩根針腳交叉而成。大多數人在綰髮盤發後,用釵子插於髮髻中,或用來固定頭髮或者帽子等。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4,步搖。

步搖由簪、釵發展而來,簪子在尾端裝飾各種吊墜飾品,走起路來,隨著步履的顫動,釵上的珠玉會自然的搖曳,所以稱之為步搖(下圖)。步搖最早屬來源於漢代禮制首飾,那時候有很多帶有懸垂裝飾物的帽子。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5,櫛。

就是梳子和篦子的合稱,也叫梳篦。在古代梳子主要是梳順頭髮用。而篦子是用竹子製成的梳頭用具,也就是密齒梳子,齒要比梳子更密。篦子的梳頭功能主要是刮頭皮屑和清除頭髮裡的蝨子。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也可以放在頭上做裝飾。我們從唐朝仕女畫《搗練圖》裡面的女子頭飾可以看出來。那個時候梳篦——

可以當作頭飾使用。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這種功能性頭飾品傳播到日本,古代日本女子裝束也常有插櫛之風。下圖日本浮世繪女子。所以櫛在日本傳統服飾裡,屬於必備頭飾品。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6,鈿花(

讀音diàn huā)是一種首飾,主要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鈿花,起源於南北朝宋,有紅、綠、黃三種顏。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餘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注:“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髮的,而鈿花直接插入綰好的髮髻起裝飾的作用。放在頭髮中間,或者做額前的髮飾。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在日本和韓國傳統打扮中,頭花是用得比較多的頭飾,具有廣泛應用的基礎。它們都是鈿花的變異發展樣式。日本的頭花比較多的用布藝,絲綢製作。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韓國傳統頭飾也是由中國古代的鈿花演變而來,韓國頭花主要是用布藝,絲綢製作。再鑲嵌一點珠寶之類。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三,髮髻頭飾是等級的象徵。

古代女子按照所戴頭飾區分貴賤等級。《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命婦之服:“命婦之服六:翟衣者,內命婦受冊、從蠶、朝會,外命婦嫁及受冊、從蠶、大朝會之服也……兩博鬢飾以寶鈿。一品翟九等,花釵九樹;二品翟八等,花釵八樹;三品翟七等,花釵七樹;四品翟六等,花釵六樹;五品翟五等,花釵五樹。寶鈿視花樹之數。也就是說命婦等級按照花釵分支樹的數量來區分。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鈿釵禮衣者,內命婦常參、外命婦朝參、辭見、禮會之服也……一品九鈿,二品八鈿,三品七鈿,四品六鈿,五品五鈿。……花釵,覆笄,兩博鬢,以金銀雜寶飾之。”這裡的九鈿,八鈿等等指的就是頭飾鈿花飾品。由此可見,唐代宮廷婦女們有著嚴格的頭飾等級制度。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四,取悅男子。

中國古代女子自秦漢開始成年後,開始梳髻。再至唐宋元明清,女子的髮式面妝日趨講究,梳髻不僅是中國女性的特色妝式,還與纏足一樣,成為禮教對女性的一種約制。

中國古代女子社會地位不高,嫁夫隨夫的觀念根深蒂固。女子不能剪髮剃髮,視頭髮為珍寶,一律是蓄髮梳髻。再插以髮釵髮簪,步搖鈿花等等。一方面顯示身份尊卑,一方面刻意妝飾,取悅於男子。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妝臺記》中說:“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翹花,敷之鉛粉,其髻高曰鳳髻。又有云髻,步步而搖,故曰步搖 。始皇宮中悉好神仙之術,乃梳神仙髻,後宮尚之。後有迎春髻、垂雲髻,亦相尚。漢武帝 李夫人取玉釵搔頭,自此宮人多用玉。”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可見,中國古代的髮髻和髮飾非常重要,女子梳髻妝飾是為了投男子所好,以男子的好惡為轉移的。男子們喜歡什麼樣式,就會發展出什麼樣式的髮髻和髮飾。造型多種多樣,千變萬化。有人說古代女人的髮髻和古代的三寸金蓮一樣,都是那個時代男子變態審美的產物。這也就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髮髻和髮飾對女人的重要性。

中日韓三國女子,傳統髮髻頭飾的沿襲和發展解析

總結,由於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對於女子的髮髻和頭飾看得非常重要,一方面顯示身份尊卑,一方面刻意妝飾,取悅於男子。所以,這種重發髻重頭飾的風俗傳播到了朝鮮半島和日本。這就形成了東亞三國古代有相似的髮髻和頭飾風俗,真可謂是“金銀珠翠插滿頭!重頭飾,輕脖飾”。這就是日本和韓國承襲漢文化的生活習俗之一。

——本文完——

各位條友有什麼不同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本文由南兒小妖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請勿抄襲,轉載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由小妖原創,部分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