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何以為聖-1:紅毛猩猩、生存大師以及人類死黨

  • 由 中華論語會館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05
簡介漢字“聖([聽]+[廷])”,本義大庭廣眾之下,(有公信力者)立於土臺之上聽取各方疑難辨訟並予以解答或調解,一般有此公信力者多為博學仁愛之人,聖聽聖德,推至極致則無所不通、無所不能,甚至具有“通神”“預言”能力

左蟲右聖什麼字

古代“聖”與“聖”別為兩字,近古偶有混用,簡化字方案合併為一字。

漢字“聖(又[手]+土)”本義摶土造形,將各種奇思妙想透過泥塑實現為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什。漢字“怪”承繼了“怪物”、“醜怪”、“怪念頭”等概念或意象。再如(cheng1,手+聖),表示攪拌,強調和泥作“怪”;䇈(hua4,立+聖),表示放置、收藏,即泥塑大作告成。當然是否是大作還得群眾說了算,如“群(guai4,口+怪)”的意思便是很糾結。

數萬年前的壁畫和雕塑已經表明先民具有高超的結構把握能力,所以他們甚至發現了人類的下巴區別於一切動物,世所僅有,這一“古怪”被記作“(guai4,口+聖)”,即下巴頦。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穴居、農耕時代,治土理地亦入“聖”義,如聖亦可訓“居也”,另“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聖”。閩粵人謂種田為蟶田,趣義弄泥的人間美味蟶(cheng1,蟲+聖)子;“啊啊啊”紅遍網路的挖溝開渠能手土撥鼠被稱作(qu2,豸+聖)。

漢字“聖([聽]+[廷])”,本義大庭廣眾之下,(有公信力者)立於土臺之上聽取各方疑難辨訟並予以解答或調解,一般有此公信力者多為博學仁愛之人,聖聽聖德,推至極致則無所不通、無所不能,甚至具有“通神”“預言”能力。“聖”之茲乳字延續了其“神通”,如因溼度、水分等原因具有“預言”下雨能力的柳樹便被稱作檉(cheng1,木+聖);(人+聖)則通偵,指具有偵辦解決疑難的能力。

聖之異體字(卜+耳+井),言聖人能分耳兼聽,洞明市井百姓。異體字(二+2日),言聖人覺知純陽無陰,洞明人間。

“聖”與“聖”皆與“睿”相通。睿又作叡(睿+又)、壡(睿+聖),睿本義能夠窮盡骨骼筋脈機理,引申為精通事物脈絡機理。不同的是“聖”從玩泥巴制土器,到修理地球,實幹興邦;“聖”則從化解家長裡短,到天文地理布治天下。可見聖、聖合流並非偶然。

“聖”與“聖”的合流其實透過同音作“sheng”已經明瞭。漢語“SHENG”族約120字,全族的熵根字為“生(屮+土)”,即生息、生存,字形作“屮(草)”立“土”上,寓意生髮、生生不息。全族120字其主線即生民綿延不息的故事。生民為聖(聖),接下來我們便透過“SHENG”族(“SHENG”族後文亦稱“生族”)的生存故事深入地瞭解“聖”與“聖”。

關於生存,“生族”首先向我們展示了幾種特別的生物。

第一種便是鼎鼎大名的招搖山狌狌,也即“森林中的人”紅毛猩猩( Orangutan),“狀如禺(長臂猿)”,“白耳(兩頰緣輪狀肉墊如耳且極為彰顯)”,“伏行人走(常躬行而立跑)”,“知人名(能言人名且常年不忘其人)”,“其為獸如豕而人面(整體面相像人但嘴部突兀)”等等。遭受殘酷虐待的紅毛猩猩夏特克,39歲臨死時還不忘為撫養他長大的“母親”摘下一朵鮮花,並堅持說自己“既是動物也是人”。紅毛猩猩一般都能與人很好地交流,交換食物,甚至熟練地應用代幣策略。

第二種動物是同樣大名鼎鼎的“黃大仙”黃鼠狼,記作鼪(鼠+生),以鼠為生,亦吃鳥吃雞吃魚,故亦有記作䲼(鳥+生)者。黃鼠狼具有極為複雜的個體攻防體系,如夜行、警惕性高、殊死一搏、釋放臭屁等。

第三種便是絕對的草原霸主野牛,記作牲(牛+生)。野牛是人類早期資源爭奪最強大的對手,東起亞洲東部,西至西亞以及歐洲,人類史上第一場世界性的人獸大戰在亞歐大陸展開,最終以野牛基本退出歐亞大陸,並大量被人類馴化而結束。雖然野牛戰敗,但粗獷彪悍的先人尊重同樣粗獷彪悍的對手,從舊石器野牛壁畫到戰神蚩尤到西班牙鬥牛士,甚至華爾街銅牛,無不是這份尊重的傳承。漢語以“牲”指代所有被馴化的牲畜,又代表最高的祭祀,以及麋、鹿、麇、狼、兔(五牲)等生息繁盛的野生動物。不僅如此“生族”漢字還特別另造一字“㹌(sheng1,牛+產)”表示母牛,不但將牛對人類生息的影響(牛奶、牛皮、牛肉、畜力等)與生產牢牢繫結,更是傳達了對野牛被馴化後繼續生生不息、種族繁盛的祝福。

“生族”漢字何以單單以此三者暢聊“人生”,這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紅毛猩猩是人類最親近的同類,在生命、醫療、行為、情感、社會等領域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然而今天四大類人猿的生境均已不堪,還有更為悲慘的大量其它已經滅種的人族。透過“狌狌”我們能否對生命或人生有所感悟呢?

黃大仙“鼪”則是亦敵亦友的生存大師,他每年捕捉數千計的“碩鼠”,同時又對雞鴨籠鳥構成危害,其毛皮則一度是中國重要的出口產品,製作狼毫毛筆(非狼毛)、裘皮大衣等更是傳統工藝、“物質文化遺產”,甚至精神文化領域“黃大仙”的民間信仰亦給人們帶來了諸般慰籍,系“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該如何對待身邊這些“神靈”一般的生存大師,並與其共享地球家園?甚至從生態學、仿生學乃至物理學“資訊不滅”角度,我們是否真正尊重並理解其價值和意義。

如果說紅毛猩猩所代表的靈長類乃至人科是同類,黃大仙所代表的地球生存大師們是同命,那麼牛所代表的牲畜或者還有人類的工具便是人類的同黨,至少表面上看來我們統治了這個地球,壟斷了地球的資源,時而任性時而矯情。

(待續)

2020年11月1日事復聖顏回2500週年祭;

2021年11月1日事衛聖子路2500週年祭。

2022年至聖先師孔子2500週年遙祭。

2021年11月1日

萬聖節男1號

Top